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财会专业中的技能教学模式,指出财会专业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财会技能;课堂教学;模拟实习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财会专业中,突出的专业技能有点钞、珠算、算账、记账、报账和会计电算等。由于财会岗位的特殊性,学生纯粹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又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财会专业的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来完成。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模拟实习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将财会技能教学模式分为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两大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计课堂技能教学的教学程序
笔者将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课的教学程序归纳成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准备与定向→示范与模仿→练习与协调→巩固与迁移
由此可见,课堂技能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技能,进而迁移发展,形成能力。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练习,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由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练习,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这种程序,把握各环节的要点,是提高技能教学效率的基础。
第一阶段:准备与定向。这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初步认知的阶段。以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收、付、转三种记账凭证的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借助实物投影介绍记账凭证的构成,使学生明确记账凭证应填制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对记账凭证填制的总括印象。因此,本阶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技能的兴趣性、目的性和学习信心;其次是让学生概括性地了解将要学习的技能是哪些内容。本阶段以教师的行为为主,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或动作,以及有关的挂图、投影等教学辅助设备所作的示范和演示来实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第二阶段:示范与模仿。即学生仿效记忆特定的动作和行为方式。教师依据某种经济业务,利用投影,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包括凭证日期、编号、摘要表述、科目及金额的排列、划线等步骤的要求。本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交替进行的,教师的讲解应与行动示范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从而效仿,并不断修正。本阶段应突出教师的指导,示范时应注意动作本身要正确,速度要适中,应多次重复复杂过程或关键环节,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并结合语言讲解,明确要领,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应该做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要将学生在模仿时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并在集体指导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阶段:练习与协调。即学生将个别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并达到自动化阶段。进入本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在记账凭证上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选择记账凭证,准确在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速度及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所填制的凭证也将更整洁美观规范。可见,本阶段以学生行为为主,学生反复练习,其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教学中不但要强调练习的量,更重要的是强调巧练,引导学生分析。本阶段是技能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练习协调形成正确和迅速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四阶段:巩固与迁移。即对操作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联系,使知识、技能系统化、抽象化,是形成专业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在学生较熟练掌握记账凭证一般填制的基础上,进而要加深难度,拓展知识面,如介绍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多张凭证反映的填制方法,又如训练学生如何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而脱离文字叙述来填制记账凭证等。本阶段是动作技能向智力技能的飞跃,也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完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联系性增强,对出现的实际问题、现象能灵活自如地解决。
二、会计课堂加强技能的训练方式
会计课堂的技能教学与训练,按进行的时间与场所可分为三种方式:
一是随堂训练。即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安排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课的内容随堂消化,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如讲授完“原始凭证的填制”一课,当下便印发一些格式标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收据” “支票”等典型单据复印件让学生填写,从而让学生掌握填制单据的技能。
二是阶段性训练。即在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进行有连贯性内容的阶段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分层次掌握操作技能,如购进材料核算、销售产品核算、工资核算和成本核算等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有关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写,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日记账”等一系列的会计实务技能训练,为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综合性训练。即在学完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进行较全面的动手操作,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单位要求的差距。在这综合性训练过程中,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将来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对相关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三、实验场室开展会计模拟实习
会计模拟实习是财会技能教学中最能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在校内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通过写、算、做三项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一)布置好模拟实验室。
模拟实验室既是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了解会计工作,认识会计工作的场所,除配备必要的手工操作所需的各种会计用具(如模拟实习资料、财会记帐文具等)外,还应陈列有关的会计资料,主要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还要有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实物,以及部分图表(如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图,会计业务流程图等)。
(二)选好综合模拟实习教材。
现行综合模拟实习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材修订不够及时,二是不够贴近实际工作。学生尽管已经模拟实习过了,但在填制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页时仍会存在填写错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组织实习时应采用最新修订的教材,并一律采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这样保证了学生模拟实习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便于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做好具体操作时学生辅导工作。
(1)精心备课。要指导学生操作,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辅导中掌握重点,突出难点,有的放失,使学生在操作中少走弯路。
(2)熟悉操作要求和过程。在动手操作前,除发有关资料和实习用品外,首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资料所列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特点、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成本计算以及涉及的税金核算和明细科目的开设要求等有关情况及规定。然后,复习《会计基础》讲述的七个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清晰的脉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教会学生如何建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账簿的用途、种类,各种账簿之间的关系,掌握哪些科目用三栏式账页,哪些科目用多栏式账页,哪些科目用数量金额式账页。通过查阅教材,弄懂教材中的各种账页的例子,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会账页格式的选择和期初余额的填写,使学生能把模拟实习资料中的期初余额记入各序时账、明细账和总账,并填好账簿启用表。
(4)着重辅导制证、记账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所运用的会计理论知识较全面,占用时间较多,是实习的核心阶段,教师应有较详细的辅导。对制证要求,可充分利用《会计基础》教材“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这一节,使学生明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并由教师将规范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作为实例并演示讲解。同时,可给出一些填写错误或内容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先由学生审核,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更正。
(5)结账工作不能忽略。学生疑问最多的就是如何结账。他们弄不清明细账、总账分别怎么结,要不要结出本期发生额与余额,是否要累计,划不划线。教师可结合《会计基础》结账这一节内容,对怎样进行月结、年结、期末转账作详细辅导,并举例说明。
(6)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师应先复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的填写方法,尤其是报表中部分难填的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根据资料,师生共同查找数据,让学生真正掌握报表编制的具体操作和数据来源。
总之,通过实施财会技能教学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两大教学阵地,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技能,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财会技能;课堂教学;模拟实习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财会专业中,突出的专业技能有点钞、珠算、算账、记账、报账和会计电算等。由于财会岗位的特殊性,学生纯粹依靠社会实践来获取技能,已越来越不可能,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又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财会专业的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来完成。课堂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模拟实习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将财会技能教学模式分为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两大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一、会计课堂技能教学的教学程序
笔者将会计专业技能教学课的教学程序归纳成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准备与定向→示范与模仿→练习与协调→巩固与迁移
由此可见,课堂技能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技能,进而迁移发展,形成能力。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让学生练习,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由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练习,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这种程序,把握各环节的要点,是提高技能教学效率的基础。
第一阶段:准备与定向。这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初步认知的阶段。以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收、付、转三种记账凭证的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借助实物投影介绍记账凭证的构成,使学生明确记账凭证应填制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对记账凭证填制的总括印象。因此,本阶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技能的兴趣性、目的性和学习信心;其次是让学生概括性地了解将要学习的技能是哪些内容。本阶段以教师的行为为主,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或动作,以及有关的挂图、投影等教学辅助设备所作的示范和演示来实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第二阶段:示范与模仿。即学生仿效记忆特定的动作和行为方式。教师依据某种经济业务,利用投影,从日期填制开始到填制人签章为止,一步步演示和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过程及要求,包括凭证日期、编号、摘要表述、科目及金额的排列、划线等步骤的要求。本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是交替进行的,教师的讲解应与行动示范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从而效仿,并不断修正。本阶段应突出教师的指导,示范时应注意动作本身要正确,速度要适中,应多次重复复杂过程或关键环节,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并结合语言讲解,明确要领,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应该做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要将学生在模仿时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并在集体指导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阶段:练习与协调。即学生将个别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并达到自动化阶段。进入本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在记账凭证上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选择记账凭证,准确在凭证上反映会计分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速度及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所填制的凭证也将更整洁美观规范。可见,本阶段以学生行为为主,学生反复练习,其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紧张程度减弱,多余动作消失,注意范围扩大,发现错误的能力增强。教学中不但要强调练习的量,更重要的是强调巧练,引导学生分析。本阶段是技能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练习协调形成正确和迅速的行为及思维方式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四阶段:巩固与迁移。即对操作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联系,使知识、技能系统化、抽象化,是形成专业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在学生较熟练掌握记账凭证一般填制的基础上,进而要加深难度,拓展知识面,如介绍一笔经济业务涉及多张凭证反映的填制方法,又如训练学生如何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而脱离文字叙述来填制记账凭证等。本阶段是动作技能向智力技能的飞跃,也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完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思维的系统性、联系性增强,对出现的实际问题、现象能灵活自如地解决。
二、会计课堂加强技能的训练方式
会计课堂的技能教学与训练,按进行的时间与场所可分为三种方式:
一是随堂训练。即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安排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讲课的内容随堂消化,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如讲授完“原始凭证的填制”一课,当下便印发一些格式标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收据” “支票”等典型单据复印件让学生填写,从而让学生掌握填制单据的技能。
二是阶段性训练。即在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进行有连贯性内容的阶段训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分层次掌握操作技能,如购进材料核算、销售产品核算、工资核算和成本核算等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有关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写,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日记账”等一系列的会计实务技能训练,为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综合性训练。即在学完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后,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进行较全面的动手操作,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单位要求的差距。在这综合性训练过程中,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将来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对相关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三、实验场室开展会计模拟实习
会计模拟实习是财会技能教学中最能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在校内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通过写、算、做三项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一)布置好模拟实验室。
模拟实验室既是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了解会计工作,认识会计工作的场所,除配备必要的手工操作所需的各种会计用具(如模拟实习资料、财会记帐文具等)外,还应陈列有关的会计资料,主要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还要有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实物,以及部分图表(如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图,会计业务流程图等)。
(二)选好综合模拟实习教材。
现行综合模拟实习教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材修订不够及时,二是不够贴近实际工作。学生尽管已经模拟实习过了,但在填制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页时仍会存在填写错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组织实习时应采用最新修订的教材,并一律采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这样保证了学生模拟实习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便于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做好具体操作时学生辅导工作。
(1)精心备课。要指导学生操作,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辅导中掌握重点,突出难点,有的放失,使学生在操作中少走弯路。
(2)熟悉操作要求和过程。在动手操作前,除发有关资料和实习用品外,首先让学生全面了解资料所列企业的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特点、财务制度、会计核算、成本计算以及涉及的税金核算和明细科目的开设要求等有关情况及规定。然后,复习《会计基础》讲述的七个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清晰的脉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教会学生如何建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账簿的用途、种类,各种账簿之间的关系,掌握哪些科目用三栏式账页,哪些科目用多栏式账页,哪些科目用数量金额式账页。通过查阅教材,弄懂教材中的各种账页的例子,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会账页格式的选择和期初余额的填写,使学生能把模拟实习资料中的期初余额记入各序时账、明细账和总账,并填好账簿启用表。
(4)着重辅导制证、记账过程。记账凭证的填制所运用的会计理论知识较全面,占用时间较多,是实习的核心阶段,教师应有较详细的辅导。对制证要求,可充分利用《会计基础》教材“记账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这一节,使学生明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并由教师将规范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作为实例并演示讲解。同时,可给出一些填写错误或内容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先由学生审核,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更正。
(5)结账工作不能忽略。学生疑问最多的就是如何结账。他们弄不清明细账、总账分别怎么结,要不要结出本期发生额与余额,是否要累计,划不划线。教师可结合《会计基础》结账这一节内容,对怎样进行月结、年结、期末转账作详细辅导,并举例说明。
(6)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师应先复习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表的填写方法,尤其是报表中部分难填的项目,如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根据资料,师生共同查找数据,让学生真正掌握报表编制的具体操作和数据来源。
总之,通过实施财会技能教学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和模拟实习两大教学阵地,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技能,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