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航空电缆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氟聚合物绝缘电缆为航空线缆的主要体系.选取以聚四氟乙烯(PTFE)、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聚全氟乙丙烯(FEP)3种含氟聚合物为护套的航空电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氮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3种材料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PTFE的热分解过程为1个阶段,而PFA和FEP的热分解过程均为2个阶段,且PTFE的初始分解温度和10%质量损失率温度均高于PFA和FEP的相应值,因此,PTFE比PFA和FEP更不容易发生热解.分别使用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Starink法和Friedman法进行非等温的热解动力学分析,针对同一材料,Ozawa法、KAS法以及Starink法计算出的表观活化能基本相同,而Friedman法计算出的表观活化能略高于上述3种方法所得结果.对比可知PTFE的初期表观活化能和平均表观活化能均大于PFA和FEP的相应值,因此PTFE在整个热解反应过程中的热稳定性相对最优.
其他文献
海藻酸钠及其凝胶在生活中有许多的用途.实验探究了海藻酸钠与乳酸钙形成凝胶的最佳条件,找到了用海藻酸钠制备体积较大、形状各异且规则的凝胶团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海藻酸钠凝胶的“水中写字”的趣味实验.
主要介绍了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制情况和主要特色.展现教材内容体系和栏目体系概貌和设计思路;从加强科学过程与方法体验、重视认识模型和方法策略导引、关注跨学科内容设计、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尝试教材立体化设计等方面,阐释教材落实国家课标、凸显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
以柳江流域23个点位为例,研究了不同水文季节(3月和6月)水质因子(DO、CODMn、NH3-N、As、Hg、Cd、Pb)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门7纲16目54科68属(种),种类相似系数为83.76%,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枯水期略高于丰水期,底栖动物优势种在枯、丰水期分别有4种和2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DCA和TWINSPAN分析结果显示: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枯、丰水期均有3个不同的底栖动物类群大致依次分布在该流域干流及支流的源头、中上
教学的目的 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清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得怎样等四个问题,这也是教学价值、目标与内容、任务与活动以及目标达成度的反映.以人教版“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为例,结合实际论述从上述四个问题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与能力评价.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生必做实验的要求,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比较、分析国内三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必做实验的实验体系的异同,梳理实验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和教学价值,由此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针对使用传统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大数据集时,挖掘过程中效率不高,挖掘出大量冗余规则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和相似度的数据挖掘算法(U-APR):首先,一次性读入数据并构建矩阵,并利用关联规则支持度度量的特性来增加判断属性,以加快结束迭代过程,从而改进了Apriori算法频繁扫描数据库问题;然后,使用相似度算法去除冗余的关联规则;最后,结合置信度、支持度和用户目标匹配度对挖掘结果进行排序输出,从而得到用户感兴趣的关联规则.同时,应用该算法与目前常用的2种关联规则算法对广东某高校学生财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实验结
使用摄影和视频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用这种方法分析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和金属枝晶的生长速率,获得了在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数据,有助于实验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实质.
通过分析烷烃同系物和金刚烷同系物的分子结构,建立分析金刚烷同系物分子结构的方法,强化对烷烃分子构象的认识,指出这两种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源于正四面体的对偶性质以及多面体对偶性质在立体化学中的应用意义,旨在为深化立体化学的学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建构大概念为核心,整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建立“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学科大概念.按照事实、核心概念、次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的逆向设计顺序,基于课标和学情,建立从真实情境出发,以学科大概念为统摄,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化学学科观念、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思维、树立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教学模型,实现知识的“高通路迁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彰显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为了探究人为热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数据和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研究了2004—2020年城市人为热排放时空演变状况,结合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04—2014、2014—2020年的人为热排放变化分别以区域快速扩张、强度明显增强为主要特点;从空间上来看,广州市中心城区南部的人为热排放强度比北部的高.(2)人为热排放转移矩阵显示2004—2020年广州市中心城区人为热排放变化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