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在一次数学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听了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确定位置》后,感觉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我想谈两个观点,愿同广大读者讨论。
一、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严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地方,一定要用非常精准的数学语言强调清楚。可以是反复说或加重语气、增加肢体语言等;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个人记忆、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纸上做题、离座操作等。总之,运用多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理解、掌握、运用,至少是让大多数学生掌握,而不能仅仅局限在“老师说过了,至于学生是否掌握,那就……”如果这样的话,离“课堂教学要有达标意识、要关注学生目标达成”就有了很大的距离。
比如,《确定位置》这课中,怎样确定行(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确定行、列的前提是什么(确定观察者)?站在谁的角度来确定(学生、教师)?这些重点、难点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彻底明白,否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夹生饭可是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可是,教师在实际课堂上讲课时,为什么在确定“左”时,要学生全部向后转,而在确定“前”时学生是面向黑板呢?是否有些参照不明,到底谁是观察者呢?那么,对于接下来的问题“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列,用数对表示为( , )”,学生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凭空想象吗?是否需要学生走出座位,站在事前定好的“观察者”的位置,亲自看一看、说一说呢?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变了,“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 )列,用数对表示为 ( , )”结果会变吗?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数对与实物“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应让学生好好理解,为将来学习坐标打下基础。
二、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实用,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点,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要灵活处理教材,加入适宜学生理解的实例,注重实践、回归生活。
比如,《确定位置》这课中,在解决“怎样确定行、列”这一问题时,尽管教学参考书上说的是“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但是“从前往后”该怎样确定“前、后”?如果学生全部向后转呢?与学生面向哪面有关系吗?所以,是不是把“从前往后”改成“由近到远”,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呢?如果学生还是面向黑板,而教师站在学生的左边,中间地方,面向学生,那么“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 )列,用數对表示为 ( , )”该怎么回答呢?学生该如何认识(a,y)、(x,b)、(x,y)呢?学生一直坐在座位上,没有走出去站在观察者的位置,对于“怎样确定位置”能有正确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体会吗?如果,再引导学生解决熟悉的生活实例,多多练习,是否会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呢?
看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正确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冉 然)
一、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
严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地方,一定要用非常精准的数学语言强调清楚。可以是反复说或加重语气、增加肢体语言等;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个人记忆、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纸上做题、离座操作等。总之,运用多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理解、掌握、运用,至少是让大多数学生掌握,而不能仅仅局限在“老师说过了,至于学生是否掌握,那就……”如果这样的话,离“课堂教学要有达标意识、要关注学生目标达成”就有了很大的距离。
比如,《确定位置》这课中,怎样确定行(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确定行、列的前提是什么(确定观察者)?站在谁的角度来确定(学生、教师)?这些重点、难点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彻底明白,否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夹生饭可是不好吃,也不好消化。可是,教师在实际课堂上讲课时,为什么在确定“左”时,要学生全部向后转,而在确定“前”时学生是面向黑板呢?是否有些参照不明,到底谁是观察者呢?那么,对于接下来的问题“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列,用数对表示为( , )”,学生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凭空想象吗?是否需要学生走出座位,站在事前定好的“观察者”的位置,亲自看一看、说一说呢?如果观察者的位置变了,“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 )列,用数对表示为 ( , )”结果会变吗?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数对与实物“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应让学生好好理解,为将来学习坐标打下基础。
二、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实用,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点,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要灵活处理教材,加入适宜学生理解的实例,注重实践、回归生活。
比如,《确定位置》这课中,在解决“怎样确定行、列”这一问题时,尽管教学参考书上说的是“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但是“从前往后”该怎样确定“前、后”?如果学生全部向后转呢?与学生面向哪面有关系吗?所以,是不是把“从前往后”改成“由近到远”,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呢?如果学生还是面向黑板,而教师站在学生的左边,中间地方,面向学生,那么“我在教室的第( )行第 ( )列,用數对表示为 ( , )”该怎么回答呢?学生该如何认识(a,y)、(x,b)、(x,y)呢?学生一直坐在座位上,没有走出去站在观察者的位置,对于“怎样确定位置”能有正确的理解和更深入的体会吗?如果,再引导学生解决熟悉的生活实例,多多练习,是否会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呢?
看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正确理解和掌握“确定位置”,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