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程序化原则、高质化原则、严格化原则以及执行化原则四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依法管理背景下报社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建设要求;围绕法律知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研究了依法管理背景下报社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策略;结合档案资料的传统材质缺陷,提出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优化建议。
关键词:报社;档案管理质量;制度建设
引言:
档案管理是报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档”质量是衡量报社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报社依法管理档案的工作实践展开探究讨论。
1注重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建设
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与报社工作制度,是报社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与执行的过程当中,报社应体现出以下几点原则:
1.1程序化原则
通常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套标准、完整的工作流程,即“整理→立卷→归档→保养→利用→销毁”。报社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时,必须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报社档案管理条例》等国家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制定出《报社档案信息整理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文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等针对具体流程环节的工作制度。例如,现行《档案法》第10条明确规定:“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据此,在报社内部的《报社档案信息整理制度》中,应对“不得归档”的档案材料作出明确,如“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临时性文件”、“未经过或通过领导审批、会议讨论的无效文件”、“一般性意见或建议的读者来信”等。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报社档案体系中冗余资料、偏误信息的出现,从而在实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充分保障报社档案的价值性与真实性[1]。
1.2高质化原则
从现行《档案法》的总则中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主要制定目的,是“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所以,报社在依法管理档案的背景下开展制度建设实践时,应在“加强”、“有效”等字眼上下足功夫。例如,可要求相关人员在档案工作过程当中,切实保证档案资料的中心性特点,即围绕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报道项目实施信息采集、资料整理、编号归档等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强化各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性,提高档案资料对真实事件的反映质量。
1.3严格化原则
公共法律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与严格性特点,各类惩处手段是重要的执法工具。报社在依法管理档案、依法建设制度的过程当中,也应遵循严格化的工作原则,做好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办法的明确落实。例如,报社可将现行《档案法》第24条、第25条的规定内容借鉴到管理制度当中,并酌情设置出警告、罚款、降职、辞退等处罚机制。同时,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报社还应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对其实施刑事处罚与责任追究。
1.4执行化原则
若制度的基层执行能力不佳,其对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将越发薄弱,甚至成为毫无效力的形式主义产物。例如,现行《档案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报社虽已响应此法规推出了相应工作制度,但存在明显的粗放化管理问题,使得很多本应归档的照片、录像、稿件被记者、编辑等人员占为己有甚至私自出售。这样一来,当报社或相关部门需要此类档案资料时,经常遇到资料在不在、在何处、向谁要等混乱问题,进而严重削弱档案的利用效率与利用质量。所以,报社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后,还应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能力,积极推动制度融入到档案管理的基层实践中。
2 做好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
对职工群体开展法治教育,是企业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必要举措。所以,为了提高依法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报社必须要对全体职工尤其是档案部门人员开展有力度、有实效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具体来讲:
2.1要做好法律知识、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
在此过程中,报社一方面要全面开展理论教育,将档案管理相关的公共法律、地方法规细致、严谨地传递到职工队伍当中,以此夯实各岗位人员的法律知识基础。同时,报社还应意识到法律的发展特点,保证理论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我国《档案法》的新修订版本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届时,报社需要及时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更新。另一方面,报社还需将法律理论与真实事件结合起来,带领职工群体开展案例分析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职工对档案法律规定范围、实务要点、惩处机制的认知理解[2]。
2.2要做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
要想保证全体职工持续处在遵纪守法的工作状态中,就必须要对职工的道德感、责任感做出强化提升,从根本上提高职工抵御诱惑、坚守底线的主观能力。所以,报社还需围绕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报社社会价值、档案重要性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此端正记者、编辑、档案员等职工的岗位认同感、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感。
3 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力度
我国现行《档案法》、《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期限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严格禁止单位、个人擅自销毁档案的情况发生。但结合实际来看,受到纸张、胶卷等材料性能的限制,报社档案在采集整理、归档保存等过程中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经常出现墨迹淡化、照片污浊、纸张受潮、胶卷折损等负面问题,使得档案资料的可用性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达到最佳的依法档案管理效果,提高档案资料的长寿性与稳定性,报社应加快实现“互联网+”转型,搭建出信息化的线上档案管理平台,并对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生成、采集、管理、利用等工作提出升级要求,如摄影图片导入网络数据库、运用平台检索模块查询档案等。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力度,也有利于报社将档案资料的采集范围拓展至互联网环境,从而实现报社档案管理全面性的进一步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法治建设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报社也应将规范化、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报社必须要从制度、人员、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响应国家性、地方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条例要求,切实强化档案管理的可靠程度、执行力度,以确保报社档案资料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娟.報社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9):114+116.
[2]王晓华.加强新时期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粗浅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8(04):96.
关键词:报社;档案管理质量;制度建设
引言:
档案管理是报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档”质量是衡量报社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报社依法管理档案的工作实践展开探究讨论。
1注重档案管理制度的健全建设
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与报社工作制度,是报社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与执行的过程当中,报社应体现出以下几点原则:
1.1程序化原则
通常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套标准、完整的工作流程,即“整理→立卷→归档→保养→利用→销毁”。报社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时,必须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报社档案管理条例》等国家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并制定出《报社档案信息整理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文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等针对具体流程环节的工作制度。例如,现行《档案法》第10条明确规定:“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据此,在报社内部的《报社档案信息整理制度》中,应对“不得归档”的档案材料作出明确,如“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临时性文件”、“未经过或通过领导审批、会议讨论的无效文件”、“一般性意见或建议的读者来信”等。这样一来,可有效避免报社档案体系中冗余资料、偏误信息的出现,从而在实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充分保障报社档案的价值性与真实性[1]。
1.2高质化原则
从现行《档案法》的总则中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主要制定目的,是“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所以,报社在依法管理档案的背景下开展制度建设实践时,应在“加强”、“有效”等字眼上下足功夫。例如,可要求相关人员在档案工作过程当中,切实保证档案资料的中心性特点,即围绕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报道项目实施信息采集、资料整理、编号归档等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强化各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性,提高档案资料对真实事件的反映质量。
1.3严格化原则
公共法律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与严格性特点,各类惩处手段是重要的执法工具。报社在依法管理档案、依法建设制度的过程当中,也应遵循严格化的工作原则,做好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办法的明确落实。例如,报社可将现行《档案法》第24条、第25条的规定内容借鉴到管理制度当中,并酌情设置出警告、罚款、降职、辞退等处罚机制。同时,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报社还应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对其实施刑事处罚与责任追究。
1.4执行化原则
若制度的基层执行能力不佳,其对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将越发薄弱,甚至成为毫无效力的形式主义产物。例如,现行《档案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报社虽已响应此法规推出了相应工作制度,但存在明显的粗放化管理问题,使得很多本应归档的照片、录像、稿件被记者、编辑等人员占为己有甚至私自出售。这样一来,当报社或相关部门需要此类档案资料时,经常遇到资料在不在、在何处、向谁要等混乱问题,进而严重削弱档案的利用效率与利用质量。所以,报社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后,还应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能力,积极推动制度融入到档案管理的基层实践中。
2 做好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
对职工群体开展法治教育,是企业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必要举措。所以,为了提高依法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报社必须要对全体职工尤其是档案部门人员开展有力度、有实效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具体来讲:
2.1要做好法律知识、法治意识的教育培养
在此过程中,报社一方面要全面开展理论教育,将档案管理相关的公共法律、地方法规细致、严谨地传递到职工队伍当中,以此夯实各岗位人员的法律知识基础。同时,报社还应意识到法律的发展特点,保证理论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我国《档案法》的新修订版本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届时,报社需要及时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更新。另一方面,报社还需将法律理论与真实事件结合起来,带领职工群体开展案例分析活动,从而进一步强化职工对档案法律规定范围、实务要点、惩处机制的认知理解[2]。
2.2要做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
要想保证全体职工持续处在遵纪守法的工作状态中,就必须要对职工的道德感、责任感做出强化提升,从根本上提高职工抵御诱惑、坚守底线的主观能力。所以,报社还需围绕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报社社会价值、档案重要性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此端正记者、编辑、档案员等职工的岗位认同感、工作责任感、职业道德感。
3 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力度
我国现行《档案法》、《新闻单位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期限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严格禁止单位、个人擅自销毁档案的情况发生。但结合实际来看,受到纸张、胶卷等材料性能的限制,报社档案在采集整理、归档保存等过程中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经常出现墨迹淡化、照片污浊、纸张受潮、胶卷折损等负面问题,使得档案资料的可用性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达到最佳的依法档案管理效果,提高档案资料的长寿性与稳定性,报社应加快实现“互联网+”转型,搭建出信息化的线上档案管理平台,并对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生成、采集、管理、利用等工作提出升级要求,如摄影图片导入网络数据库、运用平台检索模块查询档案等。提高现代技术的应用力度,也有利于报社将档案资料的采集范围拓展至互联网环境,从而实现报社档案管理全面性的进一步提升。
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法治建设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报社也应将规范化、法治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报社必须要从制度、人员、技术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响应国家性、地方性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条例要求,切实强化档案管理的可靠程度、执行力度,以确保报社档案资料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娟.報社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9):114+116.
[2]王晓华.加强新时期报社档案管理工作的粗浅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8(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