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卓越教师培养班教学为例,从树立就业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培养模式、成才保障四方面入手,深入探究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乡村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化学师范专业的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 高素质化学教师;就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先。”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决定》《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等相继颁布,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性日渐突出。结合新课程教育改革,我们可知,在新时期,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对化学师范专业课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并开展高素质乡村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的新探索。
  一、引导化学师范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当前师范生就业前景不乐观。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时,引导化学师范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在化学师范专业教学初期,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入就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正确的就业方向,使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例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班就实施“5+2+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而其中的“2”就是指用累计2学期的时间,进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开展通识课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微课题研究,这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与问题、任务等结合起来,从而激發并引导学生对化学师范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此,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中,对化学师范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案等进行优化。据化学师范专业的学生反映:大学四年化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在增宽加厚,但中学化学知识却在淡忘。学生毕业入职后,一方面觉得中学知识太简单不知怎样讲,另一方面感觉高深的大学知识用不上。化学教师教育的本科培养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有脱节。鉴于此,化学院教师既考虑本科阶段与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衔接,又考虑本科毕业后在乡村中学能独挡一面及所应具备的自我发展能力,精选化学专业课的门类及讲课内容;砍掉诸如理论研究、应用有机等课程。这样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以后的就业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三、改革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办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非常重视工作经验,愿意聘用经验丰富的优秀毕业生。对此,韩山师范学院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班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机会。例如:原化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化学教学论老师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及教育实习的指导。在改革后的模式当中,将继续坚持教育实践贯通整个大学过程的做法,要求学生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见习的累积时间不少于38周,并通过高素质乡村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过关考核和各级教学技能竞赛来调动学生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另外,韩山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班还采用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一是借鉴医生培养当中的“住院医生”模式,让学生进行“住校教师”的锻炼,配备校内、校外(实践导师)两个导师;二是毕业论文利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及实习基地做微课题的机会,边学边教、边熟悉中学教学实际边研究化学教学存在问题,从而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卓师生成才保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就业需求,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与社会发展相宜的教学模式,还要为卓师生提供相应的成才保障。以韩山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班为例:首先,为卓师生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实训室进行学习和研讨;其次,“一对一”的贴心指导,安排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担任责任导师,负责化学卓师生的“一对一”学习指导及科研实践训练;再次,提供永续性的跟踪服务。不仅对化学卓师生从进入实验班到毕业实施全程跟踪服务;而且化学卓师生走上工作岗位,化学院也将实施不定期的回炉辅导、到岗位辅导,免费提供网络学习课程辅导等,为化学卓师生迅速成长为卓越教师提供全程永续的跟踪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班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人才培养方案》.潮州:2014:
  [2]《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班2014年度招生章程》.潮州:2014:
  [3]《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班大学四年课程总表》.潮州:2014
  [4]《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考试周刊,2018.4.9
  [5]《高素质乡村中学化学教师校园先期协同培养》.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3.21
  [6]《全程叠加嵌入式: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卓师班实践教学改革模式》.课程教学研究,2017.01.05
其他文献
【摘要】聪明的小动物们通力协作,用智慧和勇气,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巧妙地借助滑板,救出掉入坑洞的小兔莎莎。  【关键词】坑洞 速度 滑板 臨界 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76-01
期刊
【摘要】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是: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而首先就要“有意义”。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本文基于新基础教育理念,立足教学实践,以《蒸汽的力量》教学为例,浅析如何打造一节“有意义”的课。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历史 “有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得分的区分度较之其它考题是高的。但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却存在一定的难点。作为高三年段的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复习上肯定有过多种尝试、多次反思,其中难免有误区、难免有困惑。就此,我从学习的困惑、教学的误区、以及自己的有效教学实践等方面,来谈谈高三文言文的总复习策略,如何做到有“序”复习。  【关键词】学习困惑 教学误区 四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
期刊
【摘 要】 为了贯彻落实党在教师节上发表重要讲话的精神,全面推动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因此而展开,同年12月5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及多所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教育部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韩山师范学院也响应此改革项目,其校内的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对此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学习进程是对学生概念或技能一种发展途径的定位。这种定位是对预设途径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遗传小组在对1---6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个预设路径的定位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学习情景下会呈现对掌握相同核心知识的不同学习路径,我们经过验证的这条学习路径可能是大
期刊
新矿集团作为资源型企业,积极融入低碳经济的思维,把握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努力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探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示范矿区模式之路。发展低碳经济矿山是我国的矿山行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使矿山企业在生态中发展、在生态中提高。
  围绕煤炭矿山生产的特点,针对实现低碳生态的目标,构建了低碳生态矿山建设技术体系,并通过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建立低碳战略综合协调机构等管理模式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煤矿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运行体系,建立健全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分析、阐述了研究意义与价值所在,给出了研究的思路与内容。从而得出了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的创新点。  【关键词】 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内涵;研究意义与价值;思路与内容;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 G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中职—本科“3+4”衔接模式研究的现状与
期刊
沿空掘巷开采工艺可以大幅提高开采效率和利用率,本文对沿空掘巷的支护技术及围岩稳定性分析,并以榆家梁煤矿为工业试验,针对沿空掘巷现有问题,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分析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的因素。采深、采厚、原岩应力、直接顶和基本顶的力学性质均会影响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当锚杆预紧力增大到20kN,围岩控制效果较理想;并且煤柱内垂直应力峰值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
  (2)分析沿空掘巷支护方式。建立基本顶受力模型及挠度函数,发现基本顶下沉变形值在各处均不断增大;对
【摘 要】 卓越教师培养是教育战线的大事,教育部有关卓越教师培养的文件中具体明确了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职前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研究其职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二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并重,三是结合中小学校,建立“U-G-S”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培育“卓越化学教师”为出发点,对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卓师生职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
期刊
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采空区等需要密闭的空间漏风造成的。为了避免由于煤层自燃及有害气体扩散而引发的矿井火灾,常常需要对采空区、工作面巷道等区域进行密闭处理,将易自燃区域及采空区进行隔离,进而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本文依据矿井生产中封堵工作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国内外矿井用于工作面、采空区巷道密闭充填材料的特点,开发了一种以粉煤灰和硅酸盐水泥为骨料的新型轻质泡沫混凝土充填材料。通过设计各组分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轻质泡沫混凝土充填材料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