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课程专项化的“健全适龄体弱者”体质改善策略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全适龄体弱者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多年缺少体育运动意识,缺乏体育锻炼所致,任其发展下去,必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基础高中课程专项化,对健全适龄体弱者的体质改善提出一些分析与对策,供体育老师参考与借鉴。
  当前的高中学生在健康意识、体能水平、体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业压力、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带来的身体素质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其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是高中体育老师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1 健全适龄体弱者的概念
  指的时处于正常的年龄阶段,身体健全,却因为体育锻炼意识上的缺失和生活方式不正确而使其身体素质较差的高中学生人群。这个界定包括了三个定语:
  1.1 健全
  指的是智力正常而且并沒有感官方面的障碍,身体发育十分正常,没有患不适合参与剧烈体育的疾病。
  1.2 适龄
  指的是处于正常的高中年龄阶段,近些年来虽然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升入高中学段,但作为义务教育的延续,大家普遍认可正常的高中年龄为15—到18岁,上下浮动1至2岁也属于正常范围。
  1.3 体弱
  主要指的是身体素质比较差,当前比较普遍认可的身体素质较差的标准是包括这两项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得分是59分以下;2 26.5≤BMI<20。
  2 健全适龄体弱者体质改善策略
  从理论上说,对于所有的高中学生体质的教学方式都能提升“适龄体弱者”的体质健康,但高中学生中的“适龄体弱者”这个群体不同其他的高中学生,在制定有针对性的提高身体素质的策略还是要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多方面专家学生的建议,在高中阶段以“适龄体弱者”兴趣为导向,让他们在1—2项体育兴趣项目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检查长期进行体育锻炼,摆脱“适龄体弱者”困扰,让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学生身上体现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 提升体育课程理论比重
  体育文化的内涵与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密不可分,但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明显的出现重实践而轻理论的情况。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这样就导致体育课时被不知不觉的压缩,而在压缩的课程里基本上都是进行简单运动的时候居多,理论的知识占比太少。针对这一情况,体育老师可以根据更加迫切需求“适龄体弱者”的实际情况,把现有的体育理论课时提高至30%的占比。教学理论内容包括:体育文化综述、科学锻炼常识、中国传统养生等等,真正做到文化性与健身性更好的融合。同时为了弥补理论课时的不足,可以从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入手,把体育理论的传播当作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讲座、选修课、文化沙龙等多种渠道实施,最后争取到开设运动与健康类必修选的课程。在面向的对象可以从“适龄体弱者”中着手,然后逐步扩大到全体学生。
  2.2 改革实践课程内容,开展运动处方课程
  针对“适龄体弱者”的实践课程内容应该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不同,要以达到增加其体能、改善其体质目的的内容为主。开展运动处方实践课程教学时以改善“适龄体弱者”体质最适合的针对性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突出自主性与科学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测试体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要是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由学生来自主地制定合适本人的运动处方,掌握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在开展锻炼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监督与指导,不但能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还可以顺利完成自我健康管理、体质监测等能力与知识的培养。另外,因为理论课程学时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体育实践课程的学时的相对减少,这就对每节实践锻炼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适龄体弱者”体育实践课程要充分体现出监督、反馈、指导的功能,同时督促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觉的锻炼来完成改善体质所需的运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适龄体弱者”进行硬性的规定选择某类课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必然会导致心理的抗拒,这样显然是十分不可取的。在通过普通学生的正常选项里设置很高的体能测试标准,使得“适龄体弱者”望而却步,继而选择适合他们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
  综上所述,提升体育课程理论比重;改革实践课程内容,开展运动处方课程,通过在高中课程专项化中对“健全适龄体弱者”的体质实施改善策略,能有效地改善他们孱弱的体质,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唤醒他们的体育运动意识,更好地参与学校的学习与生活。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科技的应用,让高中化学课程变得更加可视化,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化学教学效率。然而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间较短,还存在情感导入较差、信息技术教学流于形式以及教师适应性较低等问题,教师应该跟随时代教学步伐,有效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点。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之下,保证学生面对知识学习的时候充满浓厚兴趣,打造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当前,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综合素质不斷的增强,当代社会对人民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国的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于国家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还处于一个相对缺乏的阶段。因此在目前阶段,国家应当要加强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教育。所以,从我国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发现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当中,主要出现了体育生态化教学有所缺少的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大学体育
期刊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支撑学生学习的基础。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针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身体素质。  1 更新教学理念  很多教师自身对于体育课堂的意义没有认识清楚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实践等能力。所以,在日常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学导练三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思考。
在我国教育部门推出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准确、详细的描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三个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以这三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所形成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既达到了体育课程强身健体的功能要求,也同时承担了教育的育人属性。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对于体育文化教育、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推动了我国当前体育
期刊
现如今,小学阶段受教育者们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极其重视的内容。不管是老师、学校还是家长,对于受教育者们的安全问题都是极其关注的。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管控当中,校园的相关工作者们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手段来降低危险的发生次数。在社会大环境的作用之下,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会采用消极的预防手段,略显“极端”,甚至一部分的老师会担心承担这一部分的责任从而只让受教育者们在班里进行自习。这样消极的工作观念限制了小学阶段
期刊
理解层次理论,也称思维逻辑层次理论,是一套帮助我们理解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层次的模型。站在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态、做法和结果。中职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中考的失败,老师的否定,家长的失望,让这些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动力,对生活没有了兴趣,对未来更是茫然。所以他们就是完全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得过且过,无所事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严重扭曲,作者从六层次理论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积极响应新教改要求,应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关注。需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使高中自主探索、积极运动,拥有健康身心。只有升级教育理念、构建生动课堂,才能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形成运动意识。从而,让他们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使其具有自律意识,促进他们参加多样性体育活动,提高其心肺耐力。为此,本文立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心肺耐力的意义,展开对有效方法的分析。  新课标提到“应促进
期刊
1982 年中央电视台转播西班牙世界杯时,国内球迷观众的热情空前高涨,对西班牙世界杯的关注度非常高,达到了近乎狂热的状态。当时,只有宋世雄一人参与解说工作,以至于当时竟流行起模仿他的解说风格。
期刊
现如今,体育成为现在教学中重要内容,我们在教授学生课堂知识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的同时,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只有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任务,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变得更好,使他们可以用一个良好的状态参与到文化课学习中。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