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略谈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教育大师魏书生说过:"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而举目农村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学生摆放的学习用具是横七竖八;做作业时,写字的姿势是东倒西歪;发言时,举手时是左右随来;朗读时,拿书的方法是无奇不有……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建筑信息模型出发,对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方向进行探究;其次,在上述基础上结合BIM内容,深入挖掘了建筑项目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主要层次,提出针对性构建措施。文
提到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的文字随处可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张天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然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现今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很多教师依然在上演“教案剧”,根据教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简简单单地答。语文课成了问题的串联课,一问一答把课文这个“信息与美”的综合体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课堂上大量宝贵的
语文新课改以来,我常常思考:人们都说自然才是美的,那么,语文的自然本色是什么?杨再隋教授的解释简明而准确,他说: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明白了语文课的内涵和真谛,我想我们就可以掠去表面的浮华,抛开不必要的喧嚣,减少支离破碎的分析,让语文课返璞归真。通过十几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还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