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每次习作,我比孩子还感到头痛,不知道这次习作有多少学生能按照习作要求写出文顺意通的好作文。学生每次习作也万般痛苦,不是没有习作素材,就是写的不能达到写作要求,只能重新返工。习作成了老师和学生心中的痛,怎么办?总不能这样恶性循环吧!如果这样长期以往发展下去,我的作文教學注定是失败的。经过一些努力和尝试,我渐渐发现,孩子们觉得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其实就是作文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习作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习作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习作——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习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这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作文片段训练课《心理活动描写》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立足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
二、结合阅读,注重选材生活化
“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来源生活,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解决难写、怕写的局面,让学生体验生活是关键。教师有意去提供体验生活的素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范文的示范作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创设场景,写作过程生活化
写作创作多以激发内心的灵感,结合头脑中的经验进行想象创作,若仅靠脑中停留的记忆去绞尽脑汁,创作过程不免有些艰辛,更好的方法就是置于当时当景,临场而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思维扩散,将写作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学生的作文定时以他们的已有生活经历情感为基础而进行文本创造,即所谓的“我笔”写“我心”。所以给学生营造丰富的生活体验,或是带领孩子去发现、体会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生活中的美,开启他们发现美的心灵,才能更深切地去抒发自己的美,浮于纸上。
四、常态坚持,作文设计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胸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或者鼓励学生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做手工等,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文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可以看到独特的一面,处处都可以有感而发。课后,我告诉孩子们,这样的片段练习,可以延伸到说的其他层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用心感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好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其以语言训练为主,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这样们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作文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觉,谈体验,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让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写作训练的生活化,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让课堂活起来,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总之,如今的语文课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篇好的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然而我们在教课过程中绝不能揠苗助长,而应该灌溉施肥,让学生自己在自己思想的沃土上开出鲜花,结出果实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逐渐改变以往课堂上作文课枯燥乏味有难度的上课方式,而更多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体验作文。真正做到“生活即作文”。
一、立足生活,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
二、结合阅读,注重选材生活化
“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来源生活,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因此,要解决难写、怕写的局面,让学生体验生活是关键。教师有意去提供体验生活的素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范文的示范作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创设场景,写作过程生活化
写作创作多以激发内心的灵感,结合头脑中的经验进行想象创作,若仅靠脑中停留的记忆去绞尽脑汁,创作过程不免有些艰辛,更好的方法就是置于当时当景,临场而作,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思维扩散,将写作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学生的作文定时以他们的已有生活经历情感为基础而进行文本创造,即所谓的“我笔”写“我心”。所以给学生营造丰富的生活体验,或是带领孩子去发现、体会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生活中的美,开启他们发现美的心灵,才能更深切地去抒发自己的美,浮于纸上。
四、常态坚持,作文设计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胸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或者鼓励学生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做手工等,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文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可以看到独特的一面,处处都可以有感而发。课后,我告诉孩子们,这样的片段练习,可以延伸到说的其他层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用心感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好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小学作文,其以语言训练为主,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训练。这样们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作文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觉,谈体验,解放学生的思想和感官,让写作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写作训练的生活化,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让课堂活起来,让作文充满灵动和魅力。
总之,如今的语文课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一篇好的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然而我们在教课过程中绝不能揠苗助长,而应该灌溉施肥,让学生自己在自己思想的沃土上开出鲜花,结出果实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逐渐改变以往课堂上作文课枯燥乏味有难度的上课方式,而更多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体验作文。真正做到“生活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