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之后的重要总结,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进行经验交流互动,将自身的感悟和心得与他人进行分享,并能够帮助幼儿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在讲述、交流以及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认知,并为下一次的区域游戏做好铺垫和准备。本文针对当前幼儿的区域游戏特点进行分析,探索经验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提高路径。
关键词:幼儿;区域游戏;经验分享;有效性;提高路徑
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其学习过程,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外界事物,游戏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学习路径,区域游戏是幼儿生活场景的重要重现环节,在区域游戏中将日常的课程以及知识点传授给幼儿,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促使幼儿掌握生活技能、了解生活技巧,但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一化的自我学习,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社交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经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感知能力。
一、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的实践现状
(一)区域游戏后老师的提问过于单一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区域游戏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提问,但是老师的话术都常常是“今天我们都进行了什么游戏?”“你们觉得区域游戏好玩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好不好?”幼儿们的回答一般都是“好玩”“好的”“是的”。这样的分享环节千篇一律,老师的提问过于程式化,幼儿的回答也是敷衍了事,并没能真正的分享心得和感受,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分享,使得分享环节草草结束。
(二)区域游戏结束手老师催促收拾道具
区域游戏在设计之初就设定了一定的分享时间,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们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时间内进行活动,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转换,防止幼儿长时间进行一种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区域游戏结束后,老师常常催促幼儿尽快收拾好相应的道具或玩具,或者对收拾动作较快的幼儿进行表扬,而有的幼儿还在回味之前的游戏过程,听到老师的催促也赶紧将手中的玩具交了出来并摆放到原有位置,这样导致很多幼儿没能及时回顾之前的游戏内容。
(三)教师的点评缺乏新意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在一些游戏中表现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教师的点评却有着高度化的“统一性”,缺少新意和心意。例如在做美工游戏之后,老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表现较好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提出了颜色搭配、线条勾勒等优点,然后对于构图比例提出了改进建议,接下来选择了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但是采用了一样的话术,甚至优点和改进方向都没有变化,这样的经验交流很难让幼儿找到自身的独特性,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再接收教师信息的习惯,分享环节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提高路径
针对上述的三种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进行分析,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将经验和情感表述出来,提升分享环节的有效性。
(一)教师的语言让位
老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在沟通和语言的运用上要注重时机和方式,结合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引导。在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首先要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特点和表现,在其言行举止中掌握幼儿的思想动态,不能对幼儿做法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要将分享环节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老师要和幼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聆听和提问,激发幼儿的倾诉欲望,不要以死板的教学模式对幼儿的语言进行约束,老师要懂得语言让位,即便幼儿分享的内容缺少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也不要强加干预,让孩子自然流露情感即可。
(二)注重分享环节的形象化描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并不具备成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他们大多数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的经验积累,对于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语言、鲜明的色彩等等都具有很强烈的认知感情,也正是由于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更注重活泼性、趣味性的经验。我们倡导在分享环节中,老师应更多的采用趣味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要不断帮助幼儿丰富语言表述的词汇量,激发幼儿的交流欲望,在欢笑声中完成经验交流。注重分享环节的形象化描述可以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后期的游戏埋下伏笔,让幼儿们保持兴趣和新鲜感,提升游戏交流的积极性。
(三)加强非语言的信息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并不一定完全依靠语言,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有着非常敏感的神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加强非语言类的信息交流,对于幼儿的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在幼儿做美工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不经意间对幼儿“会心的点头”,或者给出一个赞叹的表情,幼儿们可以从老师的表情和微笑中体会到鼓励的情感传递,这样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更加上心,这样的交流也可以视作经验分享的一部分,还能有效避免老师千篇一律的提问和总结,让幼儿在轻松地交流中得到鼓励,以及收获快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交流是幼儿与他人的一种思想贯通和情感传递,但是交流的手段是老师智慧的体现。老师要以幼儿为教育主体,注重讨论氛围和心理环境的建设,帮助孩子获得经验交流的心得,实现区域游戏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77-80.
[2]饶青.区域游戏经验分享 促进幼儿游戏品质提升——以中班区域游戏为例[J].幼儿100:教师版,2018(05):23-25.
[3]杨颐梅.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生活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4):141.
关键词:幼儿;区域游戏;经验分享;有效性;提高路徑
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其学习过程,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外界事物,游戏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学习路径,区域游戏是幼儿生活场景的重要重现环节,在区域游戏中将日常的课程以及知识点传授给幼儿,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促使幼儿掌握生活技能、了解生活技巧,但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一化的自我学习,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社交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经验分享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感知能力。
一、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的实践现状
(一)区域游戏后老师的提问过于单一
很多时候当我们在区域游戏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提问,但是老师的话术都常常是“今天我们都进行了什么游戏?”“你们觉得区域游戏好玩吗?”“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好不好?”幼儿们的回答一般都是“好玩”“好的”“是的”。这样的分享环节千篇一律,老师的提问过于程式化,幼儿的回答也是敷衍了事,并没能真正的分享心得和感受,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分享,使得分享环节草草结束。
(二)区域游戏结束手老师催促收拾道具
区域游戏在设计之初就设定了一定的分享时间,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们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时间内进行活动,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转换,防止幼儿长时间进行一种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区域游戏结束后,老师常常催促幼儿尽快收拾好相应的道具或玩具,或者对收拾动作较快的幼儿进行表扬,而有的幼儿还在回味之前的游戏过程,听到老师的催促也赶紧将手中的玩具交了出来并摆放到原有位置,这样导致很多幼儿没能及时回顾之前的游戏内容。
(三)教师的点评缺乏新意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在一些游戏中表现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教师的点评却有着高度化的“统一性”,缺少新意和心意。例如在做美工游戏之后,老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表现较好的幼儿作品进行点评,提出了颜色搭配、线条勾勒等优点,然后对于构图比例提出了改进建议,接下来选择了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但是采用了一样的话术,甚至优点和改进方向都没有变化,这样的经验交流很难让幼儿找到自身的独特性,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再接收教师信息的习惯,分享环节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有效性的提高路径
针对上述的三种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地进行分析,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将经验和情感表述出来,提升分享环节的有效性。
(一)教师的语言让位
老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在沟通和语言的运用上要注重时机和方式,结合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引导。在区域游戏后经验分享环节首先要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特点和表现,在其言行举止中掌握幼儿的思想动态,不能对幼儿做法进行过多干预,而是要将分享环节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老师要和幼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聆听和提问,激发幼儿的倾诉欲望,不要以死板的教学模式对幼儿的语言进行约束,老师要懂得语言让位,即便幼儿分享的内容缺少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也不要强加干预,让孩子自然流露情感即可。
(二)注重分享环节的形象化描述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并不具备成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他们大多数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的经验积累,对于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语言、鲜明的色彩等等都具有很强烈的认知感情,也正是由于儿童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更注重活泼性、趣味性的经验。我们倡导在分享环节中,老师应更多的采用趣味性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要不断帮助幼儿丰富语言表述的词汇量,激发幼儿的交流欲望,在欢笑声中完成经验交流。注重分享环节的形象化描述可以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于后期的游戏埋下伏笔,让幼儿们保持兴趣和新鲜感,提升游戏交流的积极性。
(三)加强非语言的信息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并不一定完全依靠语言,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有着非常敏感的神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因此加强非语言类的信息交流,对于幼儿的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在幼儿做美工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不经意间对幼儿“会心的点头”,或者给出一个赞叹的表情,幼儿们可以从老师的表情和微笑中体会到鼓励的情感传递,这样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更加上心,这样的交流也可以视作经验分享的一部分,还能有效避免老师千篇一律的提问和总结,让幼儿在轻松地交流中得到鼓励,以及收获快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交流是幼儿与他人的一种思想贯通和情感传递,但是交流的手段是老师智慧的体现。老师要以幼儿为教育主体,注重讨论氛围和心理环境的建设,帮助孩子获得经验交流的心得,实现区域游戏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77-80.
[2]饶青.区域游戏经验分享 促进幼儿游戏品质提升——以中班区域游戏为例[J].幼儿100:教师版,2018(05):23-25.
[3]杨颐梅.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生活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