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出美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审美观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语文文学流溢着民族文化异彩;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美的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古人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浓厚美感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反复思考与研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衡量美的尺度是什么,要指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一、语文教材里的文字
文字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无不流溢着民族文化异彩。可以说,语文教材从内容、形式到风格都蕴含着美的世界。
(一)语文教材内容美
1.人物美。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提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内在思想感情的美。通过阅读,学生能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内驱力,达到人格的逐渐完善,例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这些闪耀着人类崇高精神的光辉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环境美。人物自身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具有深深感受的美。(1)自然环境,例如“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如雄壮美貌的三峡,清秀艳丽的江南景色等。(2)社会环境,指美的人情。如《羚羊木雕》中濃浓的同学情,《背景》中朴素深沉的父子情,《刑场上的婚礼》中悲壮的爱情等。
3.意境美。是指文中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铸造的产物,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境是作者人格心灵美的外化,通过意境窥见的是作者的灵魂。《济南的冬天》柔和素淡的美与爱恋河山的情相融合,岳阳楼胜景与范文正报国为民之志一致。
(二)语文教材形式美
1.结构美。精巧的结构与主题情节和谐,表现为一种美,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现出整齐、均衡和对称等的形态美。诗词歌赋的结构,有的整齐,有的错落,有的铺排,有的对称;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则又是一种含蓄在外而凝聚在内的结构美。
2.语言美。包括:(1)汉字自身的美。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还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放射着奇光异彩。(2)组合美。可联绵,可对称组合,亦可参差错落。(3)意象美。组合的词合成文段,形成意象,或绘形,或造境,与音调气势相辅相成的千变万化又形成流动的韵律美、绘画美、雕塑美,从而营造静态的美。
3.节奏美。表现为语言文字的疏密浓淡,错落有致。小说情节的快慢详略起伏有致,散文情感波澜振荡;议论文的层层深入,款款相因;说明文主次分明,有轻有重;特别是诗词歌赋,那整齐的章法和语言节拍,都表现为一种悦人心目的节奏美。
(三)语文教材风格美
1.壮美。表现为雄伟、壮观、豪迈、刚健的阳刚美,如《观沧海》《听潮》《木兰诗》等都给人一种祟高向上的激情。
2.优美。表现为柔静、精巧、秀雅、妩媚,是阴柔美。《爱莲说》《春》《海滨仲夏夜》,都给人清新怡悦的抚慰。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蕴藏着美不胜收的艺术概念。
二、要把学生真正带入美的世界
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美的使者,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审美感知力。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对象,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结构、意境、风格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让美象春风细雨一样渗入学生的心田,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审美鉴赏能力,具有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力。教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从作者祟高的精神美中感受到强烈的振奋,令人动容。悲壮时慷慨深沉,使人萧然;委婉时细雨霏霏,惹人情思。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熏陶和感染。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刺激的强化,它有利于将审美活动推向高潮,在语文教学中以美启真,引导学生在美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的同时,孜孜以求真理,从而开窍顿悟。
(三)美的使者还必须有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首先是还原性创造,借助于想象将美的人、事、物还原;其次是全新性创造,是将前人积累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理想去创造美,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美的学习中增智养德,教师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显示自身人格魅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美的因素
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发展各项心理能力的作用,以发挥大脑的功用,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诞生着美的因素。
(一)师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美的因素。学生在教师极富个性审美特征的感召下表现出乐学的态度,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感受体验与自己个体世界心智结构相接,从而产生个体高度的智力发展,改变或丰富个体知识结构,得到成功的美好享受,成为自我完善的力量,这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协同心智交流获得的愉悦和享受,也体现为认识与感情、个性与共性统一的独特的教学美。
(二)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美的因素。语文教学除语言知识与其它学科相似外,课文教学活动涉及作者、文本、教师、学生几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和谐统一又多样性地组课在一起,才能达到对文本的审美。和谐的教学过程包括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教师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备课要先备作者、教材,破译教材中美的内涵;又要备学生,与学生心智水平相融洽,通过巧妙的设计,按照目标,有条理,有节奏地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师生和谐成一个动态的整体,形成艺术性的教学美。
审美性语文教学要求我们,以审美为核心获取真知和思想,以人的素质为目标,使广泛的审美性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教育教学的美在因素。
参考文献:
[1]审美教育书简
[2]韩秀玉.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古人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浓厚美感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反复思考与研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衡量美的尺度是什么,要指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一、语文教材里的文字
文字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无不流溢着民族文化异彩。可以说,语文教材从内容、形式到风格都蕴含着美的世界。
(一)语文教材内容美
1.人物美。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提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内在思想感情的美。通过阅读,学生能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内驱力,达到人格的逐渐完善,例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这些闪耀着人类崇高精神的光辉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环境美。人物自身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具有深深感受的美。(1)自然环境,例如“江山如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如雄壮美貌的三峡,清秀艳丽的江南景色等。(2)社会环境,指美的人情。如《羚羊木雕》中濃浓的同学情,《背景》中朴素深沉的父子情,《刑场上的婚礼》中悲壮的爱情等。
3.意境美。是指文中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铸造的产物,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境是作者人格心灵美的外化,通过意境窥见的是作者的灵魂。《济南的冬天》柔和素淡的美与爱恋河山的情相融合,岳阳楼胜景与范文正报国为民之志一致。
(二)语文教材形式美
1.结构美。精巧的结构与主题情节和谐,表现为一种美,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现出整齐、均衡和对称等的形态美。诗词歌赋的结构,有的整齐,有的错落,有的铺排,有的对称;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则又是一种含蓄在外而凝聚在内的结构美。
2.语言美。包括:(1)汉字自身的美。它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还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放射着奇光异彩。(2)组合美。可联绵,可对称组合,亦可参差错落。(3)意象美。组合的词合成文段,形成意象,或绘形,或造境,与音调气势相辅相成的千变万化又形成流动的韵律美、绘画美、雕塑美,从而营造静态的美。
3.节奏美。表现为语言文字的疏密浓淡,错落有致。小说情节的快慢详略起伏有致,散文情感波澜振荡;议论文的层层深入,款款相因;说明文主次分明,有轻有重;特别是诗词歌赋,那整齐的章法和语言节拍,都表现为一种悦人心目的节奏美。
(三)语文教材风格美
1.壮美。表现为雄伟、壮观、豪迈、刚健的阳刚美,如《观沧海》《听潮》《木兰诗》等都给人一种祟高向上的激情。
2.优美。表现为柔静、精巧、秀雅、妩媚,是阴柔美。《爱莲说》《春》《海滨仲夏夜》,都给人清新怡悦的抚慰。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蕴藏着美不胜收的艺术概念。
二、要把学生真正带入美的世界
教师首先应使自己成为美的使者,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审美感知力。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对象,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结构、意境、风格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让美象春风细雨一样渗入学生的心田,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审美鉴赏能力,具有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力。教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从作者祟高的精神美中感受到强烈的振奋,令人动容。悲壮时慷慨深沉,使人萧然;委婉时细雨霏霏,惹人情思。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熏陶和感染。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一种积极的审美刺激的强化,它有利于将审美活动推向高潮,在语文教学中以美启真,引导学生在美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的同时,孜孜以求真理,从而开窍顿悟。
(三)美的使者还必须有审美创造力。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首先是还原性创造,借助于想象将美的人、事、物还原;其次是全新性创造,是将前人积累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理想去创造美,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美的学习中增智养德,教师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显示自身人格魅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美的因素
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发展各项心理能力的作用,以发挥大脑的功用,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诞生着美的因素。
(一)师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美的因素。学生在教师极富个性审美特征的感召下表现出乐学的态度,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感受体验与自己个体世界心智结构相接,从而产生个体高度的智力发展,改变或丰富个体知识结构,得到成功的美好享受,成为自我完善的力量,这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协同心智交流获得的愉悦和享受,也体现为认识与感情、个性与共性统一的独特的教学美。
(二)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美的因素。语文教学除语言知识与其它学科相似外,课文教学活动涉及作者、文本、教师、学生几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和谐统一又多样性地组课在一起,才能达到对文本的审美。和谐的教学过程包括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教师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备课要先备作者、教材,破译教材中美的内涵;又要备学生,与学生心智水平相融洽,通过巧妙的设计,按照目标,有条理,有节奏地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师生和谐成一个动态的整体,形成艺术性的教学美。
审美性语文教学要求我们,以审美为核心获取真知和思想,以人的素质为目标,使广泛的审美性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我们应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掘和发挥语文教育教学的美在因素。
参考文献:
[1]审美教育书简
[2]韩秀玉.论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