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初中语文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孤独之旅》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着重论述如何在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调配3种认知负荷,实现情境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效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认知负荷;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9-0014-0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Junior High School’s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m based on Cognitive Load Theory//Wang Huan, Liu Yongtao
Abstracts This essay is instructed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 expect to make a helpful exploration on the class i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educational reform. The author takes the case of A Lonely Tour’s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order to bore down on how to melt all-round way Qu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uthor wants to find a way to make the three cognitive loads into a better sequence, develop a better circumstances education, and use more kinds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ll these ways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humanities through a series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author makes some statistical treatment to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has been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 cognitive load; instructional desig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1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0
2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China 27316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均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新教法对改进语文教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初三年级进行一系列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工作记忆负荷,即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可将认知负荷分为三类(Sweller, et al,1998):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就是在有限的处理能力中,尽量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而增加关联负荷;同时为了避免认知超载,对学习者已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习任务的内部认知负荷[2]。
2 认知负荷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制定《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评价等五步。
3 教学实验及其效果检验
3.1 方法
本次教学实验被试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124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43名,随机分配到4个组进行教学实验。每组人数为30~32名不等,男女比例相当。被试有相关基础知识,但没有学习过实验材料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实验材料包括先前知识问卷、学习材料、认知负荷自评量表、记忆和迁移测试题。自评量表包括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目的是测量被试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大小,这是测量认知负荷常用的方法,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测量方法尤其对内在认知负荷敏感[3]。
量表均采用9级评分制,从1~9付出的心理努力和材料的难度依次递增。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被认为是认知负荷的主观测量,而成绩则是对它的客观测量[4]。
3.2 结果
先前知识调查表明:被试已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且各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3,120)=0.72,p=0.5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概述与否在认知负荷(F(1,120)=12.21,p<0.01)和迁移测试(F(1,120)=7.22,p<0.01)中均有显著的主效应,但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不显著(F(1,120)=0.87,p>0.1);有无背景音乐则只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显著(F(1,120)=5.97,p<0.05),在其他三项指标中主效应均不显著(均为p>0.5);两因素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均为p>0.5),所以对两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将4个组按因素分别合并为2个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概述组对认知负荷的主观评价显著低于无概述组(t(122)=-3.52,p<0.01),迁移测试的成绩显著高于无概述组(t(122)=2.71,p<0.01),两组的记忆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122)=-0.92,p>0.1),说明概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了迁移成绩。在自评认知负荷和迁移测试成绩上,有无创设情境的两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均为p>0.5),但未创设情境组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有创设情境组(t(122)=2.46,p<0.05),表明创设情境虽然没有显著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但降低了其记忆测试成绩。
4 总结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学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以及经过对数据分析反映的问题将为未来的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袁磊,何克抗.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7-9
[3]Whelan R R. Neuroimaging of cognitive load in instructional multimedia[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07,2(1):1-12
[4]Brünken R B, Plass J, Leutner D. Direct measurement of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1):53-61
关键词 认知负荷;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9-0014-02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Junior High School’s Chinese Educational Reform based on Cognitive Load Theory//Wang Huan, Liu Yongtao
Abstracts This essay is instructed by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ing program, based on 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 expect to make a helpful exploration on the class instru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educational reform. The author takes the case of A Lonely Tour’s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order to bore down on how to melt all-round way Qu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s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author wants to find a way to make the three cognitive loads into a better sequence, develop a better circumstances education, and use more kinds of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ll these ways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humanities through a series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s, the author makes some statistical treatment to the experiments’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tructional evaluation has been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 cognitive load; instructional desig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1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China 071000
2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China 27316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均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新教法对改进语文教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初三年级进行一系列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工作记忆负荷,即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可将认知负荷分为三类(Sweller, et al,1998):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就是在有限的处理能力中,尽量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而增加关联负荷;同时为了避免认知超载,对学习者已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习任务的内部认知负荷[2]。
2 认知负荷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制定《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评价等五步。
3 教学实验及其效果检验
3.1 方法
本次教学实验被试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124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43名,随机分配到4个组进行教学实验。每组人数为30~32名不等,男女比例相当。被试有相关基础知识,但没有学习过实验材料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实验材料包括先前知识问卷、学习材料、认知负荷自评量表、记忆和迁移测试题。自评量表包括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目的是测量被试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大小,这是测量认知负荷常用的方法,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测量方法尤其对内在认知负荷敏感[3]。
量表均采用9级评分制,从1~9付出的心理努力和材料的难度依次递增。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被认为是认知负荷的主观测量,而成绩则是对它的客观测量[4]。
3.2 结果
先前知识调查表明:被试已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且各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3,120)=0.72,p=0.5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概述与否在认知负荷(F(1,120)=12.21,p<0.01)和迁移测试(F(1,120)=7.22,p<0.01)中均有显著的主效应,但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不显著(F(1,120)=0.87,p>0.1);有无背景音乐则只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显著(F(1,120)=5.97,p<0.05),在其他三项指标中主效应均不显著(均为p>0.5);两因素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均为p>0.5),所以对两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将4个组按因素分别合并为2个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概述组对认知负荷的主观评价显著低于无概述组(t(122)=-3.52,p<0.01),迁移测试的成绩显著高于无概述组(t(122)=2.71,p<0.01),两组的记忆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122)=-0.92,p>0.1),说明概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了迁移成绩。在自评认知负荷和迁移测试成绩上,有无创设情境的两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均为p>0.5),但未创设情境组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有创设情境组(t(122)=2.46,p<0.05),表明创设情境虽然没有显著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但降低了其记忆测试成绩。
4 总结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学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以及经过对数据分析反映的问题将为未来的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袁磊,何克抗.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7-9
[3]Whelan R R. Neuroimaging of cognitive load in instructional multimedia[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07,2(1):1-12
[4]Brünken R B, Plass J, Leutner D. Direct measurement of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1):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