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厚条件,可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同时,应该渗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要求语文教学应渗透思想教育,又是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厚条件,可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同时还要渗透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培养,健全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下面,我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教材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去寻找和发现文章中的“真、善、美”,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教材中人物抗挫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普遍表现出意志薄弱,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2.挖掘教材中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3.挖掘教材中人物奋发学习与少年立志的精神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二、利用习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契机。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喜或忧,他们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他们解决了作文无事可写的烦恼。
1.抓住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拟题作文。如:谈谈对小学生上网的看法,讨论一下钓鱼岛事件,交流一下大学生勇救落水农民英勇牺牲……,这样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怎样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直舒胸意,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积郁的情感不仅得到了倾泻,世界观也得到了改造。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使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力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2.用人性化评语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写鼓励性评语,如“写得真不错,有进步……”“加油,你一定能写得更好!”“你的文笔越来越优美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这个地方如改成……会更好”……教师的鼓励能给予学生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更能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三、利用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1.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组织、设计、制作、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对學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排演、观看课本剧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剧把课文的情景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或观看课本剧的演出,提高了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们对他人的感受更为敏感,有利于控制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的个人情绪。通过体验和感悟,学会了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好方法,有利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面对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又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要求语文教学应渗透思想教育,又是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将文、情、理合为一体。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厚条件,可以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同时还要渗透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培养,健全和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下面,我就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教材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去寻找和发现文章中的“真、善、美”,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教材中人物抗挫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普遍表现出意志薄弱,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2.挖掘教材中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3.挖掘教材中人物奋发学习与少年立志的精神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二、利用习作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契机。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喜或忧,他们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他们解决了作文无事可写的烦恼。
1.抓住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拟题作文。如:谈谈对小学生上网的看法,讨论一下钓鱼岛事件,交流一下大学生勇救落水农民英勇牺牲……,这样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怎样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直舒胸意,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积郁的情感不仅得到了倾泻,世界观也得到了改造。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使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力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2.用人性化评语鼓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写鼓励性评语,如“写得真不错,有进步……”“加油,你一定能写得更好!”“你的文笔越来越优美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这个地方如改成……会更好”……教师的鼓励能给予学生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更能发挥他们的正能量,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三、利用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1.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组织、设计、制作、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对學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排演、观看课本剧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剧把课文的情景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增长知识。学生通过参与或观看课本剧的演出,提高了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们对他人的感受更为敏感,有利于控制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的个人情绪。通过体验和感悟,学会了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好方法,有利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面对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又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