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公共课程教学承担着培养计算机应用性人才的艰巨任务。大学公共课程是一门涵盖了计算机学科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知识面广、内容新等特点,另外面向的学生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上好这门课具有很大的难度。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提出多元“1+1”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教学;多元模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154-01
1概述
现阶段,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己成为高等教育面
临的重要问题,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则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理论上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几个主要方向。
在实践上包括word排版、Excel电子表格处理,Power point幻灯片制作与简单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它具有知识量大、难点多、内容新等特点,而目讲授的对象是刚刚步入高校的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起点也有所不同;另外它还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级课程,这些原因使得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非常困难。作为一名计算机系担任着公共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如何才能根据大学公共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内容新以及面向学生层次不同的特点更好地来培养计算机应用性水平较高的人才,使得学生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既学到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丰富知识,又熟练地掌握操作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的教学中慢慢体会。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环境,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及教学测试等几个方面作了简单的评析。
2多元“1+1”教学模式的定义
多元“1+1”教学模式是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授课方式等元素拆分后再按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贡组,从而形成的多元组合模式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1段多媒体视听资料+1次理论讲授”,1节案例+1节实践操作课时”,1名优秀学生+1名普通学生”等方法。实践证明,重组后的“1+1”明显地呈现出“>1”的功效。
3多元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实现
3.1“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
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与操作内容所占的课时基本上为上上而目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培养方案中也一般将课时设置为每周4学时,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用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1次理论课的讲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再通过一次实践操作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乎能力。例如,在讲授完word表格演示课后,在相应的操作课上,安排了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出自己班级的课表,并且鼓励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表格自己制作。对理论课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3.2“1段多媒体视听资料+1次理论讲授”
“兴趣是知识的门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学信息课程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部分地的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搜集了大量的与计算机科学相关影视资料。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学生观赏这些影视多媒体资料,即让学生放松了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又让他们了解到与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为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做好了准备。例如,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精心准备的世界上首台计算机的资料片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全方位改变人类生活的影视资料,学生们在欣赏影片时深深地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所震惊,同时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3.3“1节案例演示课时+1节实践操作课时”
大一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一般都具有自己的青春偶像,对于这种现象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并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笔者主要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案例演示内容。比如在讲Word中图文混排时,笔者首先展示了一段关于刘德华演唱会的文字报道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逐一插入相关的图片并重新编辑修饰,最终在他们面前呈现出一篇图文并茂、美轮美央的报道材料。许多同学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个个跃跃欲试,想为自己的偶像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图片,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学生们自由发挥,许多人制作出了很好的宣传板报,而此时,他们的操作能力己经得到了很大提高。
4“1名优秀学生+1名普通学生”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后进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个日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指导时间、分类指导。但是资源毕竟有限,老师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学生在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也并不是老师而是自己身邊的同学,有时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效果甚至比老师指导还要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即解决了老师精力有限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缩小学生间的差距。笔者在教学中也使用分组教学模式,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采用多元“1+1”教学模式,学院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实际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一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考级通过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本人所提出的多元“1+1”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只是一个较小的尝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探讨更为适合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华洋.人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及考试改革的探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舒卫真.谈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J].湖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
[4][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吴淑坤(1978—),女,汉族,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教学;多元模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154-01
1概述
现阶段,随着社会各个领域对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计算机作为一门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培养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己成为高等教育面
临的重要问题,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则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在理论上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几个主要方向。
在实践上包括word排版、Excel电子表格处理,Power point幻灯片制作与简单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它具有知识量大、难点多、内容新等特点,而目讲授的对象是刚刚步入高校的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起点也有所不同;另外它还是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级课程,这些原因使得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非常困难。作为一名计算机系担任着公共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如何才能根据大学公共课程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内容新以及面向学生层次不同的特点更好地来培养计算机应用性水平较高的人才,使得学生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既学到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丰富知识,又熟练地掌握操作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的教学中慢慢体会。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环境,教师主导、学生为中心及教学测试等几个方面作了简单的评析。
2多元“1+1”教学模式的定义
多元“1+1”教学模式是将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授课方式等元素拆分后再按他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贡组,从而形成的多元组合模式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1段多媒体视听资料+1次理论讲授”,1节案例+1节实践操作课时”,1名优秀学生+1名普通学生”等方法。实践证明,重组后的“1+1”明显地呈现出“>1”的功效。
3多元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实现
3.1“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
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知识与操作内容所占的课时基本上为上上而目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培养方案中也一般将课时设置为每周4学时,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用1次理论课+1次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1次理论课的讲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再通过一次实践操作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乎能力。例如,在讲授完word表格演示课后,在相应的操作课上,安排了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出自己班级的课表,并且鼓励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表格自己制作。对理论课上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3.2“1段多媒体视听资料+1次理论讲授”
“兴趣是知识的门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大学信息课程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部分地的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搜集了大量的与计算机科学相关影视资料。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学生观赏这些影视多媒体资料,即让学生放松了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又让他们了解到与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背景知识,为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做好了准备。例如,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精心准备的世界上首台计算机的资料片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全方位改变人类生活的影视资料,学生们在欣赏影片时深深地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所震惊,同时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3.3“1节案例演示课时+1节实践操作课时”
大一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一般都具有自己的青春偶像,对于这种现象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利用,并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笔者主要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案例演示内容。比如在讲Word中图文混排时,笔者首先展示了一段关于刘德华演唱会的文字报道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逐一插入相关的图片并重新编辑修饰,最终在他们面前呈现出一篇图文并茂、美轮美央的报道材料。许多同学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个个跃跃欲试,想为自己的偶像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图片,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学生们自由发挥,许多人制作出了很好的宣传板报,而此时,他们的操作能力己经得到了很大提高。
4“1名优秀学生+1名普通学生”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后进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要实现这个日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指导时间、分类指导。但是资源毕竟有限,老师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存在很大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学生在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也并不是老师而是自己身邊的同学,有时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效果甚至比老师指导还要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即解决了老师精力有限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缩小学生间的差距。笔者在教学中也使用分组教学模式,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通过采用多元“1+1”教学模式,学院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与实际操作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一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考级通过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本人所提出的多元“1+1”教学模式虽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只是一个较小的尝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每一个教学环节、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探讨更为适合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华洋.人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及考试改革的探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舒卫真.谈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J].湖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
[4][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吴淑坤(1978—),女,汉族,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教师,职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