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弊端明显,社会各界积极呼吁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3 4”直通本科应时而生,虽处于试点阶段,却好评不断。这种教育模式真正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枷锁,落实了全面发展的理念。本文以承德技师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了“3 4”直通本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 “3 4”直通本科
教育,必须全面发展,不仅要教育学生书本知识,也要注重道德素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现行中学教育模式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确有其弊端。鉴于此,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的政策,提出了“3 4”中职—本科衔接的新模式,期望能够真正实现中职和本科的互补教育、衔接教育、关联教育。相较于普高较重的课业负担,“3 4”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承办“3 4”试点的院校,笔者学校针对“3 4”学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以此为例简述如何帮助“3 4”学生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充实的课堂教育资源
对于“3 4”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至关重要,学校在课堂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学校从各重点高中选调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执教“3 4”,并硬性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学习,研读国家政策,广听专家讲座,以使自己积淀深厚。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活化课堂,实现“翻转课堂”“人机对话”“师生共享”等最新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除开设语、数、外等基础课程外,更附着体、音、美、计算机等选修课,力争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博才”。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
为丰富“3 4”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前一支歌既陶冶情操,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驱赶睡意,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课间图书角教会学生集腋成裘,利用闲散时间涉猎各方面知识,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二课广场舞与时俱进,将最时尚的音乐人、最流行的曲调引入校园,使学校时时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贯穿学年始末,让学生在繁忙的日常学习中寻找兴趣的迸发点,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课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市场机制要求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学校对于“3 4”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小组活动的设置上,更将其延伸至课外。学校要求“3 4”所有班级每两周应出一期板报,所谓应时,即板报内容或符合节日气息,或是以时鲜新闻为素材;每月刊载一期报纸,由学生会组织学生投稿、选稿、改稿并负责图文设置及版面安排工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审核。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班主任又将板报和报纸的工作分给班级各小组承担,每组负责一期,以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状态。板报和报纸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为了在小组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们冥思苦想,多方搜寻资料,择优而取。这既增强了小组间的凝聚力,又适时地将“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思想灌输给了他们。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才的培养绝非学校一己之事,而是关乎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学校“3 4”引进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讲座,以引入最前沿的主流文化元素,讲座涉及专业课、文化课的授课方法,师资力量的培养方式,实训基地的选择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等多个方面,为教师认识的提高竖起了风向标;校领导积极呼吁、多方奔走,研读国家政策,争取各方的支持,确保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班主任牵头,将各班教师和家长拉入微信群,家校联手,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每一天的表现;师生情由校至家,每个班级有单独的师生微信群,方便师生假期交流疑难问题,这个隐蔽的平台更为那些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倾吐的天窗。总之,学校注重挖掘多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尽最大努力为“3 4”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教育,切忌急功近利。这是一项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大工程。应试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识记诸多理论知识,但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学子终为“纸上谈兵”,而不被社会所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长远发展,学子应涉猎各种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反馈。“3 4”中职本科相结合的模式将开启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
关键词: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 “3 4”直通本科
教育,必须全面发展,不仅要教育学生书本知识,也要注重道德素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现行中学教育模式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确有其弊端。鉴于此,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的政策,提出了“3 4”中职—本科衔接的新模式,期望能够真正实现中职和本科的互补教育、衔接教育、关联教育。相较于普高较重的课业负担,“3 4”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承办“3 4”试点的院校,笔者学校针对“3 4”学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以此为例简述如何帮助“3 4”学生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充实的课堂教育资源
对于“3 4”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至关重要,学校在课堂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学校从各重点高中选调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精力旺盛的青年教师执教“3 4”,并硬性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学习,研读国家政策,广听专家讲座,以使自己积淀深厚。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活化课堂,实现“翻转课堂”“人机对话”“师生共享”等最新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除开设语、数、外等基础课程外,更附着体、音、美、计算机等选修课,力争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博才”。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
为丰富“3 4”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前一支歌既陶冶情操,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驱赶睡意,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课间图书角教会学生集腋成裘,利用闲散时间涉猎各方面知识,做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二课广场舞与时俱进,将最时尚的音乐人、最流行的曲调引入校园,使学校时时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贯穿学年始末,让学生在繁忙的日常学习中寻找兴趣的迸发点,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课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市场机制要求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学校对于“3 4”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小组活动的设置上,更将其延伸至课外。学校要求“3 4”所有班级每两周应出一期板报,所谓应时,即板报内容或符合节日气息,或是以时鲜新闻为素材;每月刊载一期报纸,由学生会组织学生投稿、选稿、改稿并负责图文设置及版面安排工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审核。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班主任又将板报和报纸的工作分给班级各小组承担,每组负责一期,以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状态。板报和报纸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为了在小组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们冥思苦想,多方搜寻资料,择优而取。这既增强了小组间的凝聚力,又适时地将“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思想灌输给了他们。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才的培养绝非学校一己之事,而是关乎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学校“3 4”引进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定期聘请专家为教师讲座,以引入最前沿的主流文化元素,讲座涉及专业课、文化课的授课方法,师资力量的培养方式,实训基地的选择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等多个方面,为教师认识的提高竖起了风向标;校领导积极呼吁、多方奔走,研读国家政策,争取各方的支持,确保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班主任牵头,将各班教师和家长拉入微信群,家校联手,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每一天的表现;师生情由校至家,每个班级有单独的师生微信群,方便师生假期交流疑难问题,这个隐蔽的平台更为那些性格偏内向的学生打开了一扇倾吐的天窗。总之,学校注重挖掘多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尽最大努力为“3 4”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教育,切忌急功近利。这是一项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大工程。应试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识记诸多理论知识,但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学子终为“纸上谈兵”,而不被社会所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长远发展,学子应涉猎各种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反馈。“3 4”中职本科相结合的模式将开启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