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的投放与幼儿活动意愿的强弱、活动兴趣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独立思维能力的强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区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更要研究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操作需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呢?下面我通过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1 大班区域活动“相邻数”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一个数与两个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教师刚开始是提供一枚数字骰子、一张记录单,请幼儿抛骰子并记录被抛到数字的相邻数。如骰子显示的数字是6,就记录“5、6、7”。这种操作类似于完成数学作业单,比较单调,幼儿体会不到过程中获得多种经验的乐趣。后来,我们进行了调整。幼儿手持相同数量的1~10的扑克牌,桌上朝下摆放数字为2~9的扑克牌,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出第一个翻牌人,任意翻出一张牌后,两人快速出牌接出相邻数,谁先正确接牌谁就赢,并获得下一次翻牌的机会。随着活动的推进,不仅可以增加人数玩,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玩,甚至是扩展到10以上数的相邻数。在这种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不断获得经验,逐步形成关于相邻数这一概念。
例2 大班区域活动“摆数字”的目的是尝试学习100以内的数数。教师刚开始是提供100个空格,让幼儿按序排列数字1~100。这种投放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如果有的幼儿只会数1~20,那么20以后的数数对他来说有难度,他可能就会放弃操作。而那些数数能力较强的幼儿只能重复操作,不能满足思维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首先提供1~20、1~50、1~80、1~100的空格及数字卡片,幼儿可按需选择操作材料排列数字卡片。在此基础上,在空格纸中某几处放置一些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后确定数字究竟该怎么排,如倒着排、顺着排、单双数排、五个五个排……幼儿根据数字线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思考,经历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过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3 大班区域活动“密码锁”的目的是学习加减运算。教师一开始投放了一把密码锁,要求幼儿先完成几道计算题,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打开密码锁。这种单一的投放方式比较注重结果,幼儿体会不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整,策略有二:首先是“宝箱探秘”。准备几个可以套叠的箱子,在最后一个小箱子里放一样幼儿喜欢的礼物(可以不定期更换物品,以便给幼儿新的惊喜),在每个箱子上装上密码锁,幼儿需要逐一打开所有的箱子才能拿到礼物。幼儿可以通过完成不同的操作单来解密,从而打开密码锁。解密成功与否就是幼儿的自检过程。这个游戏设计利用了幼儿喜欢探究的心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其次是“整理小书包”。提供一个有密码锁的小拉杆书包箱,箱内有一张文具整理清单,幼儿可以通过计算解开密码,根据清单提示摆放不同种类、数量的文具用品。或者也可以在一箱内放一张课程表,幼儿根据课程表上每天的课程安排来摆放学习用品。这种操作与大班幼儿即将上小学的需要紧密联系,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使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更有科学性,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幼儿学习规律和教育价值,先梳理出幼儿各年龄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最后把适合区域操作的内容和材料按阶段投放,从而避免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投放材料,造成幼儿操作的盲目和发展的不平衡。
例1 大班区域活动“相邻数”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一个数与两个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教师刚开始是提供一枚数字骰子、一张记录单,请幼儿抛骰子并记录被抛到数字的相邻数。如骰子显示的数字是6,就记录“5、6、7”。这种操作类似于完成数学作业单,比较单调,幼儿体会不到过程中获得多种经验的乐趣。后来,我们进行了调整。幼儿手持相同数量的1~10的扑克牌,桌上朝下摆放数字为2~9的扑克牌,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出第一个翻牌人,任意翻出一张牌后,两人快速出牌接出相邻数,谁先正确接牌谁就赢,并获得下一次翻牌的机会。随着活动的推进,不仅可以增加人数玩,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玩,甚至是扩展到10以上数的相邻数。在这种有趣的活动中,幼儿不断获得经验,逐步形成关于相邻数这一概念。
例2 大班区域活动“摆数字”的目的是尝试学习100以内的数数。教师刚开始是提供100个空格,让幼儿按序排列数字1~100。这种投放方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如果有的幼儿只会数1~20,那么20以后的数数对他来说有难度,他可能就会放弃操作。而那些数数能力较强的幼儿只能重复操作,不能满足思维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首先提供1~20、1~50、1~80、1~100的空格及数字卡片,幼儿可按需选择操作材料排列数字卡片。在此基础上,在空格纸中某几处放置一些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后确定数字究竟该怎么排,如倒着排、顺着排、单双数排、五个五个排……幼儿根据数字线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思考,经历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的过程,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3 大班区域活动“密码锁”的目的是学习加减运算。教师一开始投放了一把密码锁,要求幼儿先完成几道计算题,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打开密码锁。这种单一的投放方式比较注重结果,幼儿体会不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因此,我们进行了调整,策略有二:首先是“宝箱探秘”。准备几个可以套叠的箱子,在最后一个小箱子里放一样幼儿喜欢的礼物(可以不定期更换物品,以便给幼儿新的惊喜),在每个箱子上装上密码锁,幼儿需要逐一打开所有的箱子才能拿到礼物。幼儿可以通过完成不同的操作单来解密,从而打开密码锁。解密成功与否就是幼儿的自检过程。这个游戏设计利用了幼儿喜欢探究的心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其次是“整理小书包”。提供一个有密码锁的小拉杆书包箱,箱内有一张文具整理清单,幼儿可以通过计算解开密码,根据清单提示摆放不同种类、数量的文具用品。或者也可以在一箱内放一张课程表,幼儿根据课程表上每天的课程安排来摆放学习用品。这种操作与大班幼儿即将上小学的需要紧密联系,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和习惯。
为了使数学区的材料投放更有科学性,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幼儿学习规律和教育价值,先梳理出幼儿各年龄段的数学学习内容,最后把适合区域操作的内容和材料按阶段投放,从而避免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投放材料,造成幼儿操作的盲目和发展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