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一直是难点,目前在课程的功能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评价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在逐步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化转型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以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方面进行职业化转型的思考。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职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60-02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化”转型的目标即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达到“德技双馨”。
一、职业化转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方向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技术升级、全球竞争、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多样化、成本增加、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潜力可挖。新的工业革命就要开始,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将更加向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迈进。职业的发展趋势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从传统型向信息型发展、从继承型向创新型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时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劳动力市场工作变化加快,今天的热门行业不久可能不复存在。在全球大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职业教育何去何从呢?从职业技能大赛上得到的启示是劳动者需要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技能需求的变化上看,劳动力市场更倾向于有技能的、合格的、有竞争力的、有灵活性的劳动者。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特别强调了强化职业精神培养,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以其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有的人文优势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在逐步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化转型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二、以数学为例,看高职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功能目标的定位上:育人与育才不能统筹兼顾;
2.教学内容上:数学教育的职业性和文化性显现得不够;
3.评价方式上:评价内容不完整,评价维度不高;
4.教学过程方面:教与学的契合度较弱,师生互动困难。
三、高职数学课程职业化转型的关注点
(一)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的职业化转型
高职数学教育的职业化转型是由职业教育的特质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质量标准所决定的。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的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即首先强调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知识技术。所以,高职数学在教学目标上应区别于普通数学,它目的不在于要求弄懂一个概念、掌握一种计算方法或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训练,它是文化性、基础性、工具性、职业性的综合体现。其任务一是为学生专业和职业的学习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提高服务。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强调把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素质、数学精神高度融合。其中数学知识应从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专业需要与数学学习规律结合起来。数学素质体现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精神体现了严谨求实、对问题准确把握、追求严格等。
总之,数学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既要做到服务于专业,又要结合学科特点,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功能。
(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职业化转型
1.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高职各专业和专业群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听课情绪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量适宜的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允许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不同的学习时间,尊重差异的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
2.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等数学教学要突出应用性,这是由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职数学课要从单纯抽象的数学理论问题,转向用数学工具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数学问题。在讲授重点数学内容的同时,注意融合专业实际问题,为数学的应用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渠道。高职数学的能力目标,可以用专业的工作过程作为背景,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例如,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方案、路径优化等都是项目中的数学问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促进相关课程、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来考虑和确定高职数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另外,我们要强化数学课中现代工具应用的内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彻底摆脱片面强调计算技能的传统数学教育思想的束缚,从而真正集中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计算能力低下不再成为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使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显然是有利的。
3.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数学教育在强调服务专业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当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直接挑战。21世纪的劳动力将是较少体力型、而更多智力型,较少稳定的、而更多变化的。大多数人都将从事信息的管理与生产,也即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相比工业化社会,劳动者需要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化。面向未来劳动者应具有的竞争力为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事实上,人各方面的素质几乎都与数学教育有关。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他们在数学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科学素质都会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素质的培养,而数学素质的培养又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应用的关系。
(三)高职数学教学形式的职业化转型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一直是难点,学生基础差、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在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力较差的情形下,数学教学举步维艰。从本质上看,其原因是教与学的契合度差,教与学根本就不在一条道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较差的数学基础,忽视了多元智能观下高职学生的数理智能的差异化,高职学生不善于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学习,不善于记忆,而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若保持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我们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数学课教学最主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而这种结果的出现很难在学科本位下知识逻辑体系的推演方式中顺利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引入很重要,要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之间找到一个点,那就是搭建脚手架,例如,对于机械类专业,讲高等数学的曲率,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场景——打磨工件内孔,如何选取砂轮,经过讨论砂轮直径过小,功效低,砂轮直径过大,有些细节就磨不到,甚至引发工件内表面的磨损……最后得出砂轮的选取与曲线的弯曲程度有关,如何刻画曲线的弯曲度,引出曲率的学习。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脱离情景的固定模块转为交叉学科带情景的可延伸模块。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把教案转变为学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中抛出的问题不该是生硬抽象的,而是形象的、摸得着的,能动动手最好。要让学生在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与自身能力之间看到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是适度的,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弥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摒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课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将专业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
(四)高职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的职业化转型
教学评价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评价的对象,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更多地采取个体参照评价法,使评价成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教、改进学生的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形式丰富的高职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质培育,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持续发展,又要关心学习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反思,建立自信,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是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保障,也是学生在技术技能型人才道路上持续发展的需要,它同时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育人过程中能有效融合专业特点分析提炼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营造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多方面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方法,探索基于职业素质养成与服务产业能力提升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毓信.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职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60-02
“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要求人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职业化”转型的目标即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达到“德技双馨”。
一、职业化转型是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方向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技术升级、全球竞争、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多样化、成本增加、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潜力可挖。新的工业革命就要开始,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将更加向着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迈进。职业的发展趋势将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从传统型向信息型发展、从继承型向创新型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时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劳动力市场工作变化加快,今天的热门行业不久可能不复存在。在全球大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职业教育何去何从呢?从职业技能大赛上得到的启示是劳动者需要更加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技能需求的变化上看,劳动力市场更倾向于有技能的、合格的、有竞争力的、有灵活性的劳动者。前不久,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特别强调了强化职业精神培养,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以其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有的人文优势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在逐步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化转型成为改革的突破口。
二、以数学为例,看高职公共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1.功能目标的定位上:育人与育才不能统筹兼顾;
2.教学内容上:数学教育的职业性和文化性显现得不够;
3.评价方式上:评价内容不完整,评价维度不高;
4.教学过程方面:教与学的契合度较弱,师生互动困难。
三、高职数学课程职业化转型的关注点
(一)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的职业化转型
高职数学教育的职业化转型是由职业教育的特质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质量标准所决定的。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的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即首先强调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知识技术。所以,高职数学在教学目标上应区别于普通数学,它目的不在于要求弄懂一个概念、掌握一种计算方法或一般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训练,它是文化性、基础性、工具性、职业性的综合体现。其任务一是为学生专业和职业的学习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提高服务。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强调把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素质、数学精神高度融合。其中数学知识应从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专业需要与数学学习规律结合起来。数学素质体现数学意识、数学语言、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精神体现了严谨求实、对问题准确把握、追求严格等。
总之,数学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既要做到服务于专业,又要结合学科特点,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功能。
(二)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职业化转型
1.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高职各专业和专业群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听课情绪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尽量适宜的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理解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能力倾向。允许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不同的学习时间,尊重差异的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
2.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等数学教学要突出应用性,这是由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高职数学课要从单纯抽象的数学理论问题,转向用数学工具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数学问题。在讲授重点数学内容的同时,注意融合专业实际问题,为数学的应用提供内容展示的窗口和延伸发展的渠道。高职数学的能力目标,可以用专业的工作过程作为背景,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例如,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库存方案、路径优化等都是项目中的数学问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界限,促进相关课程、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不同学科内容的融合,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从应用的角度或者说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从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来考虑和确定高职数学教学的内容体系。
另外,我们要强化数学课中现代工具应用的内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够彻底摆脱片面强调计算技能的传统数学教育思想的束缚,从而真正集中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计算能力低下不再成为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障碍。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克服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使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显然是有利的。
3.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数学教育在强调服务专业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当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直接挑战。21世纪的劳动力将是较少体力型、而更多智力型,较少稳定的、而更多变化的。大多数人都将从事信息的管理与生产,也即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相比工业化社会,劳动者需要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化。面向未来劳动者应具有的竞争力为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工作能力、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事实上,人各方面的素质几乎都与数学教育有关。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他们在数学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科学素质都会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素质的培养,而数学素质的培养又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素质与应用的关系。
(三)高职数学教学形式的职业化转型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一直是难点,学生基础差、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在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意志力较差的情形下,数学教学举步维艰。从本质上看,其原因是教与学的契合度差,教与学根本就不在一条道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较差的数学基础,忽视了多元智能观下高职学生的数理智能的差异化,高职学生不善于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学习,不善于记忆,而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若保持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我们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数学课教学最主要的一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而这种结果的出现很难在学科本位下知识逻辑体系的推演方式中顺利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引入很重要,要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求之间找到一个点,那就是搭建脚手架,例如,对于机械类专业,讲高等数学的曲率,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场景——打磨工件内孔,如何选取砂轮,经过讨论砂轮直径过小,功效低,砂轮直径过大,有些细节就磨不到,甚至引发工件内表面的磨损……最后得出砂轮的选取与曲线的弯曲程度有关,如何刻画曲线的弯曲度,引出曲率的学习。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脱离情景的固定模块转为交叉学科带情景的可延伸模块。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把教案转变为学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中抛出的问题不该是生硬抽象的,而是形象的、摸得着的,能动动手最好。要让学生在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与自身能力之间看到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是适度的,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弥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摒弃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课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将专业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
(四)高职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的职业化转型
教学评价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评价的对象,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更多地采取个体参照评价法,使评价成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教、改进学生的学。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形式丰富的高职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质培育,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持续发展,又要关心学习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反思,建立自信,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是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保障,也是学生在技术技能型人才道路上持续发展的需要,它同时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育人过程中能有效融合专业特点分析提炼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并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营造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多方面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方法,探索基于职业素质养成与服务产业能力提升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毓信.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