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迁移一直是学习小学语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受到更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和探索。目前,对于“读写迁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迁移写话太过小家子气,对之不屑一顾,喜欢长篇练习;而有的语文教师则无课不迁,每课必写,难免有一些勉强之意,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选择迁移点巧妙地进行读写训练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抓住关键词语,迁移造句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生动准确的词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一些成语,学生学习这些词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用成语造句,在迁移造句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用“饱经风霜”来表达一句完整的话,我先出示课文中含有这个成语的话,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插图内容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不要求学生说得多么精确,只要能把大体意思说出来即可。通过看图交流,学生知道了“饱经风霜”是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磨难和斗争。为了进一步透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接着想象迎客松千百年来可能经历了哪些磨难?有的学生说迎客松可能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摧残;有的说迎客松可能会受到风雪雷电的袭击;有的说迎客松可能要遭到人为的破坏……学生展开想象,充分体会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是基础,只有学生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进行表达运用。接下来,我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多数学生造句为“某种树木饱经风霜”。我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饱经风霜的又何止植物,想想你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经提示,学生马上就知道这个词语也可以形容人。
二、抓住省略号,补写内容
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大多是语义的省略,在理解上并不是难点,但课堂上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训练,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如《莫高窟》一文第三节,这一节主要介绍莫高窟的壁画,对飞天的内容,文章描写得非常精彩,最后用省略号进行收尾,课文仅仅给我们展现了四种飞天,但还有许多姿势的飞天未提到,这时我就及时出示飞天图,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会有哪些姿态的飞天。学生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了,“有的手握长笛,轻声吹奏”“有的手持拂尘,腾云驾雾”“有的脚踏祥云,舞姿婀娜”。瞧,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补写的内容格式也很工整。再如,《鸟语》的倒数第二节,写“我”从鸟儿身上得到许多启示,品读过后我抓住最后一个省略号,让学生写作者还会从哪些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都很有兴趣,写得也不错,在交流时收获了知识。
三、抓住文章精彩点,在品读中练写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一定不能让他们在学生眼前转瞬即逝,不仅要多次品读,用心感悟,同时也要緊扣精彩的词句进行拓展练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三节写云雾的变化写得非常美:“……刚刚还是……轻烟,转眼间就变成……银河。”课文里作者通过“刚刚”“转眼间”“明明”和“又”等词语把云雾变化的快速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就可以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借助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勾勒出庐山云雾的各种变化。有的学生写道:“刚刚还是可爱的小白兔在跳跃,转眼间就变成了鲜艳的牡丹花。”“明明是低头吃草的老牛,转眼就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老虎。”将写作训练与教学结合起来,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学生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四、抓住结尾,续写故事
有些文章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续编情节,也不失为迁移练写的一种好方法。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记叙文情节比较感人,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抱着母亲更换病床被单时,讶然地发现母亲竟然如此轻,又联想到母亲多少个日夜为这个家辛苦劳作,操碎了心,甚是愧对母亲。结尾在母亲流出眼泪后用了一个省略号结束课文,这个结尾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母亲为什么哭了?作者和母亲又会有怎样感人的对话?母亲的病好了吗?出院之后还会像以前一样辛苦劳作吗?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抓住结尾来续写故事。通过这种迁移练写方法,学生不仅锻炼了文笔,也更深入地把握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五、抓住段落结构,迁移篇章练习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结构紧凑,清晰明了,很适合初学写作的学生模仿。如《燕子》一文,在作者笔下,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令人感到亲切。不难看出,作者是从外形、飞行和休息这三方面来写燕子,简单而又准确。所以学习完这一课之后,我安排了仿写练习:学习《燕子》的写法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动笔之前有两点要让学生明确:一是段落结构的模仿,即分别从外形和活动这两个方面来写;二是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如燕子的外部形状,羽毛、翅膀、尾巴这些外形特征,都是燕子所特有的,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有了这些写作提示,学生对这篇习作就能够从整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教师在钻研文本时要把心思多花在学生的练笔上,巧妙设计迁移点,及时进行小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质的提升。
一、抓住关键词语,迁移造句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生动准确的词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一些成语,学生学习这些词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用成语造句,在迁移造句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用“饱经风霜”来表达一句完整的话,我先出示课文中含有这个成语的话,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插图内容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不要求学生说得多么精确,只要能把大体意思说出来即可。通过看图交流,学生知道了“饱经风霜”是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磨难和斗争。为了进一步透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接着想象迎客松千百年来可能经历了哪些磨难?有的学生说迎客松可能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摧残;有的说迎客松可能会受到风雪雷电的袭击;有的说迎客松可能要遭到人为的破坏……学生展开想象,充分体会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是基础,只有学生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进行表达运用。接下来,我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多数学生造句为“某种树木饱经风霜”。我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饱经风霜的又何止植物,想想你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经提示,学生马上就知道这个词语也可以形容人。
二、抓住省略号,补写内容
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大多是语义的省略,在理解上并不是难点,但课堂上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训练,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如《莫高窟》一文第三节,这一节主要介绍莫高窟的壁画,对飞天的内容,文章描写得非常精彩,最后用省略号进行收尾,课文仅仅给我们展现了四种飞天,但还有许多姿势的飞天未提到,这时我就及时出示飞天图,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会有哪些姿态的飞天。学生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了,“有的手握长笛,轻声吹奏”“有的手持拂尘,腾云驾雾”“有的脚踏祥云,舞姿婀娜”。瞧,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补写的内容格式也很工整。再如,《鸟语》的倒数第二节,写“我”从鸟儿身上得到许多启示,品读过后我抓住最后一个省略号,让学生写作者还会从哪些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都很有兴趣,写得也不错,在交流时收获了知识。
三、抓住文章精彩点,在品读中练写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一定不能让他们在学生眼前转瞬即逝,不仅要多次品读,用心感悟,同时也要緊扣精彩的词句进行拓展练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三节写云雾的变化写得非常美:“……刚刚还是……轻烟,转眼间就变成……银河。”课文里作者通过“刚刚”“转眼间”“明明”和“又”等词语把云雾变化的快速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就可以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借助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勾勒出庐山云雾的各种变化。有的学生写道:“刚刚还是可爱的小白兔在跳跃,转眼间就变成了鲜艳的牡丹花。”“明明是低头吃草的老牛,转眼就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老虎。”将写作训练与教学结合起来,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学生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四、抓住结尾,续写故事
有些文章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续编情节,也不失为迁移练写的一种好方法。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记叙文情节比较感人,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抱着母亲更换病床被单时,讶然地发现母亲竟然如此轻,又联想到母亲多少个日夜为这个家辛苦劳作,操碎了心,甚是愧对母亲。结尾在母亲流出眼泪后用了一个省略号结束课文,这个结尾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母亲为什么哭了?作者和母亲又会有怎样感人的对话?母亲的病好了吗?出院之后还会像以前一样辛苦劳作吗?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抓住结尾来续写故事。通过这种迁移练写方法,学生不仅锻炼了文笔,也更深入地把握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五、抓住段落结构,迁移篇章练习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结构紧凑,清晰明了,很适合初学写作的学生模仿。如《燕子》一文,在作者笔下,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令人感到亲切。不难看出,作者是从外形、飞行和休息这三方面来写燕子,简单而又准确。所以学习完这一课之后,我安排了仿写练习:学习《燕子》的写法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动笔之前有两点要让学生明确:一是段落结构的模仿,即分别从外形和活动这两个方面来写;二是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如燕子的外部形状,羽毛、翅膀、尾巴这些外形特征,都是燕子所特有的,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有了这些写作提示,学生对这篇习作就能够从整体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教师在钻研文本时要把心思多花在学生的练笔上,巧妙设计迁移点,及时进行小练笔,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得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