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相关论文
《毛诗正义》是中国经学史上一部里程碑之作。孔颖达秉持着以“情志”论与“诗政”论为核心的诗学思想,主张“言志”与“缘情”相统......
[收稿日期] 2021-06-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3&ZD058) [作者简介] 王启发(1960......
六朝之经学,据魏征《隋书·经籍志》、朱彝尊《经义考》等书的著录数量来看,关于丧服学方面的著作尤多。皇侃者,梁武帝时期名儒也,......
学位
“元亨利贞”在《周易》卦爻辞中反复出现,或合用,或分用,或与他事连言,四字之义不明,则经义难明。故《易传·文言》释“元亨利贞......
唐孔颖达、贾公彦等为诸经所作义疏,本与经注别行,自为一书,南宋以后注疏合刻本出,单疏本遂不显。单疏本保存了孔、贾著述的原貌,有......
自首次出现于《周礼》以来,①赋、比、兴对中国文学批评一直产生着无以衡量的影响.确实,不仅中国诗歌理论,甚至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唐代孔颖达在《正义》中说:“褒贬虽在一字,不可单书一字以见褒贬……经之字也,一字异不得成为一义,故经必数句以成言。”该段文字意即......
持社成立启 《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乃人之情感意志诉诸语言艺术,为韵律之文。诗之声......
《毛诗正义》作为《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目前,学界关于它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注疏方面。本文将对《毛诗正义》所蕴含的诗学思想展开......
《毛时正义》由唐代孔颖达主持编订,是《五经正义》中最具特色的一部著作,代表了唐代训诂学的较高水平。《毛诗正义》主要是疏解《毛......
孔颖达《周易正义》继承了王弼易学的“义理”传统,主张“义”相较于“言”与“象”具有先在性,但是他又不满意王弼易学中的玄学本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在周朝以前,婚礼仪式是很冷清的。《礼记·郊特牲》曰:“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孔颖达这么解释:“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
一、《正义》“诗缘政”说的提出及内含孔颖达在讨论《风》、《雅》诗体不同时曾说:“风、雅之诗,缘政而作,政既不同,诗亦异体。”......
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人。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乃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
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作为《五经正义》之一,在经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尚书正义》不仅注重文字的训诂、名物典制的训释、经......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编撰的《五经正义》之一,“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通过声音来探求词义的传统训......
【正】《春秋左传》没出"亭"字,而记事往往连及地名。地名皆古,或不易晓,故杜预作注每云某地有某某亭,以证实地名。既证实地名,又......
孔颖达把汉语的词类分为“义类”和“语助类”,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实词和虚词.《毛诗正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对词类的揭示,文章具体分......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礼记·儒行》说“儒有澡身而浴德”,意即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注“澡身而浴德者,......
一般认为,孔颖达等所撰群经义疏写本,本来并不备录经文、注文,世称“单疏本”。北宋国子监校勘刊刻群经义疏(及南宋前期覆刻本),所刻仍然......
三公三孤官,古已有之.三公者,太师、太傅、太保也.《尚书正义》云:“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宝,保安天子.”其职事在于“佐王......
传说中的"灶王"被称为"司命君",主管与生命有关的事物。据史料记载,早在夏代就有祭灶的习俗。《礼记·礼器》孔颖达疏云:"颛顼有子曰黎,......
唐代以后,《丧服》制度及其礼文诠释进入一个集成式发展阶段,颇具超越前代、重构新局的宏大气概,孔颖达《礼记正义》便极具代表性......
(上接2004年第4期第25页)三、诠释原则1.回归原典"诗"或"诗三百"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发生于先秦时代,到了汉代被列为经,始有<诗经......
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孔颖达的《春秋正义》是两部非常重要的《左传》注释本。《左传》所初步构建的书法义例经由他们的层......
除领衔者孔颖达外,还有十余位经师先后参与了《礼记正义》的初撰、审定与二次修订工作。据有限的史料考知,诸贤的礼学思想及其礼制创......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含有丰富的思想,但系统研究至今仍付阙如。孔颖达易学以王弼《易》注为诠释蓝本。王弼《易》注的突出特色是引......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汉·孔安国传:“我视汝情如观火。”唐·孔颖达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后来在“若......
王弼是易学史上著名的义理派学者,虽然也不弃象,但理论上存在着欠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在释大衍义和诠释乾坤二元方面对王弼进......
<正> 郑子瑜先生在《论照应》中,对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认为“大夫不得造车马”等四个例句是“欠照应”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偏义复......
孔颖达是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作为有唐一代权威儒学典籍,以儒学正统为宗旨,一方面旗帜鲜明地......
【正】 孔颖达是唐代著名学者、思想家,他对儒家经典的阐述和儒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唐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正】 文艺的本源和作用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自魏晋以后,中国古典文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就长期存在着“讽喻......
孔颖达时代没有语义学理论,而在其正义中却体现出其对语义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看到语义单位与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上下住......
【正】 《诗经》名篇《七月》有这么一段: 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夫妇为兄弟”说是中古儒家伦理学说中的奇论,提出者为刘炫而《毛诗正义》加以承袭。这一命题的出现,主要与北朝“重情”习俗、女......
作为唐代著名易学家,孔颖达创立了在易学史上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易学诠释学原则,从而为其建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易学体系,奠定了坚......
孔颖达对《诗》的阐释绾合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剥去历代对《诗》阐释的陈垢,对传统《诗》学的接受做出取舍并加以创新和超逸,建构了自......
【正】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江苏丹徙烟墩山西周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此中以矢(?)最为著名,同坑出土的尚有"铜角状器"两件,铜鐏一件,......
《周易·贲卦》:“上九,白资,兀咎。”其《象》日:“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王弼《周易注》云:“处饰之终,饰终反素、故任其质素,不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