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已成为新党员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党员总数的40%。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到民族的复兴与壮大。同时,大学生是时代的顶梁柱,是潮流的引领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发展党员,提高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入党动机 入党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171-02
  据2013年7月1日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3408.1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0%。由此可见,大学生党员已成为新党员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到民族的复兴与壮大。同时,大学生是时代的顶梁柱,是潮流的引领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发展党员,提高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对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入党思想概况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党队伍的素质,影响我党的执政水平,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入党思想概况如下: 第一,对党缺乏了解。本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中共预备党员,然而,在回答“您对党了解吗?”这一问题时,1.3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了解,80.82%认为一般了解,只有17.8%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了解。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甚至中共预备党员,对党的认识大部分表现为“一般了解”,甚至存在不了解的现象。
  第二,共产主义信念模糊。作为我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对共产主义的了解,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的必要思想准备,也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10.96%的被调查者对“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一问题表示不感兴趣。在回答“您认为共产主义能否实现”这一问题时,5.48%的被调查者(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或中共预备党员)认为“不能”,21.9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清楚”。
  第三,入党动机不纯。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入党,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要深深思考的问题。因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是激励人们入党的主观原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因此,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十分重要。但是,在被调查者当中,有6.85%的被调查者在回答“你之所以入党是因为?”这一问题时选择“有利于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好找工作”,1.37%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要求入党的同学太多,自己就跟着入党”,4.11%的被调查者是“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给家人争光”,还有5.48%的被调查者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可以增光添彩”。而在回答“您认为,周围同学写入党申请书的目的主要是什么”这一问题时,20.5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现实利益的考虑”。
  第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在回答“您认为,周围大学生党员为同学服务的情况”时,1.37%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少积极主动地服务、帮助同学”,15.07%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有时能够替同学办事”,有57.5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能够经常替同学办事”,只有2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为帮助同学,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而在回答“周围大学生党员在行为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总体发挥的情况”这一问题时,只有16.44%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而83.56%的被调查者认为“和普通同学没多大差别”或“基本发挥了模范作用”。
  第五,入党积极性不高。作为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理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入党积极性应当非常高。但是,在回答“在大学期间,你对入党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时,有2.74%的被调查者选择“不积极”,4.11%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可见,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其入党积极性明显不高,对于其身边的其他同学,入党积极性则值得我们深思。
  二、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当代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可以说是多因产生的多果,但是,概况起来,主要原因可以作如下归纳: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社会经济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的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生活方式以及学生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务实观念,使得很多大学生的政治理想掺杂了许多功利成分,从而导致部分党员的道德行为出现了脱轨。在回答“目前社会上表现出来的注重追求功名和个人利益的社会风气,您的意见是什么?”这一问题时,23.29%的被调查者表示“迷茫,跟传统价值观教育相左,但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因此,在回答“您认为,社会上表现出来的注重追求功名和个人利益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产生功利化的入党动机(如抱着为就业、升迁等个人目的而追求入党)是否存在影响”时,89.04%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由此可见,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巨大。
  第二,学生个人功利思想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成为择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用人单位也把“是否党员”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不少大学生把入党作为提高就业机会的手段,在被调查者中,有1.37%认为“当前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自己以后获取个人好处的砝码”这种想法是“正确”的,54.79%认为“不大正确,但可以理解”,只有43.84%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正确”。而在回答“您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工作后的升迁是否存在影响?”时,54.79%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因此,不少大学生表现出“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从而大大削弱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影响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第三,学生党员的发展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由于受到学生在校培养教育时间较短的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党建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这是令许多高校党建工作者非常头疼的一个难题。因为党员发展是“硬指标”,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衡量,只要不补考,不犯大错误,再也提不出更多可操作性的要求了,从而党内教育管理抓不严,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党员在这种大环境下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不再关注党的思想发展,不再关心党的理论学习,不再注重党组织生活,思想、学习和生活都出现了滑坡。
  第四,教育和管理力量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教育和管理逐步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高校的教育资源出现明显的不足,这给高校教育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尤其是专职学生党务工作者,从扩招以来,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专职人员没有增加,或者说增加不大,使得发展党员工作处于严重应付状态,主要表现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面。许多低年级学生入学时入党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党支部工作繁忙,专职党务工作者力量薄弱,党校办班规模和次数有限等原因,不能及时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严重打击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不是学生干部,申请入党也是白搭”的错误思想,从而逐渐放弃了对党的追求。而有些学生干部一经党校培训结业就被发展入党,缺乏必要的教育和考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的质量。
  三、关于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提高其入党积极性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入党思想状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探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机制,逐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入思考“党建工作中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第一,加强新生宣传教育工作。新生刚入学时,许多同学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有的是在父母的提示和督促下才有入党愿望,有的是随大流提出申请入党,有的是想为将来谋取政治资本才递交申请书的,只有少数是自己对党有较明确的认识,主动提出申请入党的。针对这种情况,应对新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包括党史、党章教育,尤其是先进党员事迹的教育,以团支部为单位,定期举办党的理论知识主题座谈会,创新团组织生活方式,坚决禁止低俗化、娱乐化、形式化的团组织活动。
  第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从低年级抓起,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加强规范化管理,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入党申请人档案,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基本信息库,为以后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应该有目的地让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团学干部,一方面,为他们提供平台为同学服务,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三,加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尽管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受过一些党的基本理论的教育,但那是比较零散的,不够系统。因此,应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再教育,防止出现“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继续发挥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此,可定期举行“先进事迹座谈会”、“自我批评讨论会”和“自我成长交流会”,强化学生的党员意识,增强党员的光荣感,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要与“中共党员”的身份相符合。
  第四,健全学生党支部机制。为了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健全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对此,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引导其充分发挥政治上的先进性和学习、工作上的模范性,妥善处理好学生党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对此,党支部可以与学生党员签订岗位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学生党员提出明确要求,将学生党员分工联系到班级、宿舍和个人,从而形成处处存在党员身影,党员处处能发挥作用的局面。同时,可每个学期(或学年)定期评选出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并让其进行总结汇报,供其他学生党员学习参考。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健康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整体效果。只有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程淑红.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与正确的引导.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
  [2]王强.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3]范建锋. 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不良倾向及教育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5.
  [4]孙玫贞. 新形势下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考.淄博师专学报.2008.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2004(8).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家电网控制着国家的相关能源安全以及國家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责任,按照我国十八大所贯彻的会议精神,在电网公司一定要严格的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廉洁文化的建设,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司纪律的权威性,为公司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国家电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电网产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国家电网 反腐倡廉 和
摘 要 福柯的微观权力观摆脱了权力的本体论,是从权力发生和运作的视角来研究的,规训权力则是其核心,指特定条件下“纪律”与“身体”的结合。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对比了刑罚制度产生的巨大演变,并通过公共景观、审判过程和隐蔽监禁过程论述了规训权力的渗透性。同时福柯也认为,权力具有生产性,权力的无处不在并非意味着权力的无所不能,权力是在肯定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存在的,可以通过策略的对抗来消解个人身体上的权力
摘 要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实现“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拓宽了检察监督的范围,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民事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从有限监督到全面监督、从实体监督到程序监督的扩展,呈现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多元化监督”的新格局。  关键词 民诉法修改 检察监督 多元化监督  作者简介:周珍珍,三门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本科学士。  中图分类号:D
摘 要 如何认定公司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规定的情况下订立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法院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对16条的规范属性的认识和适用 《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来处理该类案件。本文在总结法院和学者的意见后,展开了对以规范属性确定合同效力的观点以及《公司法》第16条为债权人设立了审查义务的观点的批判。最后在尝试
摘 要 自2014年开始,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业务系统)在检察机关全面推广应用,检察机关的案件流程管理和监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对案件数据全面及时的采集、监控、统计、分析作为案件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指导检察工作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在案件数据的管理中,仍然偏重于对静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要求,而缺少必要的动态数据监管,静态的采集、监控、统计、分析案件数据往往会影响案件管理工作对某一案
摘 要 由德国学者茨威格特与克茨博士共著之《比较法总论》一书,无疑可称当代比较法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自问世起即获各国学界好评,译著之广,遍行宇内。提挈纲领即谓比较法学研究,不单是思维的培养、方法的领悟,更是一种基于审慎客观、不带任何狭隘民族色彩的批判继承之精神追求。但本文认为基于原著中所提到的远东法系适用性问题、法律的超国家统一问题与关于德国民法典的评价等问题,有必要也理应进一步进行探讨与论述。  
摘 要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是为各项检察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一个重要岗位,担负着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和维护国家司法公正有效的重要任务。提高司法警察职务执法规范化水平,解决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对发挥警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检察工作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直接受理案件 司法警察 履职规范化  作者简介:徐建康,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法警队副队长,研究方向:刑法学、检察实务。
摘 要 论文以自然人的人格权为视角,以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线索,集中探讨了学界对于是否应在民法典中单独设置人格权一章的各类看法,并对其争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认为通过对人格权所保护的对象进行重新定义的方式,将人格权所保护的人格权益理解作是民事主体对其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信用等各种人格利益的稳定状态所享有的排除不法侵害的权利,便能够化解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在法理与立法技术上
摘要 明朝皇帝较之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显得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放荡不羁,完全表现出与君主身份不相吻合的行为,我们将之视为“问题”皇帝。其“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来浅析皇帝“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家庭教育、在学宫教育上、社会教育上来分析君主角色失范“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 明代 皇帝“问题” 教育  作者简介:吴溢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
摘 要 在审讯中,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拒供心理的因素有许多种,其中畏罪心理为常见的一种。畏罪心理占主导地位的嫌疑人常常有情绪消极、趋利避害等表现。对此,讯问人员可通过情感交流、证据展示、法律宣讲、案例分析、人文关怀等方式,对嫌疑人的心理进行干扰和控制,从而促使其形成供述心理。  关键词 畏罪心理 审讯 控制  作者简介:代金山、金学军,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反贪污贿赂侦查处干警,大学本科。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