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徐顺是在他的“布衫布饰”里,一长排女裙的后面瘦骨嶙峋的他顶着一头浅黄色长发正在电脑键盘上噼里啪啦。手机响了,铃声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再看用国徽做背景的手机上赫然写着“每天要赚1000元”。他说这是目前的目标。骨子里的另类让他哪里都与别人不一样。
心在寻找骄傲的理由
徐顺是江汉油田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油田职工。因为他们要到各地工作,因此很少被父母管,他像一头小狮子一样在广袤的平原上自由驰骋以至于别人看到的徐顺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每年老师在他的学生手册上写完优点后,总要加上一句“过于骄傲,望改正。”每次他也都是乖乖承认,坚决不改。徐顺说江汉油田的孩子都很与众不同:自大、傲,忘乎所以地傲。他也的确就这么忘乎所以地一路傲了下来。
1996年徐顺考入了湖北大学。他很不甘心,觉得应该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专业也是父母选的,是当时最火的“工商管理”。他本来想抗争,但自己的力量太小。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徐顺惊异是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可以让一个富翁在一夜间变得穷困潦倒。极大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开始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然而老师的粗浅讲解让他很不屑,他开始去武大、中南财大听课。比报纸更详尽的案例分析让他感觉很过瘾,“就像看美国大片一样,很刺激。”他说。就是这段大学里残存的唯一记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日后的发展。
徐顺说他喜欢索罗斯这个金融大鳄,一个人和好几个国家对抗,简直就是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1999年夏武汉的温度丝毫没有给这个城市的“火炉”身份减分。骄阳似火中他和别人一样收拾行李准备奔赴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但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毕业。因为考试不及格,徐顺没有拿到学位证。别人叫他去找老师求个情,他说算了,不去。他说他从来都不后悔自己曾经大学肄业,“我的同学有拿到学位证的,有考上研的,有成了公务员的,但现在比我强的没有几个。”徐顺向来都这么傲。
毕业之前父母已在油田帮他找了份相当清闲收入也不错的工作,先在基层干一段时间然后去机关,徐顺对这份工作开始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毕竟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就这样这个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淡黄色长发在1999年江汉油田的风中轻舞飞扬。他成了工薪阶层,日子过得依旧空虚无聊。每天坐在值班室里和大爷吹牛聊天,每两个小时去巡查一次,然后就是等着天黑下班,等着到月领1400多块钱的工资。
时间多了,胡思乱想的机会也多了,不甘平庸的徐顺开始考虑所谓的重要的人生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所想的问题,所要的东西。在现有条件下根本不能解决。虽然与江汉油田有很深的情结,但江汉油田不能成为他发展的桎梏。
与生俱来的反叛本能让他又上路了,这一次他傲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有资本傲
那是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年代,这立刻吸引了一向对新事物情有独钟的徐顺。随着163网页在他眼前慢慢展开,朋友说,你不是学理工的,玩电脑要花些时间。徐顺不服气,找书,找人,连轴学了几周,居然成了半个电脑高手。游戏,病毒,玩得比谁都转。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网络带给他的表面快感,他开始探索网站经营模式,学习程序写作。遇到技术或经营思路上的门槛,徐顺会和一些志同道台的网友或网站个人站长进行沟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进步中他终于无法忍受“铁饭碗”死水般的生活,他辞职了。此时他已在油田工作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辞职后没多久的2002年他和几个哥们儿合伙做旅游网站,他主要负责计划和调度就是在网上为游客们安排酒店、门票和车辆。除去2000元的创业成本徐顺他们四个月共赚了六七十万。那些日子虽然很累但很充实,通过创业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让他过上了一种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也让他看清了人生的方向。创业的结果更让他无比喜悦,巨额的投资回报,网站推广、经营的经验,还认识了不少业界的知名人士,初步建立了人脉资源,这一次他真是大开了眼界。
这以后他一发不可收了,先后做过电影、房产、人才网站的策划与推广,其间有日进斗金的辉煌也有入不敷出的落败,成长的过程让他懂得互联网可以创造神话也可以毁灭神话。
徐顺写过一篇叫《武汉地区人才网站推广攻略》的网文,一出炉便先后被900多家网站媒体转载,独到的见解让年纪轻轻的他在业内一时名声大噪。IT界颇有实力的武汉纳杰人才公司的老总汤宏很欣赏他的才华亲自给他打电话交流思想,两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于是2006年7月他加盟了武汉纳杰。
而这篇文章也是他“骄傲”出的成果:徐顺在一个论坛里和几个网友发帖子讨论人才招聘网的问题,被人奚落是外行的他被激发出本能的骄傲,他说,你等着,明天我就写一篇你一辈子都写不出来的文章,结果有了这篇转载率很高的文章。
骄傲地做生意
从灰领跃升至白领,高薪的工作似乎可以让徐顺安稳地做一个时尚又体面的IT人了,但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他又在寻找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活法。他很讨厌别人把他们“IT”人看成“电脑的天才,生活的傻子。”徐顺说,我倒是要让别人看看我们IT人的品位。
2006年11月15日和朋友合伙投资的女装店开业了。没有亲朋好友道贺,没有鞭炮锣鼓齐鸣,只是店门开了,顾客进来了,那天生意却出奇的好。朋友说男人卖女装不三不四,徐顺想,你说我不三不四,我就不三不四给你看看,于是他索性就为小店起名“布衫布饰”。
做什么都要与别人不一样的理念在他心中一直根深蒂固即使是卖女装。从进货到销售再到与顾客谈价钱,骨子里的另类让人感到这个年轻人和他的小店充满着古灵精怪的气息。
在汉正街第一大道、白马服装批发城他都有稳定的货源。与别人不同的是这个小伙子几乎每天都要去进货不管店里需不需要。徐顺考虑的是与供货商混个脸熟就不愁以后生意没得做。供货商们看这个小伙子蛮勤快也乐意把新款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他。
他一直标榜自己卖衣服很专业,把营销技巧巧妙地运用于卖女装中的做法让他颇为得意。进他店里买衣服,徐顺会根据自己对你的感觉和对衣服的感觉为你定位,然后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眼镜片后的坚定和从容不迫让你禁不住怀疑自己眼睛的鉴别能力。经过和他的一番争辩最后大多数顾客会接受他的观点。他念的经是,销售中有个销售强势地位的概念,通过你的判断来引导顾客她会在24小时内赞同你的观点,而这可以让顾客在你店里的两件衣服中而不是在一条街上的两个店中进行选择。
不“卑微”地附和顾客,而是“强势”地引导顾客,是徐顺自己的生意经。
服装生意中他最不耐烦的就是和顾客讨价还价,一块两块的斗嘴,徐顺觉得难受极了。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和顾客“猜拳”。“剪刀石头布,赢一次减五块,三次赢或三次输都可以得到一朵花。”每次他把游戏规则一亮,顾客的最大反应就是这个人很奇怪。他总是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声音,因为这至少说明顾客们发现了这家店的与众不同。
这一招的确很成功,店里顾客的回头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有很多还与他成了朋友。
徐顺说只要真正理解了课本里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你就可以很好地做营销。
已在武汉网站界小有名气的他现在每天早上去公司上班,中午去进货,下午再去上班,晚上就去店里卖衣服,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徐顺的网名叫“应收款”,他说他要赚的钱叫“应收帐款”,那些钱都是属于他的,只是自己要努力地一笔一笔去收而已。但它们跑不掉。 ■
编辑:苏坤树 E-mail:sks01@126.com
心在寻找骄傲的理由
徐顺是江汉油田长大的孩子,父母都是油田职工。因为他们要到各地工作,因此很少被父母管,他像一头小狮子一样在广袤的平原上自由驰骋以至于别人看到的徐顺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每年老师在他的学生手册上写完优点后,总要加上一句“过于骄傲,望改正。”每次他也都是乖乖承认,坚决不改。徐顺说江汉油田的孩子都很与众不同:自大、傲,忘乎所以地傲。他也的确就这么忘乎所以地一路傲了下来。
1996年徐顺考入了湖北大学。他很不甘心,觉得应该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专业也是父母选的,是当时最火的“工商管理”。他本来想抗争,但自己的力量太小。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徐顺惊异是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可以让一个富翁在一夜间变得穷困潦倒。极大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开始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前前后后。然而老师的粗浅讲解让他很不屑,他开始去武大、中南财大听课。比报纸更详尽的案例分析让他感觉很过瘾,“就像看美国大片一样,很刺激。”他说。就是这段大学里残存的唯一记忆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日后的发展。
徐顺说他喜欢索罗斯这个金融大鳄,一个人和好几个国家对抗,简直就是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1999年夏武汉的温度丝毫没有给这个城市的“火炉”身份减分。骄阳似火中他和别人一样收拾行李准备奔赴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但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毕业。因为考试不及格,徐顺没有拿到学位证。别人叫他去找老师求个情,他说算了,不去。他说他从来都不后悔自己曾经大学肄业,“我的同学有拿到学位证的,有考上研的,有成了公务员的,但现在比我强的没有几个。”徐顺向来都这么傲。
毕业之前父母已在油田帮他找了份相当清闲收入也不错的工作,先在基层干一段时间然后去机关,徐顺对这份工作开始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毕竟工作越来越难找了。
就这样这个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淡黄色长发在1999年江汉油田的风中轻舞飞扬。他成了工薪阶层,日子过得依旧空虚无聊。每天坐在值班室里和大爷吹牛聊天,每两个小时去巡查一次,然后就是等着天黑下班,等着到月领1400多块钱的工资。
时间多了,胡思乱想的机会也多了,不甘平庸的徐顺开始考虑所谓的重要的人生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所想的问题,所要的东西。在现有条件下根本不能解决。虽然与江汉油田有很深的情结,但江汉油田不能成为他发展的桎梏。
与生俱来的反叛本能让他又上路了,这一次他傲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有资本傲
那是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年代,这立刻吸引了一向对新事物情有独钟的徐顺。随着163网页在他眼前慢慢展开,朋友说,你不是学理工的,玩电脑要花些时间。徐顺不服气,找书,找人,连轴学了几周,居然成了半个电脑高手。游戏,病毒,玩得比谁都转。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网络带给他的表面快感,他开始探索网站经营模式,学习程序写作。遇到技术或经营思路上的门槛,徐顺会和一些志同道台的网友或网站个人站长进行沟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进步中他终于无法忍受“铁饭碗”死水般的生活,他辞职了。此时他已在油田工作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辞职后没多久的2002年他和几个哥们儿合伙做旅游网站,他主要负责计划和调度就是在网上为游客们安排酒店、门票和车辆。除去2000元的创业成本徐顺他们四个月共赚了六七十万。那些日子虽然很累但很充实,通过创业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让他过上了一种与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也让他看清了人生的方向。创业的结果更让他无比喜悦,巨额的投资回报,网站推广、经营的经验,还认识了不少业界的知名人士,初步建立了人脉资源,这一次他真是大开了眼界。
这以后他一发不可收了,先后做过电影、房产、人才网站的策划与推广,其间有日进斗金的辉煌也有入不敷出的落败,成长的过程让他懂得互联网可以创造神话也可以毁灭神话。
徐顺写过一篇叫《武汉地区人才网站推广攻略》的网文,一出炉便先后被900多家网站媒体转载,独到的见解让年纪轻轻的他在业内一时名声大噪。IT界颇有实力的武汉纳杰人才公司的老总汤宏很欣赏他的才华亲自给他打电话交流思想,两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于是2006年7月他加盟了武汉纳杰。
而这篇文章也是他“骄傲”出的成果:徐顺在一个论坛里和几个网友发帖子讨论人才招聘网的问题,被人奚落是外行的他被激发出本能的骄傲,他说,你等着,明天我就写一篇你一辈子都写不出来的文章,结果有了这篇转载率很高的文章。
骄傲地做生意
从灰领跃升至白领,高薪的工作似乎可以让徐顺安稳地做一个时尚又体面的IT人了,但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他又在寻找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活法。他很讨厌别人把他们“IT”人看成“电脑的天才,生活的傻子。”徐顺说,我倒是要让别人看看我们IT人的品位。
2006年11月15日和朋友合伙投资的女装店开业了。没有亲朋好友道贺,没有鞭炮锣鼓齐鸣,只是店门开了,顾客进来了,那天生意却出奇的好。朋友说男人卖女装不三不四,徐顺想,你说我不三不四,我就不三不四给你看看,于是他索性就为小店起名“布衫布饰”。
做什么都要与别人不一样的理念在他心中一直根深蒂固即使是卖女装。从进货到销售再到与顾客谈价钱,骨子里的另类让人感到这个年轻人和他的小店充满着古灵精怪的气息。
在汉正街第一大道、白马服装批发城他都有稳定的货源。与别人不同的是这个小伙子几乎每天都要去进货不管店里需不需要。徐顺考虑的是与供货商混个脸熟就不愁以后生意没得做。供货商们看这个小伙子蛮勤快也乐意把新款的信息及时传递给他。
他一直标榜自己卖衣服很专业,把营销技巧巧妙地运用于卖女装中的做法让他颇为得意。进他店里买衣服,徐顺会根据自己对你的感觉和对衣服的感觉为你定位,然后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眼镜片后的坚定和从容不迫让你禁不住怀疑自己眼睛的鉴别能力。经过和他的一番争辩最后大多数顾客会接受他的观点。他念的经是,销售中有个销售强势地位的概念,通过你的判断来引导顾客她会在24小时内赞同你的观点,而这可以让顾客在你店里的两件衣服中而不是在一条街上的两个店中进行选择。
不“卑微”地附和顾客,而是“强势”地引导顾客,是徐顺自己的生意经。
服装生意中他最不耐烦的就是和顾客讨价还价,一块两块的斗嘴,徐顺觉得难受极了。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和顾客“猜拳”。“剪刀石头布,赢一次减五块,三次赢或三次输都可以得到一朵花。”每次他把游戏规则一亮,顾客的最大反应就是这个人很奇怪。他总是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声音,因为这至少说明顾客们发现了这家店的与众不同。
这一招的确很成功,店里顾客的回头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有很多还与他成了朋友。
徐顺说只要真正理解了课本里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你就可以很好地做营销。
已在武汉网站界小有名气的他现在每天早上去公司上班,中午去进货,下午再去上班,晚上就去店里卖衣服,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徐顺的网名叫“应收款”,他说他要赚的钱叫“应收帐款”,那些钱都是属于他的,只是自己要努力地一笔一笔去收而已。但它们跑不掉。 ■
编辑:苏坤树 E-mail:sks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