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理性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d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学段,理念、口号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呼唤与回应似乎还有一点时差。可怜的初中学生依旧坐在课堂学语文,凭借课本学语文,以致学生只会做题,缺乏语用的经验和能力,视野狭窄,思想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如何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语文真正走近生活,走向实践,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初中语文学科彰显其工具作用和人文色彩呢?笔者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其一,紧扣一个核心。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语文不仅要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在使学生在生活里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他还说:“语言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会,去比较……”归结到一点,语文教学要通过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来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固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渗透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内容,让语文与生活接轨,让学习与应用结合。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又不同于一般的课外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是姓“语”的活动,应当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目的,而活动只是形式,实践只是手段。换句话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以语用为核心,时时处处体现语文味。
   以语用为核心的导向,具体要求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原则,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序列化、系统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活用语文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用以志学的积极心理,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二,紧握三个抓手。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项目。教师要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平台,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参与活动中自主地有创意地学语文、用语文。那么,到底如何有效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首先是教材规定活动的实施。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包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板块。教师要立足语文课,依据语文教材文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与研究。教材中的集体视听活动、广告专题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等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当一次主持人、做一回导游等口语交际活动,一定要不折不扣地组织教学,开展活动,落到实处。以集体视听活动为例,依据教材文本提示的训练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事先录制好的《新闻联播》节目,回忆新闻的主要条目、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当堂观看一部电影或电视短片,复述影视片的主要情节、重要细节,还可以自选故事设计连续的画面,配上解说词,或者请同学看图说话,学生相互评价。
   其次是拓展延伸活动的开展。教师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语文活动资源,延伸语文学习活动时空。例如,学了新闻通讯单元,就组织学生访问教育基地、深入社区采访等;学了《苏州园林》,就指导学生走进园林名胜,写解说词,写游记,写环保调查等。这些都是基于文本的语文拓展延伸活动。教师完全可以以文本为立足点,以课堂为出发点,引领学生走向课外,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生活圈子、实践基地等环境中寻找语文教学资源,适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实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内容。
   再次是课外兴趣活动的组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组织课本剧、文学社、小报制作、诵读与演讲等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展示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在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不仅能展示学生的特长,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三,紧抓四个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如何根据它的特点来有效组织实施呢?一般来说,只有紧抓纵向推进活动的策略,步步为营,才能将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主题生成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要有相对集中的主题,这一主题可能集合为某个专题,可能指向于某个话题,或者侧重于某一知识点,或者侧重于某一能力点。那么,如何生成高质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呢?
   首先,要遵循语文学习活动的语用原则。作为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有趣,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愉悦身心、锻炼动手能力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是联系生活学语文,或者说换个情境学语文,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和归宿。一句话,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再好的活动资源都要服务于语文教学,因此开发使用各类语文活动资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语文学习与训练主题。
   其次,要优化语文活动资源的融合方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究竟从何而来?具体来说,可以以教材文本为立足点,挖掘语文实践活动资源,提炼深化文本理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可以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拓展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生发训练语用能力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可以以语文元素为对接点,借助课外实践活动,渗透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
   二是方案预设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预设与一般的语文教案类似,要围绕活动主题预设活动目标、主要环节、操作步骤等。但又与一般的语文教案不同,还要体现活动课程的一些特点,特别要注意考虑活动准备,安排小组活动,关注活动生成,推出成果展示,做好即时评价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与过程自然包括方法的习得。因此,在预设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时,还要注意方法的考虑。比如,如何选题研究,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撰写报告,如何展示成果,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等,都要对学生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对于具体活动个案来说,比如主题小报制作,则应当对小报的题名、栏目的设置、排版设计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而微的指导。    三是过程主导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大多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尤其是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往往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特别要注重过程管理。具体实施活动时,要依据设计好的方案逐步推进,不能跑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实施的步骤,力求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活动全程管理的同时,注意处理好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适时发挥自己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自主性、积极性。活动起始,要唤醒学生的活动意识。注意做好活动的铺垫和启动,触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引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兴奋。活动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明确职责,承担任务,积极合作,主动干活。活动收尾,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在活动成果展示的环节,要注意通过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形式,运用肯定性的评价手段,活跃活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情绪,同时让他们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活动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作用。
   四是效果评价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空可以不受限制,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务必对语文学习有效”是不变的基本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固然要关注长期效果,但首先要关注即时效果。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即时效果不只表现在活动成果的展示上,还体现在活动的策划、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对于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达到的具体要求,要注意跟进检测,即时评价,及时反馈。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效果评价主要有五个维度:一看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程度,二看学生的合作兴趣与态度,三看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四看学生的创新思路与成效,五看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表现。为了让活动评价落到实处,要注意兼顾学生个人和小组团队的表现,要注意进行全过程立体化的评价。具体来说,可采用四种评价方式:一是阶段反馈。整个活动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可运用反馈控制来纠正学生中出现的活动偏差,调整整个集体活动的策略,即以预设目标为标准→衡量实际落实情况→比较确定偏差→分析偏差成因→确定整改方案→贯彻优化措施。二是个别跟踪。活动期间,可选择几个学生作为抽查样本,了解活动的进度情况,了解活动的存在问题,发现活动的亮点,把握活动的趋向,给予必要的指导与鼓励。三是小组评价。在活动关键阶段,可随时组织小组互评、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刺激、督促活动的具体落实。四是综合评定。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从评价的五个维度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团队进行综合评定,予以表扬鼓励。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千万不要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或者是劳民伤财的事情。在初中学段,每学期适度、有序、切实地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供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金复耕,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國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阅读与写作是相割裂的,写作始终是阅读的附庸。初中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阅读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鉴于此,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意识,引导学生借鉴和模仿名家经典,学习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领,比着葫芦去画瓢,以此为基础再去创新,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就变得尤为重要。  阅读与写作的关
观察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可以说存在着“浅、少、低”的严重问题,学生把文言文与“佶屈聱牙、难读难解、枯燥乏味”划上等号,希望远离它,选择躲避它,一旦遇到它就不想读,“怕”学它!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能绕开文言文吗?学生“怕学文言文”,谁之过?在重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当下,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实施呢?笔者拟述管窥之见。  一、绕不开的文言文学习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先秦的诸子言论到明清
2017年5月23日,距“端午节”恰好只有一周的时间。我执教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于民俗的第二篇课文《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我以前教过多遍,而且听过许多名师的示范课,感觉都没能跳出“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语言”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大多基本一致:①了解端午风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②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我总觉得,如此原地踏步走,不仅使得学生对学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作品重要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课堂思辨性阅读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不可或缺的环节。文言文怎样教才能培养学生思辨力?笔者认为采用质疑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发质疑,文言文思辨课堂之根本   文言文思辨阅读课堂,首先是预习质疑。具体可先要求学生通过自查工具书扫除文言字词障碍,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研究一些精彩句段,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学而不思则罔”,此时老
史传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历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考查的重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传类文言文,编选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教学示范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本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四人的合传,以蔺相如为本传核心人物,以廉颇的生平遭际为首尾,附叙赵奢、李牧二位名将事迹,将人物命运起伏作为线索,勾勒出战国时期的赵国兴衰史,抒发了作者
作文与作文教学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主旨的概括與提炼、材料的积累与处理、文体的选择与确立等等,都是师生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但其中审题与审题教学堪称重中之重。   一、不重视审题即自废武功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语界提出淡化审题的口号。但审题就像武林高手的“气门”,放弃审题,相当于自废武功。事实反复证明,审题始终是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诸多平时学习中的语文高手,最终都“死”在审题这一关。请看下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列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之中,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1],这为我们设计传统文化课教学活动指明了崭新的方向。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代表的《诗经》,其中的诗篇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反映出西周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生活和生存状况,适合学生创设情景,进行切身体
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就是知识分子形象一直活跃在各类文学作品中。但对中学语文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审视与分析一直显得较为单薄。其中绝大部分是一线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对《祝福》《故乡》《一件小事》等经典课文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的个案解读,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对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软弱性进行了批判。如何红霞在《冲突与困顿——关于〈祝福〉中的新旧两代知识分子》中从知识接受、理想和价值
《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其崇高地位、艺术高度、思想深度,都毋庸置疑。对它的解读,可谓多矣。笔者抛开一切参考书,素读文本,对于不是特别讨喜的祥林嫂形象,感到有好多话不吐不快,在此写下来,以就教于方家。  一、祥林嫂真的最后疑惑人有无魂灵?她希望有还是没有?  祥林嫂碰到“我”之后,忍不住进行了一番连续发问。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一问一答,皆是熟人口吻,曾经一个是老
“哎,可惜了,他们本来可以不死!”  学生在读完高尔斯华绥小说《品质》后发出一声长叹。  这声叹息很有价值,它道出了很多读者的真实感受。格斯拉兄弟是技艺精湛的鞋匠,机器大生产时代到来,他们只专注靴子的质量,一心专做最好的靴子,竟然因为追求高品质的“靴子梦”相继踏上死路。这与世俗的人生经验相去甚远。古今中外,但凡手艺人,一般不至于生计难以维系,一技之长至少可以让他们获得延续生命的必须物资。格斯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