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倍受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有效的当堂训练,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创课堂轻松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让学生参与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 从中可知:让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让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记转变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则不但符合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让课堂教学不再严肃枯燥。如,讲解图形或事物对称时,告诉学生文学作品有“回文诗”,如“山连海来海连山”不论你顺读,还是倒过来读,它都完全一样,有趣的是,数学王国中也有类似于“回文”的对称数。且看下面的算式:11×11=121,111×111=12321,1111×
1111=1234321……由此推论下去,12345678987654321这个十七位数,是由哪两数相乘得到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这类数被称作“对称数”。通过讲解“对称数”,同学们感到“数学王国”里也有无穷乐趣,大大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认知为主,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中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才会适合他们,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课本的一些教学内容,学生不可能是零起点,有些数学知识可能是学生早已知晓的,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自学的方式,自己去读懂,理解掌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点,仅仅想当然地去设定教学内容,则会事倍功半。
例如,在《锐角与钝角》教学中,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先出示游乐场的一个情景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以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为指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然后再抽象出角,让学生自然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各种各样的角,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找角、给角分类、变角、比角、画角、折角”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从直观到抽象,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三、课堂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顺学而导”的“学”,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顺学而导”的“导”,就是教师要学会“顺应学情,铺路搭桥”,进行引导、启导、疏导,引在重点上,导在疑难处,点在困惑时。“顺学而导”要处理好“学”与“导”之间的关系,学是导的起点和前提,导是学的支撑与延伸。
课堂指导,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规定的时间里,在目标导向下,进行自我学习,解决现有的问题。课内自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提纲或自学要求,上课就按导学提纲的问题和程序展开教学, 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开始,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先学的习惯和能力,很好地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做法、学法的意识,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在说明课题后,请学生思考读了这个课题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什么是“平面图形”?不同的平面图形是怎么样的?其与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哪些问题。
四、训练巩固,拓展延伸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我听了,我忘了;我写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会了。”可见动手的重要性。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如此,当堂训练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记忆。因此,动手写,动手做,当堂巩固训练是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的有力手段。“当堂训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训练的时间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 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让学生搞死记硬背。每个题目都要包括知识点、方法、技能三个要素,其中知识和方法是通过理解来获得,技能是通过练习来获得,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也要通过练习不断深化,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感觉到知识的存在,反过来说,感觉到了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体现了当堂练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知识体系,增加学习积累,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与本次教学相关、相对、相似的材料作为同步训练重点的补充,加深学生的认识;也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实践、动手、探究相关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体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与成长的联系。
总之,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顺学而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正是对于这一教学目的的体现。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当堂训练”来体现,明确数学课堂教学训练的目标、重点和步骤,把握好课堂“当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一、创课堂轻松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让学生参与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 从中可知:让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让学生从课堂上被动地听记转变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则不但符合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同时也让课堂教学不再严肃枯燥。如,讲解图形或事物对称时,告诉学生文学作品有“回文诗”,如“山连海来海连山”不论你顺读,还是倒过来读,它都完全一样,有趣的是,数学王国中也有类似于“回文”的对称数。且看下面的算式:11×11=121,111×111=12321,1111×
1111=1234321……由此推论下去,12345678987654321这个十七位数,是由哪两数相乘得到的,也就不言而喻了,这类数被称作“对称数”。通过讲解“对称数”,同学们感到“数学王国”里也有无穷乐趣,大大激发了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以学生认知为主,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中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才会适合他们,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课本的一些教学内容,学生不可能是零起点,有些数学知识可能是学生早已知晓的,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自学的方式,自己去读懂,理解掌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点,仅仅想当然地去设定教学内容,则会事倍功半。
例如,在《锐角与钝角》教学中,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先出示游乐场的一个情景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以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为指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然后再抽象出角,让学生自然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各种各样的角,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目的地让学生通过“找角、给角分类、变角、比角、画角、折角”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从直观到抽象,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三、课堂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宋代朱熹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顺学而导”的“学”,就是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顺学而导”的“导”,就是教师要学会“顺应学情,铺路搭桥”,进行引导、启导、疏导,引在重点上,导在疑难处,点在困惑时。“顺学而导”要处理好“学”与“导”之间的关系,学是导的起点和前提,导是学的支撑与延伸。
课堂指导,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规定的时间里,在目标导向下,进行自我学习,解决现有的问题。课内自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导学提纲或自学要求,上课就按导学提纲的问题和程序展开教学, 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开始,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先学的习惯和能力,很好地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做法、学法的意识,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在说明课题后,请学生思考读了这个课题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什么是“平面图形”?不同的平面图形是怎么样的?其与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哪些问题。
四、训练巩固,拓展延伸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我听了,我忘了;我写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会了。”可见动手的重要性。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如此,当堂训练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记忆。因此,动手写,动手做,当堂巩固训练是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的有力手段。“当堂训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训练的时间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 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让学生搞死记硬背。每个题目都要包括知识点、方法、技能三个要素,其中知识和方法是通过理解来获得,技能是通过练习来获得,而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也要通过练习不断深化,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感觉到知识的存在,反过来说,感觉到了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体现了当堂练习的必要性、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知识体系,增加学习积累,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与本次教学相关、相对、相似的材料作为同步训练重点的补充,加深学生的认识;也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实践、动手、探究相关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体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与成长的联系。
总之,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顺学而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正是对于这一教学目的的体现。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可以通过“当堂训练”来体现,明确数学课堂教学训练的目标、重点和步骤,把握好课堂“当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