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一个尚存争议的课题。研究表明,评价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激励为主,引导为先”,评价原则是“模糊评价,突出特色”。评价指标主体框架由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观测项目构成,主要对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实际内容进行比对和考察,是一种目前比较现实、可操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口支援 绩效评价
自教育部2001年启动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至今已近十年,这期间,对口支援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凸显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创新,西部受援高校普遍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推动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自实施以来历经启动、发展、总结等阶段,现已进入以提高对口支援质量为核心的新时期。为此,有必要探索制定一种对支援西部高等学校的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的制度和体系,从政府的角度对支援和受援(以下简称“支受”)双方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以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的质量。
目前,对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还是一个新课题,对对口支援的绩效是否进行评价以及怎样评价没有制度上的设计,更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探索,本文提出一种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设想,旨在引起业内专家的讨论。
一、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鉴于对口支援高校之间支受模式不同、方式不同,如以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受援高校为代表的全面带动型,以西藏大学为代表的历史突破型,以井冈山大学为代表的教学创新型,以贵州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型以及以新疆、西藏地区受援高校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精细化推动型等[1],对口支援的绩效显现的重点也不同,我们不可能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或高等学校教育绩效统计指标体系对对口支援绩效进行精细评价,因此,本文提出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激励为主,引导为先”,原则是“模糊评价,突出特色”,目的是使支援高校分配到受援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原理,高校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使用资源及所得回报之间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既然有投入就应该有产出。因此,在评价指标上我们给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考虑到对口支援的实际情况,有些指标不可能作出精确评价,也不可能给出标准数值。有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如下表1所示,每个二级指标满分分值均为10分。
1. 投入指标
投入指标是反映高校为获得产出而动用各种资源的指标,包括资金、人员、财物、时间等等[2]。对支援高校来说,表现在支援内容上主要是组织领导、人员、时间、物资设备和资金上的投入,这一级指标列出了5项投入的二级指标。投入指标重点是对支援方的评价,但组织领导这个指标可以是对支受双方进行评价。可以分别从是否有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制度和机制是否完善;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员支援人(次)数,干部挂职人(次)数;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员支援累计时间数,干部支援累计时间数;支援高校累计投入物资设备台(套)数、图书资料(含各类电子资料、软件等);支援高校累计投入资金数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并根据权重的不同给出大致的分值。
2. 过程指标
过程指标是反映高校为获得产出,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组合、分配、安排、使用和努力的指标,包括资金使用去向和比例、人力配备和人员比例、物资消耗、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和质量等。过程指标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个中间因子,是反映支受双方在实施过程中努力程度的测度因素,主要包括支援高校人员配置中教授、副教授、教学名师、校极领导、中层干部等人数,学生使用支援物资设备(图书资料,含电子资料、软件等)的频率和受益度,以及支援模式效果与特色等。
3. 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是描述受援高校成果产出状况的指标,包括受援高校在接受对口支援以来就业率的上升情况,申报科研数、科研项目完成数(级别和层次)、获奖成果数,教师队伍水平、学历提高的比例,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点增加比例,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表出版比例,学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知名度和社会影响提高情况(媒体关注和报道情况)等。事实上,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产出指标不单是指受援高校的成果产出,支援高校也会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程度不同的成果产出,如支援高校可以获得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其人才也得到了锻炼,尽管在经济方面完全是负收益。[3]
三、政府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是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行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已近十年,尽管对提高受援高校的整体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开展此项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原有的教育经费,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本来普遍不足的现实背景下,支受双方都面临巨大的经费压力。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今后对口支援工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对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持力度。
1.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对口支援工作
对口支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目前,以政治任务形式启动的对口支援工作除了教师培训和数字化教室列出了专项经费,其他项目都还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教育资源的消耗更多需要支援高校的支持,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支受双方开展工作的瓶颈,这势必会影响这一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公共财政对对口支援的投入,建立对口支援专项保障资金是这一政策得以长期、稳定、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
2. 加大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力度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其调控职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引导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资金对对口支援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对口支援的投入实现多元化。
3. 建立健全对口支援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对口支援工作要想长期稳定地持续进行,必须要有健全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政府应尽快围绕对口支援工作,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建立政府经费投入机制和对支援学校进行补偿的有关制度,还要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追究、激励与惩罚等相关制度[4]。政府要指导各部门、各高校明确责任,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切实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任务和活动经费,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对口支援工作成为短期行为、短视行为和形式主义。
4. 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评价制度
从政府的角度建立对对口支援工作的评价机制,组建专门的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地监查对口支援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完善对口支援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评估指标体系衡量对口支援工作的绩效,从而保证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健康地发展。
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对无论是来源于支援高校还是政府方面教育资源的投入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进而得出准确的判断实属必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支援效果实施评价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有利于支受双方将对口支援工作的关注点转移到提高效益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强有力的对口支援推动西部受援高校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对口支援访研专题之一[J].管理观察,2009(4).
[2]郑蓉等.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推进教育评价制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3).
[3]张小艳等.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对口支援政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4]王忠东等.论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政府责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编辑:陈 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对口支援 绩效评价
自教育部2001年启动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至今已近十年,这期间,对口支援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凸显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创新,西部受援高校普遍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推动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计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自实施以来历经启动、发展、总结等阶段,现已进入以提高对口支援质量为核心的新时期。为此,有必要探索制定一种对支援西部高等学校的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的制度和体系,从政府的角度对支援和受援(以下简称“支受”)双方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以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的质量。
目前,对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还是一个新课题,对对口支援的绩效是否进行评价以及怎样评价没有制度上的设计,更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探索,本文提出一种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设想,旨在引起业内专家的讨论。
一、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鉴于对口支援高校之间支受模式不同、方式不同,如以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受援高校为代表的全面带动型,以西藏大学为代表的历史突破型,以井冈山大学为代表的教学创新型,以贵州大学为代表的产学研相结合型以及以新疆、西藏地区受援高校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精细化推动型等[1],对口支援的绩效显现的重点也不同,我们不可能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或高等学校教育绩效统计指标体系对对口支援绩效进行精细评价,因此,本文提出对口支援绩效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激励为主,引导为先”,原则是“模糊评价,突出特色”,目的是使支援高校分配到受援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二、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原理,高校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使用资源及所得回报之间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既然有投入就应该有产出。因此,在评价指标上我们给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考虑到对口支援的实际情况,有些指标不可能作出精确评价,也不可能给出标准数值。有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如下表1所示,每个二级指标满分分值均为10分。
1. 投入指标
投入指标是反映高校为获得产出而动用各种资源的指标,包括资金、人员、财物、时间等等[2]。对支援高校来说,表现在支援内容上主要是组织领导、人员、时间、物资设备和资金上的投入,这一级指标列出了5项投入的二级指标。投入指标重点是对支援方的评价,但组织领导这个指标可以是对支受双方进行评价。可以分别从是否有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制度和机制是否完善;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员支援人(次)数,干部挂职人(次)数;高水平教师和科研人员支援累计时间数,干部支援累计时间数;支援高校累计投入物资设备台(套)数、图书资料(含各类电子资料、软件等);支援高校累计投入资金数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并根据权重的不同给出大致的分值。
2. 过程指标
过程指标是反映高校为获得产出,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组合、分配、安排、使用和努力的指标,包括资金使用去向和比例、人力配备和人员比例、物资消耗、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和质量等。过程指标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一个中间因子,是反映支受双方在实施过程中努力程度的测度因素,主要包括支援高校人员配置中教授、副教授、教学名师、校极领导、中层干部等人数,学生使用支援物资设备(图书资料,含电子资料、软件等)的频率和受益度,以及支援模式效果与特色等。
3. 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是描述受援高校成果产出状况的指标,包括受援高校在接受对口支援以来就业率的上升情况,申报科研数、科研项目完成数(级别和层次)、获奖成果数,教师队伍水平、学历提高的比例,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点增加比例,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发表出版比例,学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知名度和社会影响提高情况(媒体关注和报道情况)等。事实上,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产出指标不单是指受援高校的成果产出,支援高校也会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程度不同的成果产出,如支援高校可以获得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其人才也得到了锻炼,尽管在经济方面完全是负收益。[3]
三、政府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是政府以行政手段推行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已近十年,尽管对提高受援高校的整体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开展此项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原有的教育经费,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本来普遍不足的现实背景下,支受双方都面临巨大的经费压力。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今后对口支援工作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对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持力度。
1.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对口支援工作
对口支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府行为。目前,以政治任务形式启动的对口支援工作除了教师培训和数字化教室列出了专项经费,其他项目都还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教育资源的消耗更多需要支援高校的支持,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支受双方开展工作的瓶颈,这势必会影响这一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加大公共财政对对口支援的投入,建立对口支援专项保障资金是这一政策得以长期、稳定、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
2. 加大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力度
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其调控职能,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引导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资金对对口支援的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对口支援的投入实现多元化。
3. 建立健全对口支援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对口支援工作要想长期稳定地持续进行,必须要有健全的政策体系作为保障。政府应尽快围绕对口支援工作,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建立政府经费投入机制和对支援学校进行补偿的有关制度,还要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的责任追究、激励与惩罚等相关制度[4]。政府要指导各部门、各高校明确责任,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切实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任务和活动经费,将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对口支援工作成为短期行为、短视行为和形式主义。
4. 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评价制度
从政府的角度建立对对口支援工作的评价机制,组建专门的专家评价组,定期和不定期地监查对口支援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诊断、反馈和矫正;完善对口支援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评估指标体系衡量对口支援工作的绩效,从而保证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健康地发展。
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对无论是来源于支援高校还是政府方面教育资源的投入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进而得出准确的判断实属必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对支援效果实施评价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有利于支受双方将对口支援工作的关注点转移到提高效益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强有力的对口支援推动西部受援高校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对口支援访研专题之一[J].管理观察,2009(4).
[2]郑蓉等.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推进教育评价制度[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3).
[3]张小艳等.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对口支援政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4]王忠东等.论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政府责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编辑: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