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教学环境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分析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聆听训练;专业培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艺术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仍存在着陈腐的观念和传统的模式,这制约了我园教改的步伐。那么,如何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呢?下面谈谈我园的一些现状与对策。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无法保证孩子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发挥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教材教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我园的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孩子围着老师转”的模式。有的老师总是觉得孩子不了解音乐,欣赏课中代替孩子去体验、去判断。有的老师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感受,使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体会,自由的想象。孩子在学唱歌时,逐句模仿跟唱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孩子充分欣赏音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大胆学唱。虽然孩子在自主学唱时难免出错,但孩子在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反复去体验,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提高。所以,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地、自主地去表现音乐,可以为高兴而歌,为快乐而舞,老师可以启发、可以引导,但不能有太多的暗示和强调。
2. 教师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设计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提高音乐能力。
3. 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非音乐化”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应该集中在各种音乐元素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组合上。而我们的音乐活动则往往是从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开始,进而“跑出”音乐。经常能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甚至老师还让孩子用画图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类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幼儿的注意力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所涉及的其他层面。这样就使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成了非音乐的,弱化或误导了幼儿对音乐本身应该产生的审美体验,使音乐教学变成了学习音乐表演的简单过程,忽略了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的基本目的。这种做法的根源是教师本身对音乐能力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采取有效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1.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纲要》要求我们在艺术教学中,要遵循“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规定的内容进行施教,压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应注重来源于幼儿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探索主动了,创编能力也强了。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感受音乐美的平台和创编的空间,这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过程,也是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和表现。此外,加强与客人互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也是我们本学期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互动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通过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及集体荣誉感。
2. 音乐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机渗透
音乐教育从聆听开始。因此,我园注重对幼儿进行聆听训练,以音乐给幼儿艺术的熏陶。让音乐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如:晨接时,我们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给幼儿朝气蓬勃的感受;进餐时,配上抒情的乐曲,增进幼儿的食欲;午睡时,总有轻柔的摇篮曲伴随幼儿进入梦乡……幼儿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成长,增强了音乐的欣赏力,也陶冶了性情。
3.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由于我园地处农村,教学信息滞后,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园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在加强内部培训的同时,还需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我园教师在观摩了潭山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后,在节奏图谱的设计上也采用了生动的、适合主题的图案,打破了过去用音符表示的成人化模式,化解了学习节奏时较为枯燥的教学难点。又例如:观摩北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我园教师对他们组织活动时,能围绕目标,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的做法,感受最深。回园后进行研讨、实践、反思、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转变,从过去只重视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由原来强调幼儿机械式记歌词、模仿老师的动作改变为重视幼儿对乐曲的欣赏,对节奏的掌握,对音乐的创编,较好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因此,我们强调让幼儿亲身参与和感受,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活动的功效。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聆听训练;专业培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艺术教育中,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仍存在着陈腐的观念和传统的模式,这制约了我园教改的步伐。那么,如何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呢?下面谈谈我园的一些现状与对策。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无法保证孩子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发挥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教材教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我园的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孩子围着老师转”的模式。有的老师总是觉得孩子不了解音乐,欣赏课中代替孩子去体验、去判断。有的老师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感受,使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体会,自由的想象。孩子在学唱歌时,逐句模仿跟唱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孩子充分欣赏音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大胆学唱。虽然孩子在自主学唱时难免出错,但孩子在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反复去体验,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提高。所以,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地、自主地去表现音乐,可以为高兴而歌,为快乐而舞,老师可以启发、可以引导,但不能有太多的暗示和强调。
2. 教师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设计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提高音乐能力。
3. 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非音乐化”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应该集中在各种音乐元素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组合上。而我们的音乐活动则往往是从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开始,进而“跑出”音乐。经常能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甚至老师还让孩子用画图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类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幼儿的注意力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所涉及的其他层面。这样就使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成了非音乐的,弱化或误导了幼儿对音乐本身应该产生的审美体验,使音乐教学变成了学习音乐表演的简单过程,忽略了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的基本目的。这种做法的根源是教师本身对音乐能力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采取有效手段,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1.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纲要》要求我们在艺术教学中,要遵循“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规定的内容进行施教,压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应注重来源于幼儿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探索主动了,创编能力也强了。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感受音乐美的平台和创编的空间,这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过程,也是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和表现。此外,加强与客人互动,与同伴合作交流,也是我们本学期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互动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通过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及集体荣誉感。
2. 音乐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机渗透
音乐教育从聆听开始。因此,我园注重对幼儿进行聆听训练,以音乐给幼儿艺术的熏陶。让音乐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如:晨接时,我们播放节奏轻快的乐曲给幼儿朝气蓬勃的感受;进餐时,配上抒情的乐曲,增进幼儿的食欲;午睡时,总有轻柔的摇篮曲伴随幼儿进入梦乡……幼儿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成长,增强了音乐的欣赏力,也陶冶了性情。
3. 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由于我园地处农村,教学信息滞后,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园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在加强内部培训的同时,还需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开阔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我园教师在观摩了潭山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后,在节奏图谱的设计上也采用了生动的、适合主题的图案,打破了过去用音符表示的成人化模式,化解了学习节奏时较为枯燥的教学难点。又例如:观摩北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时,我园教师对他们组织活动时,能围绕目标,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的做法,感受最深。回园后进行研讨、实践、反思、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转变,从过去只重视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由原来强调幼儿机械式记歌词、模仿老师的动作改变为重视幼儿对乐曲的欣赏,对节奏的掌握,对音乐的创编,较好地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因此,我们强调让幼儿亲身参与和感受,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活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