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可以校本定义的,以“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定义教学,可以满足人的生命成长、教学意义发展、学科课程建构和校本价值追求的需要。新的教学定义可以更新对教学的理解,改变教的方式,优化学的方式,拓展教学空间。新教学定义下的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教师的教,按照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要求建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教学定义;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A-0073-07
传统教学论主要是从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包含的诸多要素出发来界定教学的,鲜有从“课程”角度来定义教学,以致当下的“教学”中只见教学不见“课程”,“教学”与“课程”泾渭分明,关系分离。
近年来,我校在推行“成长教育”的实践中,尝试打破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以此促进教学变革,引领课程发展,推动师生成长。
一、重新定义教学的现实需要
(一)人的生命成长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命成长不只是靠习得的知识经验“堆砌”形成的,主要是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积累”实现的。当下以“知识经验传递”为目的的教学,教师“传递”的是“现成知识”,在传递过程中教师并未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接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汲取,个体建构知识的能力并未得到提升,也未创生出新的知识经验。以“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定义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传递“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建构知识,在建构过程中生发未知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同时,师生又能在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建构能力,促进生命更好地成长。
(二)教学意义发展的需要
教学的最初意义是传授知识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创新时代的到来,教学的意义也应有新的发展。一方面,教学不只是“有效传递已知内容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其核心是内容的不断变革与创新”[1]90,是探究人类未知世界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学不只是传承社会经验的一种手段,“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成长的活动”[2]。同时,教学也是发展教师的活动(教学相长)。用“传授知识经验”定义教学不能体现教学的深刻内涵和教学意义的发展,而应从“以师生共同探究为手段、以指向成长为目的”这一发展角度,按照“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1]90,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这样教学便可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三)学科课程建构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由专家建构课程、教师实施课程、学生学习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将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和学习者分离的教学很难丰富和发展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理应包括人类已发现的学科知识、师生的学科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人类未发现的学科知识等。从这个角度讲,学科课程建构需要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发现新的学科知识。这便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以此将“学科课程建构”和“教学”融于一体。
(四)校本价值追求的需要
我校的办学使命是“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践行这一办学使命不仅追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而且要求师生“参与世界,改变世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让世界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传递式教学”很难实现这一使命,因此,这便要求教学能够基于“改变生活世界”这一目标建构课程,“不断把学习过程更多地交给学生”[3],让学生在课程建构中探究并发现改变世界的秘密。可见,校本价值追求的实现需要学校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由此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改变。
二、课程视域下新教学定义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一)新教学定义的基本内涵
基于如上思考,我们从课程角度对“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义——教学即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这一教学定义的内涵是:教学是师生参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师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一起建构学科的“公共课程”和自己的“个体课程”。师生在教学中创生课程,在课程建构中实施教学,课程与教学一体共生,相互依存,实现教学、课程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这一“教学”新定义,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凸显了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不仅是传递已知内容,而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是凸显了教学的融合性。教学和课程建构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即课程建构”,“课程建构即教学”。三是凸显了教学的建构性。教学是师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对知识经验进行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师生在课程建构过程中成长自己,发展课程,师生和课程一起成长。四是凸显了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是师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师生通过对课程的“探究”,发现未知世界。五是凸显了教学的共生性。以學习为中心的教学,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学生要成为学习的教学者。
(二)新教学定义的价值
1.更新了对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等制定教学目标;教师按照“教材”教,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教学程序。以“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定义“教学”,教学的诸要素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变化。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为基础,以探究改变世界的问题为抓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教师和世界更好地成长。教学的任务是以师生一起建构学科课程为导向,以跨学科的“课程统整”为方法,通过教学学科的“公共课程”,发展师生的“个体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未知世界为取向,以多种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为手段,通过教学引导师生发现自己和人类尚未发现的知识。教学的内容是以未来生活需要为前提,以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改善生活世界,发展数字世界,创新科学世界。
关键词:教学;教学定义;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A-0073-07
传统教学论主要是从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包含的诸多要素出发来界定教学的,鲜有从“课程”角度来定义教学,以致当下的“教学”中只见教学不见“课程”,“教学”与“课程”泾渭分明,关系分离。
近年来,我校在推行“成长教育”的实践中,尝试打破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分裂状态,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以此促进教学变革,引领课程发展,推动师生成长。
一、重新定义教学的现实需要
(一)人的生命成长的需要
人的精神生命成长不只是靠习得的知识经验“堆砌”形成的,主要是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积累”实现的。当下以“知识经验传递”为目的的教学,教师“传递”的是“现成知识”,在传递过程中教师并未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接受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只是被动汲取,个体建构知识的能力并未得到提升,也未创生出新的知识经验。以“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定义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传递“现成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建构知识,在建构过程中生发未知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同时,师生又能在参与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发展建构能力,促进生命更好地成长。
(二)教学意义发展的需要
教学的最初意义是传授知识经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创新时代的到来,教学的意义也应有新的发展。一方面,教学不只是“有效传递已知内容的过程”,更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其核心是内容的不断变革与创新”[1]90,是探究人类未知世界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学不只是传承社会经验的一种手段,“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成长的活动”[2]。同时,教学也是发展教师的活动(教学相长)。用“传授知识经验”定义教学不能体现教学的深刻内涵和教学意义的发展,而应从“以师生共同探究为手段、以指向成长为目的”这一发展角度,按照“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1]90,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这样教学便可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三)学科课程建构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由专家建构课程、教师实施课程、学生学习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将课程的建构者、实施者和学习者分离的教学很难丰富和发展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理应包括人类已发现的学科知识、师生的学科学习经验和思维方式、人类未发现的学科知识等。从这个角度讲,学科课程建构需要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发现新的学科知识。这便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以此将“学科课程建构”和“教学”融于一体。
(四)校本价值追求的需要
我校的办学使命是“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践行这一办学使命不仅追求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而且要求师生“参与世界,改变世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让世界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传递式教学”很难实现这一使命,因此,这便要求教学能够基于“改变生活世界”这一目标建构课程,“不断把学习过程更多地交给学生”[3],让学生在课程建构中探究并发现改变世界的秘密。可见,校本价值追求的实现需要学校对教学进行重新定义,由此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改变。
二、课程视域下新教学定义的基本内涵与价值
(一)新教学定义的基本内涵
基于如上思考,我们从课程角度对“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义——教学即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这一教学定义的内涵是:教学是师生参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师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一起建构学科的“公共课程”和自己的“个体课程”。师生在教学中创生课程,在课程建构中实施教学,课程与教学一体共生,相互依存,实现教学、课程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这一“教学”新定义,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凸显了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不仅是传递已知内容,而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是凸显了教学的融合性。教学和课程建构是有机的统一体,“教学即课程建构”,“课程建构即教学”。三是凸显了教学的建构性。教学是师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对知识经验进行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师生在课程建构过程中成长自己,发展课程,师生和课程一起成长。四是凸显了教学的探究性。教学是师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师生通过对课程的“探究”,发现未知世界。五是凸显了教学的共生性。以學习为中心的教学,不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同样也是学习者;教师要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学生要成为学习的教学者。
(二)新教学定义的价值
1.更新了对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等制定教学目标;教师按照“教材”教,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教学程序。以“师生参与课程建构的实施过程”定义“教学”,教学的诸要素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变化。教学的宗旨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为基础,以探究改变世界的问题为抓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教师和世界更好地成长。教学的任务是以师生一起建构学科课程为导向,以跨学科的“课程统整”为方法,通过教学学科的“公共课程”,发展师生的“个体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未知世界为取向,以多种学习方式的实践运用为手段,通过教学引导师生发现自己和人类尚未发现的知识。教学的内容是以未来生活需要为前提,以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学改善生活世界,发展数字世界,创新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