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组内探讨和交流来获取知识,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概述,并分析了这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前言: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查显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主要是学生觉得知识点单调乏味,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没有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实践证明,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首先,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中最主要的特征,合作的实现方式就是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出学习的大体方向,在疑难处为学生做出点拨,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这种教学模式为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要求教师根据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人的努力程度都会对小组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小组内部成员全部参与到讨论中来,每名学生都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1]。
(二)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思考,重新审视师生关系。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丰富了数学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所要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中涉及很多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学习效率将大大降低。而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进行假设,并在讨论中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要合理控制组内人数,一方面要体现出合作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一般以四至六人为宜。分组过程中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以及其性格特点、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分组结束以后,可以要求组内成员自己选拔出小组长、记录员以及汇报员等,每名成员在合作中都要做好自身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感受到自己在小组内的价值,树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2]。
(二)合理设计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基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某些问题,学习效果与问题的难度、趣味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一方面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问题难度,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塑料条,要求塑料条颜色不同、长度不同,每个小组领两种颜色和长度的塑料条。之后教师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不同颜色和长度的塑料条连成同样的长度,最少各需要几根?a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长度分别是2cm、3cm;b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白色和黑色,长度分别是3cm、5cm;c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紫色和黄色,长度分别是4cm、5cm。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动手实践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a组学生使用3根红色塑料条、2根黑色塑料条;b组学生使用5根白色塑料条、3根黑色塑料条;c组学生使用5根紫色塑料条、4根黄色塑料条。之后教师问大家,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这样就顺利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三)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要求小组内的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要求汇报人员将小组中所有人的观点都表述清楚,并表达本小组最终获得的结论,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首先是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谈谈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否存在提升空间;其次是组内互评,小组长要对每位成员的努力进行肯定,并谈谈本小组还有哪些进步空间;第三是组间互评,主要学习其他小组的合作经验,大家共同进步;最后是教師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根据汇报成果指出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3]。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自由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探索知识。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探索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笔者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应用这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06:121.
[2]胡铁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2(14)22:302.
[3]傅開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5(10)12:217.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前言: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主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调查显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高,主要是学生觉得知识点单调乏味,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没有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实践证明,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首先,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中最主要的特征,合作的实现方式就是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出学习的大体方向,在疑难处为学生做出点拨,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这种教学模式为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要求教师根据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内每一名成员都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人的努力程度都会对小组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小组内部成员全部参与到讨论中来,每名学生都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1]。
(二)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思考,重新审视师生关系。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丰富了数学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所要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其中涉及很多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学习效率将大大降低。而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进行假设,并在讨论中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要合理控制组内人数,一方面要体现出合作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一般以四至六人为宜。分组过程中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以及其性格特点、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分组结束以后,可以要求组内成员自己选拔出小组长、记录员以及汇报员等,每名成员在合作中都要做好自身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感受到自己在小组内的价值,树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2]。
(二)合理设计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基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某些问题,学习效果与问题的难度、趣味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一方面要保证问题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问题难度,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塑料条,要求塑料条颜色不同、长度不同,每个小组领两种颜色和长度的塑料条。之后教师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不同颜色和长度的塑料条连成同样的长度,最少各需要几根?a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红色和蓝色,长度分别是2cm、3cm;b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白色和黑色,长度分别是3cm、5cm;c组学生选择塑料条的颜色为紫色和黄色,长度分别是4cm、5cm。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动手实践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a组学生使用3根红色塑料条、2根黑色塑料条;b组学生使用5根白色塑料条、3根黑色塑料条;c组学生使用5根紫色塑料条、4根黄色塑料条。之后教师问大家,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这样就顺利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三)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以后,要求小组内的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要求汇报人员将小组中所有人的观点都表述清楚,并表达本小组最终获得的结论,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思考,之后教师要组织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首先是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谈谈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是否存在提升空间;其次是组内互评,小组长要对每位成员的努力进行肯定,并谈谈本小组还有哪些进步空间;第三是组间互评,主要学习其他小组的合作经验,大家共同进步;最后是教師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并根据汇报成果指出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3]。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自由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过程中探索知识。将这种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探索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笔者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应用这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06:121.
[2]胡铁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2(14)22:302.
[3]傅開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5(1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