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强大的学习动机。相对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中职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这自然就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将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教学实施的重点,大胆尝试变革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激发了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谈一谈中职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激发的四个有效策略。
● 策略一:从“言教”到“身教”,让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让中职生对计算机产生强烈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工作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变仅通过语言传授和技能示范的方式,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可教师,进而愿意跟随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
例如,教师除了展现出自身良好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外,还可以展示自己的计算机作品,让学生能够真正认可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激发出强烈的计算机学习兴趣。笔者就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一些软件系统。通过软件功能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也愿意跟着笔者学习相关软件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示范引领会在学生心中点燃激情,让他们有了可以追求的目标。
● 策略二:从“远离”到“相关”,让教学与生活经验贴近
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任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熟练应用。
例如,在教授网络技术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家庭中网络路由器的使用问题,动手搭建家庭无线网络。学生亲身体验到网络技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后,对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原理就有了强烈的兴趣。又如,笔者要求学生针对某次期中考试成绩数据,使用程序编写一款成绩统计与分析软件,帮助教师做好期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这样明确的任务,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解决相关问题。
● 策略三:从“困难”到“理解”,让方法突破学习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教学“困难点”,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努力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针对理论课中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可以采取类比和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困难点,形成概念的迁移和理解,采用生活中形象的语言和例子将计算机的基础概念和抽象术语讲解清晰。另外,针对程序设计语言入门难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一段代码让学生编辑,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编写,这样能降低学生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入门难度。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学生对软硬件系统的不同分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笔者将人体与计算机系统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将硬件系统看成人的躯体,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人的神经系统。人的躯体包括上肢、下肢、口、鼻、舌等不同部分,而神经系统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却指挥着人的躯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神经系统就像软件系统一样,看不见但却是中枢系统。由于这个比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及相关关系。又如,在讲授语言变量的性质时,有语句B=3:A=B,则可以得出A=B=3,但这与学生日常思维不符合。笔者就以孙悟空擅长的七十二变为喻:变量好比孙悟空本领那样大,它把自己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就是复制了一个,自己的值还在而且不變,所以变量的赋值相当于变量的复制。由此,学生可以总结出变量具有取之不变,代之消失的特性。
● 策略四:从“讲练”到“创造”,让学生实践中有成就感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讲解一些操作,那么必然会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努力摆脱以往的“讲练”模式,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按步练习方式,而是要给学生一些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设计和创造一个作品的过程中感觉到满足,进而愿意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纸上谈兵”是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内化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们渐渐发现参与实践的同学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也因此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没有采取让学生自由上机的方式,而是多种教法并举,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子程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将阶乘累加作为主要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在子程序实践验证时,给出了一道例题“3! 6! 9! 12!”要求学生进行设计与实验。但明确不能够局限于原来的算法,要开动头脑,积极思考不同的算法。最后,学生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最终的设计与实验任务,还分别用单循环、多循环完成了该题的设计工作。又如,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为学生演示一些成品小系统,如工资系统、学籍系统、办公系统等小软件,然后,不限定主题,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大胆实践。学生们看到新颖的程序,也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程序,于是整个班级掀起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高潮。
● 结语
总之,面对中职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努力采取各种办法,强化中职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研究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心理规律,多方面地激发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成,进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 策略一:从“言教”到“身教”,让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让中职生对计算机产生强烈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智能时代人机协同工作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变仅通过语言传授和技能示范的方式,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可教师,进而愿意跟随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
例如,教师除了展现出自身良好的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外,还可以展示自己的计算机作品,让学生能够真正认可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激发出强烈的计算机学习兴趣。笔者就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一些软件系统。通过软件功能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也愿意跟着笔者学习相关软件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示范引领会在学生心中点燃激情,让他们有了可以追求的目标。
● 策略二:从“远离”到“相关”,让教学与生活经验贴近
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任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熟练应用。
例如,在教授网络技术时,笔者让学生结合家庭中网络路由器的使用问题,动手搭建家庭无线网络。学生亲身体验到网络技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后,对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原理就有了强烈的兴趣。又如,笔者要求学生针对某次期中考试成绩数据,使用程序编写一款成绩统计与分析软件,帮助教师做好期中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这样明确的任务,能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解决相关问题。
● 策略三:从“困难”到“理解”,让方法突破学习难点
程序设计语言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点,面对这样的教学“困难点”,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努力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针对理论课中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可以采取类比和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困难点,形成概念的迁移和理解,采用生活中形象的语言和例子将计算机的基础概念和抽象术语讲解清晰。另外,针对程序设计语言入门难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一段代码让学生编辑,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编写,这样能降低学生程序设计语言学习的入门难度。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学生对软硬件系统的不同分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笔者将人体与计算机系统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将硬件系统看成人的躯体,将软件系统看成是人的神经系统。人的躯体包括上肢、下肢、口、鼻、舌等不同部分,而神经系统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却指挥着人的躯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神经系统就像软件系统一样,看不见但却是中枢系统。由于这个比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及相关关系。又如,在讲授语言变量的性质时,有语句B=3:A=B,则可以得出A=B=3,但这与学生日常思维不符合。笔者就以孙悟空擅长的七十二变为喻:变量好比孙悟空本领那样大,它把自己的值赋给另一个变量,就是复制了一个,自己的值还在而且不變,所以变量的赋值相当于变量的复制。由此,学生可以总结出变量具有取之不变,代之消失的特性。
● 策略四:从“讲练”到“创造”,让学生实践中有成就感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讲解一些操作,那么必然会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努力摆脱以往的“讲练”模式,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按步练习方式,而是要给学生一些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在理解、设计和创造一个作品的过程中感觉到满足,进而愿意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纸上谈兵”是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内化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们渐渐发现参与实践的同学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也因此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没有采取让学生自由上机的方式,而是多种教法并举,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子程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将阶乘累加作为主要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在子程序实践验证时,给出了一道例题“3! 6! 9! 12!”要求学生进行设计与实验。但明确不能够局限于原来的算法,要开动头脑,积极思考不同的算法。最后,学生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最终的设计与实验任务,还分别用单循环、多循环完成了该题的设计工作。又如,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为学生演示一些成品小系统,如工资系统、学籍系统、办公系统等小软件,然后,不限定主题,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大胆实践。学生们看到新颖的程序,也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程序,于是整个班级掀起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高潮。
● 结语
总之,面对中职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努力采取各种办法,强化中职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研究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心理规律,多方面地激发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成,进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最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