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因此,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的必考试题,但由于其写作时间距离我们太远,语言有着其特殊性,学生兴趣不浓,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难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文言文教学更为有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趣难
文言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加上许多语文老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因而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提起兴趣。因此,一个好的导入尤其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的导入,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教学中我发现好的导入方式有:
1.悬念法
悬念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如《愚公移山》导入:1965年,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曾挥笔写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语,鼓舞全国人民改造山河、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那么,愚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愚公精神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为什么又那么大的力量?下面来我们学习《愚公移山》。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马上便开始了学习。
2.复习导入法
如《捕蛇者说》的导入:大家原来学过《爱莲说》,谁能说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作答,交流后明确:“说”是一种议论文体,往往是作者借一件事情或某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方式上可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捕蛇者说》,看看这篇文章叙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又发表了怎样的看法?然后教师带着学生疏通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3.释题式
如《鱼我所欲也》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但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鱼而取熊掌。这是物质的选择。那么,在生与义面临抉择时,又该如何呢?请大家看课文。”这样在导语中既解释了题目,又提出了疑问,引起了学生兴趣。
4.知人论世法
每部作品都有其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性格、志向及生活环境都对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知人论世,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欲望,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评价作品。
二、读顺难
文言文比较拗口,学生很难读顺,又怎会有兴趣学习、理解课文呢?读顺文言文,首先要听读、朗读。听读可以是课文录音,可以是老师范读。让学生通过听让学生了解一些通假字的特殊读音,通过听来获取阅读信息,通过听来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获得审美享受,产生感情共鸣,以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文意。读顺文言文,正确停顿是关键。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难读的句子,让学生画节奏,讨论交流,掌握规律。
三、积累难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中考对文言文字词、句子翻译的考查,历来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文言字词。可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一味运用老式的“串讲法”,教师已讲为主,边讲边在黑板上板书有关字词,同时辅以少量提问。学生从头听到尾,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更加索然无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积累什么文言字词。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参与,以提高效率。第一,“授之以渔”法。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不外乎这几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教师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学习自己找重点字词,总结规律,进行积累。
1.归纳法
如:“之”的用法有这几种:代词。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去”、“往”,一般后面接表处所的名词。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归纳,并经常复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结合语言环境自行分析了。其他“以”“乎”的用法也可通过此法掌握。
2.新旧联系法
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单一,因此在新的课文中看到这个词后,可尝试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寻其意思,结合语境看是否正确。如:《鱼我所欲也》中的“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的意思,学生有些茫然。我便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公输》中的“然,胡不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学生便马上明白了。这样新旧联系,既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使有些字词的意思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可谓一举俩得。第二,在“授之以渔”法进行一段时间后,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尝试“自主探究竞争法”。教师可在读顺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在一定得时间内,找出本文的重点字词,包括前面讲过的特殊用法的和难记的字词。分男女生,或分几组竞争,让他们上台展示,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有了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探究的积极性大增,一节课下来能积累不少文言字词。又由于是个人主动参与、经过深入思考的,比老师串讲的印象深刻多了。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让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早日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钥匙,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湖南常德市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415602)
一、激趣难
文言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加上许多语文老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因而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提起兴趣。因此,一个好的导入尤其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巧妙的导入,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教学中我发现好的导入方式有:
1.悬念法
悬念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如《愚公移山》导入:1965年,在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曾挥笔写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批语,鼓舞全国人民改造山河、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那么,愚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愚公精神究竟是怎样一种精神?为什么又那么大的力量?下面来我们学习《愚公移山》。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马上便开始了学习。
2.复习导入法
如《捕蛇者说》的导入:大家原来学过《爱莲说》,谁能说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大家纷纷作答,交流后明确:“说”是一种议论文体,往往是作者借一件事情或某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方式上可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捕蛇者说》,看看这篇文章叙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又发表了怎样的看法?然后教师带着学生疏通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3.释题式
如《鱼我所欲也》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抉择,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但二者不能同时得到,便舍鱼而取熊掌。这是物质的选择。那么,在生与义面临抉择时,又该如何呢?请大家看课文。”这样在导语中既解释了题目,又提出了疑问,引起了学生兴趣。
4.知人论世法
每部作品都有其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性格、志向及生活环境都对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知人论世,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欲望,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评价作品。
二、读顺难
文言文比较拗口,学生很难读顺,又怎会有兴趣学习、理解课文呢?读顺文言文,首先要听读、朗读。听读可以是课文录音,可以是老师范读。让学生通过听让学生了解一些通假字的特殊读音,通过听来获取阅读信息,通过听来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获得审美享受,产生感情共鸣,以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文意。读顺文言文,正确停顿是关键。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难读的句子,让学生画节奏,讨论交流,掌握规律。
三、积累难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中考对文言文字词、句子翻译的考查,历来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文言字词。可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一味运用老式的“串讲法”,教师已讲为主,边讲边在黑板上板书有关字词,同时辅以少量提问。学生从头听到尾,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更加索然无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积累什么文言字词。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参与,以提高效率。第一,“授之以渔”法。文言文字词的理解不外乎这几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教师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学习自己找重点字词,总结规律,进行积累。
1.归纳法
如:“之”的用法有这几种:代词。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去”、“往”,一般后面接表处所的名词。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归纳,并经常复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能结合语言环境自行分析了。其他“以”“乎”的用法也可通过此法掌握。
2.新旧联系法
有些词的用法比较单一,因此在新的课文中看到这个词后,可尝试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寻其意思,结合语境看是否正确。如:《鱼我所欲也》中的“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已”的意思,学生有些茫然。我便引导他们回忆学过的《公输》中的“然,胡不已乎?”的“已”是什么意思,学生便马上明白了。这样新旧联系,既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使有些字词的意思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可谓一举俩得。第二,在“授之以渔”法进行一段时间后,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尝试“自主探究竞争法”。教师可在读顺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在一定得时间内,找出本文的重点字词,包括前面讲过的特殊用法的和难记的字词。分男女生,或分几组竞争,让他们上台展示,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有了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探究的积极性大增,一节课下来能积累不少文言字词。又由于是个人主动参与、经过深入思考的,比老师串讲的印象深刻多了。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让我们在教学中继续探索,早日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钥匙,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 湖南常德市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4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