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对高职生素质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调研,明确当前现代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现代企业 高职生 素质需求
  
  现代企业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一整套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企业。高职院校是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从供需关系层面来看,企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也就决定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走向。
  高职教育的性质本身已经表达了其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向性,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必须完成对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以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作为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走上良性发展和有序发展的正确轨道。
  基于这一认识,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计划要求(项目编号CJS09-061),我们于2010年对国内部分现代企业展开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65份,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45份,占69.2%;外资企业5份,占7.7%;民营企业15份,占23%。从企业所在地分布来看,西部地区50家,占76.9%,东部地区15份,占23.1%。问卷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填写,同时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
  调研问卷设置了限选、单选和自选三个部分。限选题要求限选三项,以考察现代企业对高职生的普遍性要求,共设置四个方面36个选项;单选题设置为“高职和企业的双向衔接要求”,共9题18个选项;自选题主要考察企业对高职生的基本评价,由企业自选回答。
  一、现代企业对高职生能力的要求
  调查显示,现代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依次为“良好的再学习能力”、“工作团队内部沟通良好”、“专业上手快”。调查还显示,在多数企业中,高职生通过3-6个月的适应期后,绝大多数能够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
  1.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再学习能力,能够很快适应非本专业岗位的工作”以84.62%居于企业首选。从这一选择来看,企业更欢迎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高职生,很多企业并不要求学生终生从事一项专业技术业务,而是要求这部分员工能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这一选择也表达了企业对当前人才单一化、技能模式化的担忧。
  2.调查中居于第二、三、四位的依次是“专业上手快”、“更看重职业资格证书”、“更看重非本专业的技能水平”,分别占53.85%、30.77%、23.08%。“专业上手快”和“更看重职业资格证书”两项之和为84.62%。调查显示,企业对高职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并不看重,“良好的专业理论修养”只占7.69%,这一比例和“英语能力突出”所占比例相当。由此可见,企业对于高职生的定位不再是仅仅着眼于专业能力,更期望他们能够适应企业多方面的岗位需求,在企业中进一步学习、成长。
  结合当前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来看,这一调查结论也表现出了与发达国家高等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致性。当前,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即普遍强调“专业能力”(即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即关键能力)并重。高职生具备“核心专业能力”是“理固宜然”的,在此不必过多讨论,而“通用能力”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强调的“通用能力”的教育模式,也符合我国现代企业对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一般来说,这种能力是通过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而形成的,它和专门的职业技能并无直接关系,当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或劳动组织发生变更时,这种能力仍然存在,所以也被称为“跨职业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重心在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善于学习和交流、勇于承担的品质。因为这些能力是不以专业或职业变化而改变的,因而也称为“可携带能力”。
  应该说,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遍更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现实存在较大的脱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普遍地强调学生在本专业方面的技术技能能力和水平,有意无意轻忽学生跨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当前高职教育现实中,部分院校更形成了“唯技术派”或“唯专业派”的氛围,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乃至于政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不得不屈居其次;在教育的导向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在科研课题、精品课程、院校评估等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向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倾斜,也是形成教育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实体之间脱节的一个原因。
  二、现代企业对高职生与企业关系的要求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忠诚度要求日益增高,多数企业对高职生在企业中的成长给予了厚望。
  1.调查显示,希望高职生“热爱本职工作,工作态度良好”的企业占61.54%,53.85%的企业看重“企业忠诚度和职业忠诚度良好”;对“良好的纪律观念”的要求也高达46.15%。
  2.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团队融入能力受到重视,看重“岗位适应能力”占38.46%,希望高职生能“较好理解和认同本企业文化理念”占30.77%。但同时受访企业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高职生的一些担忧,如部分高职生就业心态浮躁、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沟通能力和进取精神不足、频繁跳槽、工作纪律松懈、不够诚信等。这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在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要求方面,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动表示: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时不应该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校内,应当积极地“走出去”,深入厂矿车间,建立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借助这些社会资源进一步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现代企业对高职生人格品质和价值取向要求
  人格是人的性格、品质、性情、道德能力的总和,价值取向的主要作用是决定、支配个体的价值选择。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是多种综合实力经过科学组合而形成的企业团队实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核心的因素是人。高职生作为现代企业技术技能的生力军,其人格和价值取向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1.调查发现,现代企业对于员工道德素质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诚实守信,勤奋踏实,人品口碑好”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承担”两个选项以53.85%列本项调查首位。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现代企业对高职学生道德品质的要求更看重“人品”和“责任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的忧虑。在和企业交流中还发现,企业对高职新员工的稳定性和从业的随意性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和不满。
  2.在此项调查中并列第二位的是“人际和谐,团队合作能力强”和“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占 38.46%。人际问题是当前社会和企业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独生子时代”员工的成才和管理成为企业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当前企业员工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讨论,在这一方面,许志超和特瑞安迪斯“INDCOL量表”也尚未进入企业视野,这一问题以后有机会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3.调查发现,企业对于传统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视均达到了30.77%,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和忠诚企业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员工是否拥有良好的奉献意识、严谨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受到企业不同程度的关注。在政治取向方面,国有企业比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更看重员工的政治态度。
  四、高职生在现代企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发展前景是所有员工尤其是新员工高度关注的问题,高职生的职场定位一般是以灰领为起点,以“实干派”为角色定位。同时作为高职生,他们更为担心自己“夹缝中生存”和“夹缝中胜出”的预设性方向。
  1.调查显示,现代企业在选拔高职生做后备人才培养时首先要求“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强调专业实际运用能力,占76.92%;其次是“具有较强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占53.85%;最后是“良好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占46.15%。
  2.走访调查还发现,企业一般为高职生配备两名师傅,一名负责教授专业技能技术,一名负责理论学习和研究。这一现象表明:随着现代企业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原有的师徒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技术更新升级的要求,高职生要在企业尽快成长成才,必须在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条件的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
  高职生的发展还应具备奋斗精神。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高职生普遍表现出重视自身待遇、重视生活条件和质量的取向,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这种对自身条件的重视往往伴随着享乐主义思想的出现,也就造成了相应的奋斗精神的缺失,企业的这项选择从侧面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关于“应变和处置能力”的重视,课题组调研后得出的初步结论认为,这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密不可分。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内涵已由单纯满足上岗要求走向适应社会发展,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竞争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日益受到重视。
  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高职生要在职场进阶,必须拥有较强的拼搏精神和和竞争意识,具备良好的应变和处置能力。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道德、文化和身心等素质修炼,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培养,学会做人,即做一个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的人,从能力本位走向素质本位,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五、企业对高职生的基本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对高职生的评价是检验高职教育的根本准绳。考察高职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企业最有发言权。本项调查属于自选回答,很多企业比较乐于回答这样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现代企业对高职教育整体的能力和水平是相对乐观的,主要表现为:
  1.在总体评价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为“勤奋”、“踏实”、“(基本或者较好)满足”;同时也有部分企业直言不讳指出“学习(或再学习)能力不足”、“心态浮躁”等问题。
  2.在专业能力的评价中,出现词汇较多的为“基本满足”、“一般”、“动手能力强”等,也有部分企业明确指出其“理论不足”。
  3.在非专业能力的评价中,出现词汇较多的有“较好(良好)”、“一般”、“综合素质(也有的指文体)较好”;同时部分企业直指“部分学生非专业素养较差”、“计算机、英语水平几乎处于初级水平”这样两项不足。
  4.在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中,“坚持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复合型(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这反映出企业对高职生整体素质的高度重视。
  总的来说,调研结论认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职生作为高等职业技能人才得到广大企业的高度认可。但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还应更紧密结合现代企业需求,充分尊重企业的需要,更重视学生“可携带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养成,以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实现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终身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全面进步。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求职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3.
  [2]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9.
  [3]中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张奎.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J].决策探索,2007.07.
  [5]李峰.国外职业教育的新趋势[J].世界文化,2000,(2).
  [6]黄中益等.职业指导三元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说到积累.可能大多数学生仅能做到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然而,就如何积累等方法问题却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作文不仅仅需要素材、需要语言,还需要
目前我国对商业贿赂主体的认定,是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为基本法律依据,但实践要求法律进行新的诠释。一、有关商业贿赂行贿主体的法律规定《反法》第8条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师角色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内容的传递者、园丁、教书匠、课程“消费者”、“终点裁判”、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过程裁判”、“社区型”教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转换 教师
EpiData软件是专为流行病学调查而设计的一款免费的数据录入与数据管理软件,能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减少输入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数据管理。本文举例介绍了在口腔流行病
摘 要: 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基于该理念,提出了构建课堂互动模式应注意的四个要素,通过实践证明了诸要素对互动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理念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互动模式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首都食品安全工作虽然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与首都特殊地位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