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教学艺术 优化教学质量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所为教学艺术,就是老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音响、图像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套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
  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学习高效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并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起学生审美感受,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操。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早有论述。如: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苏霍敏林斯基认为:“教育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在中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矣。”课件,教学是一门特殊的,高超的艺术。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门艺术呢?
  学生最厌烦乏味的课,我们要掌控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课堂的“趣味”艺术。
  一、课堂的“趣味”艺术
  首先,我们要认清“趣味”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防止哗众取宠。其次要注意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通过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特别要注意调度学生的兴趣,每节课结束前应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表演,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再次要注意寓趣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使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虚荣心,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要注意奖励的层次性,通过表扬、加分等措施,让学生充满信心攀登艺术的高峰。许多后进生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化教学思想教育,而且要遵循思维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艺术训练。
  二、学生的助教艺术
  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加入到教学之中学生会更乐意,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学生的“助教”艺术。
  学生助教就是学生帮助老师教学,学生在某些方面胜过老师,自古有之特别在当今,随着现代化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更有可能超过老师。所以让这些学生助老师一臂之力,是完全可行的。开展学生助教活动,培养学生助教的积极性,我认为主要从这几点做起。
  (一)露诚心,去顾虑
  反复向学生表露自己求助的诚心,消除学生胆怯的顾虑。
  (二)常表扬、激热情
  经常表扬班里助教的学生,以激起全班同学主动助教的热情。
  (三)争当“老师”
  在学生中提倡“能者为师”,“好为人师”,培养他们主动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争当“老师”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能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辛苦,增进师生关系,拉近学生之间的联系。例如:我班董梦瑶的歌伴舞《小背篓》,让学生看的如痴如醉,那一招一式讲解的认真劲儿更是让我欣慰。小孩子都有争胜心,当看到同学很优秀,从心底都暗自使劲要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艺术
  在教学艺术中,课堂偶发事件也不可忽视,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课程,还可能造成师生对立,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也很重要。
  (一)交换座位,消除不安定因素
  课堂上当两个邻座同学为某些小事争吵起来,甚至动手脚时,为了防止事态发展,我们可以暂时调换座位,待课后再解决。如:我们班华南和启发上课时,因为“楚河汉界”之争,在桌下互踢对方,个个憋得面红耳赤。为了不影响课程进展,我把两人调离座位,进行冷处理。课后,对两人耐心说服,最终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二)根据情况,穿插讲述短故事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连着上课,孩子们会出现倦态。这时,我们可以课堂开始时把本节内容告诉学生。如果学生可以掌握本节内容,余下时间可以给他们讲故事,以振奋精神、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我教学生唱《摘果果》一课。首先,我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视唱课,学会后我将奖励一个故事给他们。学生听后一个个劲头十足,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其次,遵守诺言。教学后我给他们绘声绘色讲了猫、狗、鼠三国之间《连环计》,学生听得入神,这样一来,授课效果倍佳。
  (三)沉默片刻,目光注视有关人
  在课堂上,当发现有学生“开小差”,交头接耳时,我们可以暂停下来,用目光注视有关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全班的寂静,会让违纪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控制教学艺术是老师在长期观察学生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一种综合心理能力。它要求我们从宏观上能敏感到课堂内各种细微变化及矛盾统一关系;从微观上能观察学生性格内在和外在的表现,从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中,从表象与本质的统一中,生发出巧妙的应鞭策略来。作为一名老师,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教学艺术,会使自己的教学生涯更精彩。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无悔,少一份遗憾,更有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他文献
数据挖掘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推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并介绍了教育大数
摘要: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习惯,必须要注重初中阶段的教学。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德育工作的渗透,不单单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必须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基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能够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层面,融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治疗的60例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
三叉神经 -颈反射 (trigemino cervicalreflex ,TCR)又称三叉神经 -胸锁乳突肌反射 ,是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下支后 ,于双侧轻度收缩的胸锁乳突肌上记录到的一个短潜伏期反射 ,包括一个双向的正 /负波 ,与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诗歌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文化艺术,其特殊的展示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以“强行闯入”的姿态给市民以体验上的冲击感;在公共空间下剥去了诗歌的神秘性,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带给市民以新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高文化输送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诗歌;武汉“地铁诗歌”;展示形式;文化意义  张执浩老师说:“公共空间诗歌最好的呈现状态是以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这一定值得深思。
摘 要: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运用了不少的重叠式词来形象地说明人的容貌神情和物的特点。但是学者们对重叠词的界定却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在对《论语》中重叠式语言形式做穷尽统计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叠词做了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分析。  关键词:《论语》;重叠词  《论语》一书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治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等方面。《论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词,重叠
目的:分析稀有血型结肠癌者患紧急抢救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该患者血型为稀有血型,在对其开展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由于存在大量不规则
老大是被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声音惊醒的,这是一种隐蔽而又执着的撬动声.老大一愣接着一惊,他本能地去摸衣服,抓了两把没抓着,便不管不顾地穿着短裤直奔窗口,准备沿着排水管逃
男女性别角色的定位与文化紧密相连。在正统的父权制文化观念里,男人是强大有力的,是责任的承担者,在精神和外表上都能作为女性的拯救者和庇护者存在;女人是柔弱无力的,无法
笔者曾用自拟归芪两地汤治疗产后发热患者48例,其体温 波动在375~383 ℃之间,中医辨证属阴虚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病人中,门诊病人26例,住院病人22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