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之脾胃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甘草、当归、党参8味中药组成。用于中气不足而下陷的尿频、遗尿、腹股沟斜疝、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效果显著,现将一些病例进行介绍。
一、尿频
张某,男,54岁,工人,2005年1月初诊,因“小便频数,自控能力差1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间断出现小便频数,色清量少;有时遗溺裤中,无尿痛感;常觉气短口渴,但不能饮水,饮后即尿。曾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诸症并无好转。近1月来症状加重,小便频数,时常遗溺裤中。来诊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证属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每天用黄芪100g煎汤送服补中益气丸,1周后诸症减轻,1月后痊愈。
二、下肢静脉曲张
李某,女,68岁,2005年4月初诊。自诉双侧下肢静脉曲张10余年,劳累后胀痛不适。患肢怕冷,踝部肿胀,按之凹陷;劳累后患肢胀痛酸软,伴头晕、乏力、纳差、短气、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弱无力。证属“中气下陷型静脉曲张”,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处方生黄芪6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陈皮各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红花、桃仁各10g,每日1剂,连用1月后仅有下肢静脉轻度曲张,余症全消。
三、遗尿
刘某,男,6岁,2006年2月初诊。患儿家长叙述,患儿从出生至来诊时一直遗尿,时轻时重。近2月来症状加重,每夜遗尿;白天尿频尿急,尿量少,尿色正常,无尿痛。胃纳欠佳,偏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辨证为“中气下陷型遗尿”,治宜补中益气,健脾益肾,方用生黄芪15g,党参10g,炒白术8g,当归6g,陈皮4g,升麻、柴胡、甘草、通草各3g,肉桂1g(后下),服药10剂后遗尿消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6月未见复发。
四、腹股沟斜疝
王某,男,67岁,2007年10月初诊。自诉常于咳嗽或久立后右侧腹腔内容物坠入右侧阴囊中3年,加重1月。用力使腹压增加,可见右侧腹腔内容物坠入阴囊中,用手推升可回纳。诊断为“中气下陷型腹股沟斜疝”,处方:生黄芪6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各12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每日1剂,并嘱每日做提肛锻炼和仰卧起坐锻炼。经治1月后,斜疝不再出现,连续治疗2月,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五、耳鸣
杨某,女,44岁,2006年12月初诊,主因间断右耳鸣1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源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耳鸣,不鸣时亦有堵塞的感觉;平时身疲乏力,怕冷,手足凉,蹲久站起时常有头晕、眼前发黑,腹泻与便秘常交替出现。诊断为气虚耳鸣,处方:生黄芪5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干姜10g,桂枝10g,每日1剂,服药6剂后耳鸣消失,又服用5剂诸症悉除,后用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六、发热
赵某,女,38岁,2006年8月初诊。主因发热3月余,在某医院诊治,静脉输入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激素药物,发热时退时起。详细询问病情,3月来一般上午体温多在37~38℃之间,下午38~38.5℃,偶尔达到40℃,自觉全身疲乏无力,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食欲不佳,每天大便2~3次且不成形;有时头晕,常汗出,怕风易感冒,面色萎黄,舌淡而润,脉沉弱;劳累后则症情加重。诊为气虚发热证,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0g,炒白术、炒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肉桂5g(后下),2剂后觉疲乏、短气减轻,食欲增加,发热有所下降。又服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诸症大减,后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七、嗜睡
刘某,女,16岁,2007年4月主因嗜睡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困倦,晚上睡9个小时,白天依然没精神,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服用过多种营养品,却未见效果。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半年来周身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运动后症状加重。见其精神萎靡,面色偏白,舌质淡,脉弱。诊断为“中气不足嗜睡”,处方:生黄芪50g、当归10g、白术15g、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石菖蒲10g。3剂后,感觉精力增加,乏力、短气减轻,食欲增加,又服5剂诸症大减,后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作者单位:廊坊市卫生学校)
一、尿频
张某,男,54岁,工人,2005年1月初诊,因“小便频数,自控能力差1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间断出现小便频数,色清量少;有时遗溺裤中,无尿痛感;常觉气短口渴,但不能饮水,饮后即尿。曾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诸症并无好转。近1月来症状加重,小便频数,时常遗溺裤中。来诊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证属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每天用黄芪100g煎汤送服补中益气丸,1周后诸症减轻,1月后痊愈。
二、下肢静脉曲张
李某,女,68岁,2005年4月初诊。自诉双侧下肢静脉曲张10余年,劳累后胀痛不适。患肢怕冷,踝部肿胀,按之凹陷;劳累后患肢胀痛酸软,伴头晕、乏力、纳差、短气、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弱无力。证属“中气下陷型静脉曲张”,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处方生黄芪6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陈皮各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红花、桃仁各10g,每日1剂,连用1月后仅有下肢静脉轻度曲张,余症全消。
三、遗尿
刘某,男,6岁,2006年2月初诊。患儿家长叙述,患儿从出生至来诊时一直遗尿,时轻时重。近2月来症状加重,每夜遗尿;白天尿频尿急,尿量少,尿色正常,无尿痛。胃纳欠佳,偏食,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辨证为“中气下陷型遗尿”,治宜补中益气,健脾益肾,方用生黄芪15g,党参10g,炒白术8g,当归6g,陈皮4g,升麻、柴胡、甘草、通草各3g,肉桂1g(后下),服药10剂后遗尿消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6月未见复发。
四、腹股沟斜疝
王某,男,67岁,2007年10月初诊。自诉常于咳嗽或久立后右侧腹腔内容物坠入右侧阴囊中3年,加重1月。用力使腹压增加,可见右侧腹腔内容物坠入阴囊中,用手推升可回纳。诊断为“中气下陷型腹股沟斜疝”,处方:生黄芪6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各12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每日1剂,并嘱每日做提肛锻炼和仰卧起坐锻炼。经治1月后,斜疝不再出现,连续治疗2月,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五、耳鸣
杨某,女,44岁,2006年12月初诊,主因间断右耳鸣1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源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耳鸣,不鸣时亦有堵塞的感觉;平时身疲乏力,怕冷,手足凉,蹲久站起时常有头晕、眼前发黑,腹泻与便秘常交替出现。诊断为气虚耳鸣,处方:生黄芪50g,当归、茯苓各15g,炒白术、炒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干姜10g,桂枝10g,每日1剂,服药6剂后耳鸣消失,又服用5剂诸症悉除,后用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六、发热
赵某,女,38岁,2006年8月初诊。主因发热3月余,在某医院诊治,静脉输入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激素药物,发热时退时起。详细询问病情,3月来一般上午体温多在37~38℃之间,下午38~38.5℃,偶尔达到40℃,自觉全身疲乏无力,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食欲不佳,每天大便2~3次且不成形;有时头晕,常汗出,怕风易感冒,面色萎黄,舌淡而润,脉沉弱;劳累后则症情加重。诊为气虚发热证,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0g,炒白术、炒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肉桂5g(后下),2剂后觉疲乏、短气减轻,食欲增加,发热有所下降。又服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诸症大减,后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七、嗜睡
刘某,女,16岁,2007年4月主因嗜睡半年就诊。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困倦,晚上睡9个小时,白天依然没精神,上课经常打瞌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服用过多种营养品,却未见效果。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半年来周身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运动后症状加重。见其精神萎靡,面色偏白,舌质淡,脉弱。诊断为“中气不足嗜睡”,处方:生黄芪50g、当归10g、白术15g、党参各15g,陈皮10g、炙甘草8g,升麻、柴胡各6g,石菖蒲10g。3剂后,感觉精力增加,乏力、短气减轻,食欲增加,又服5剂诸症大减,后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作者单位:廊坊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