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初中部编版教材中最能体现李白的思想和个性特点的诗歌。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巧设疑问,化有形为无形,跳出原有教学步骤的框架,引导学生往纵深处学习;还要注重朗读和积累,引导学生知识面往平面处铺开,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无形的情感体验化作有形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设疑;无形;有形;纵深;平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共入选多首李白的诗歌,其中《行路难(其一)》最能体现李白的思想和个性特点。因此,在授课实践中就如何把诗歌讲深、讲透,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的个性精神的问题,笔者做了一番探讨。
一、巧设疑问,化有形为无形,引导学生往纵深处迈进
诗歌的开篇就充满了悬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描绘的是一个豪门盛宴。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李白参加了什么样的宴会?为什么参加这样的宴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但只过了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李白才华横溢,友人众多,大家纷纷为他摆宴席相送。这样简介背景的教学步骤无形化在诗歌分析当中。
面对如此的山珍海味,“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难以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绪茫然。笔者进一步设置这样的问题:面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怎会如此苦闷难过?答案在接下来的两句诗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完全是比喻的说法。笔者就以这里为突破口,剥茧抽丝,深入讲解李白的境况遭遇及其思想。李白天生奇才,又有建功立業的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后得到贵人推荐,供奉翰林。可他没被唐玄宗重用,又受到身边其他官员的嫉妒与排挤,两年后离开长安。这样授课同样是化有形为无形,简化了教学步骤,使学生对李白此人从平面式的了解发展到立体式的理解,比单刀直入简介诗人的效果要好得多。
接下来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笔者设疑“为什么会想到这两个人,而不是他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解释了诗句的大意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这两句的写作目的是用事典来含蓄表达诗人出仕的愿望。笔者就抓住时机深入剖析了李白的痛苦根源:入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悲剧性比鲍照、比陶潜来得更深沉。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李白的自我安慰、自我救赎。但下一诗句中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发出了对未来的沉重呼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也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依然在挣扎,在彷徨:自己是要像鲍照那样避而不谈,还是像陶潜那样隐居避世?笔者再次设疑:李白要怎样走以后的道路?
诗歌结尾还是李白匡时济世的思想占了上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者让学生想象诗句的高远意境。伟大的诗人发出了伟大的誓言,也给当世遇到挫折的年轻人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学生面前那痛苦失败的李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潇洒、豪迈、目光如炬、仰天长啸的诗仙!李白在学生心目中的立体感更强了。
二、注重诵读和积累,化无形为有形,引导学生往平面处铺开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把抽象的、无形的情感体验化作有形的认知活动。很多教师注重预习诵读,认为那是为了记忆。笔者认为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更是打开学生与诗人对话的一个通道。在理解诗歌大意和人物思想之后的诵读,学生能完成与作者的心灵交流,真正读出《行路难》中的情感起伏,想象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画面,感受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境。教师再加以引导,声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个性精神在朗读中也不知不觉被学生领悟出来。
再者,授课过程不能囿于此篇,需宕开一笔,开阔学生眼界,加强积累,把无形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精神的精髓在有形的积累中让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可以介绍体现李白个性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名句,或者让学生课后查阅背诵,课堂上交流。诗句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设置成活动环节,如“我最喜欢的一首太白诗歌”朗读比赛,或者“描绘李白诗歌的美妙画面”,或者“畅谈李白诗歌带给我的感受”,做到举一反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就曾经列举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名句,诗句朗朗上口,学生熟读成诵。此外,笔者还在活动课上开展有关李白的“月亮专题”“江水专题”等诗句接龙比赛,学生兴趣盎然,加强了课外积累,铺开学习诗歌的广度,符合当代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解读秘钥,都代表作者的思想和个性,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经典诗歌的内在特点,巧妙设疑,化有形为无形,再化无形为有形,以挖掘深度为经线,以拓宽广度为纬线,为学生交织一个瑰丽广大的诗歌世界。
关键词:设疑;无形;有形;纵深;平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共入选多首李白的诗歌,其中《行路难(其一)》最能体现李白的思想和个性特点。因此,在授课实践中就如何把诗歌讲深、讲透,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白的个性精神的问题,笔者做了一番探讨。
一、巧设疑问,化有形为无形,引导学生往纵深处迈进
诗歌的开篇就充满了悬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描绘的是一个豪门盛宴。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李白参加了什么样的宴会?为什么参加这样的宴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但只过了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李白才华横溢,友人众多,大家纷纷为他摆宴席相送。这样简介背景的教学步骤无形化在诗歌分析当中。
面对如此的山珍海味,“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难以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绪茫然。笔者进一步设置这样的问题:面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怎会如此苦闷难过?答案在接下来的两句诗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完全是比喻的说法。笔者就以这里为突破口,剥茧抽丝,深入讲解李白的境况遭遇及其思想。李白天生奇才,又有建功立業的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后得到贵人推荐,供奉翰林。可他没被唐玄宗重用,又受到身边其他官员的嫉妒与排挤,两年后离开长安。这样授课同样是化有形为无形,简化了教学步骤,使学生对李白此人从平面式的了解发展到立体式的理解,比单刀直入简介诗人的效果要好得多。
接下来分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笔者设疑“为什么会想到这两个人,而不是他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解释了诗句的大意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这两句的写作目的是用事典来含蓄表达诗人出仕的愿望。笔者就抓住时机深入剖析了李白的痛苦根源:入世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悲剧性比鲍照、比陶潜来得更深沉。这两句诗可以说是李白的自我安慰、自我救赎。但下一诗句中诗人的思绪回到现实,发出了对未来的沉重呼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也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依然在挣扎,在彷徨:自己是要像鲍照那样避而不谈,还是像陶潜那样隐居避世?笔者再次设疑:李白要怎样走以后的道路?
诗歌结尾还是李白匡时济世的思想占了上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笔者让学生想象诗句的高远意境。伟大的诗人发出了伟大的誓言,也给当世遇到挫折的年轻人以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学生面前那痛苦失败的李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潇洒、豪迈、目光如炬、仰天长啸的诗仙!李白在学生心目中的立体感更强了。
二、注重诵读和积累,化无形为有形,引导学生往平面处铺开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把抽象的、无形的情感体验化作有形的认知活动。很多教师注重预习诵读,认为那是为了记忆。笔者认为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更是打开学生与诗人对话的一个通道。在理解诗歌大意和人物思想之后的诵读,学生能完成与作者的心灵交流,真正读出《行路难》中的情感起伏,想象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画面,感受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境。教师再加以引导,声调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个性精神在朗读中也不知不觉被学生领悟出来。
再者,授课过程不能囿于此篇,需宕开一笔,开阔学生眼界,加强积累,把无形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精神的精髓在有形的积累中让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可以介绍体现李白个性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的名句,或者让学生课后查阅背诵,课堂上交流。诗句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设置成活动环节,如“我最喜欢的一首太白诗歌”朗读比赛,或者“描绘李白诗歌的美妙画面”,或者“畅谈李白诗歌带给我的感受”,做到举一反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的课堂上,学生就曾经列举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名句,诗句朗朗上口,学生熟读成诵。此外,笔者还在活动课上开展有关李白的“月亮专题”“江水专题”等诗句接龙比赛,学生兴趣盎然,加强了课外积累,铺开学习诗歌的广度,符合当代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解读秘钥,都代表作者的思想和个性,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经典诗歌的内在特点,巧妙设疑,化有形为无形,再化无形为有形,以挖掘深度为经线,以拓宽广度为纬线,为学生交织一个瑰丽广大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