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国家而言,文物是国家历史某一阶段的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这个国家历史某一阶段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文物中传递着许多的文化信息,历史学家可以通过文物来研究千百年前的历史,文物可以如实的表达当时历史阶段的各种信息。文物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文物能够更好的传承历史信息,传播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必须要做好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做好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必须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加强文物陈列和保管过程中的保护意识,努力研究延长文物历史研究寿命的保护技术,做好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工作,使其能够更好的传递历史信息。本文从文物保护意识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目前文物陈列和保管中,因为缺少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如何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陈列 文物保管
一、文物保护意识概述
文物可以传递历史信息,传播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文化的媒介,文物在进行陈列和保管时必须要相当注意,文物的特型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一旦在陈列或者保管过程中发生损坏,文物的原本外观无法恢复,可能就此消失,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生,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文物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和保管就显得更加重要。文物保护意识指的是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工作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手段被研究出来,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逐渐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意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保护好文物,延长文物的研究寿命,防止文物发生人为或自然的破损。文物保护意识不仅仅对保护文物本身作出研究,同时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的陈列和保管,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文物完整性的目的,从而延长文物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
二、文物陈列和保管中因缺少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问题
1.文物保管环境不科学。文物的保管需要特定的环境,不同性质的文物,如字画、陶瓷、金属等,在保管过程中,对于温度、湿度和照明等因素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很多文物保管的环境不科学,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文物保护机构中,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文物保管环境的建设面积小,文物保管的设备陈旧,不同性质的文物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保管,文物的放置位置不规范,甚至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在进行文物收集、陈列和保管的过程中,将文物随便的放置到布满灰尘的桌子或者地面上,没有将文物放到科学的环境中进行保管。这种不科学的文物保管条件,很容易造成文物的加速老化和损坏。
2.文物陈列过程中保护不到位。文物的陈列过程中,文物保护机构没有严格的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要求,从事文物陈列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于不同文物的陈列环境不了解。例如金属类文物要避免文物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纸质、布料等文物要放置出现虫害。文物陈列时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相应调整,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另外在文物陈列过程中,文物管理人员采用防霉剂来预防文物发霉,但是长期使用同一种防霉剂,很可能造成某些霉菌对防霉剂产生抗体,无法发挥防霉剂的作用。
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
1.重视文物陈列环境。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工作,一定要做好对文物陈列环境的调整,定期的监测文物陈列环境的湿度、温度、照明等因素的变化。从事文物陈列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于文物知识的了解,全面细致的了解不同文物的陈列环境,例如某些铜锈可以在自然氧化的状态下保护铜器,布艺纺织品的保存和清洁方法等,确保不同性质的文物都能陈列在合适的环境中,延长文物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
2.做好文物的防虫工作。虫害是影响文物陈列和保管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文物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想避免文物被虫害所损坏,就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了解到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虫类各种生活习性,包括虫类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灭虫方法等,一旦发现文物虫害,应该果断的对虫害进行控制,防止虫害破坏更多文物,减少文物损坏的数量。不同性质的文物发生虫害的概率不同,对于纸质、布料等容易发生虫害的文物,要重点的进行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虫害的发生。在发生虫害之后,要用合适的灭虫方法来治理,避免出现灭虫剂破坏文物的现象。在消灭虫害之后,要对文物的陈列环境进行调整,将环境温度、湿度调整成不适宜虫类生长的条件。
3.增加大型文物保护设备。文物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国家经济基础也逐渐加强,应该增加对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支持,为文物保护机构购入一些大型的文物保护设备,如保持恒温恒湿的机器设备,为文物陈列和参观群众提供两种不同温度的设备等,利用科学的手段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四、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
1.做好文物的收集和鉴定。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就要做好文物的收集和鉴定工作。做好文物的收集是要不断的丰富文物藏品数量和质量,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文物藏品进行补充,利用考古挖掘、采购、交换、社会调拔等方式,增加文物藏品的数量,提高文物的质量。文物的鉴定就是对文物的真伪进行分辨,文物代表着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对文物的真实性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鉴定,以保证其在历史文化研究中不会传达错误的信息。
2.加强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还要加强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在文物保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客观的对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利用现代的修复理念和科学的修复计划,对文物进行修复。对文物的修复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文物的价值、质地、损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弄清楚文物的发掘过程和文物的历史背景,对文物修复前的音像图文字资料等进行搜集,在保证文物原本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修复。
3.在日常工作秉持文物保护意识。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要求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秉持文物保护意识,坚守文物保护原则。首先对明确对文物的保护不是翻新,要尽量避免对文物进行不必要的敢于,保持文物的原状和历史信息,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其次是对文物的发掘环境进行保护,有计划进行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注意保管环境。最后是最好预防措施,对可能造成文物损坏的各种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做好预防措施,制定出严格周密的抢救方案,确保文物能够以真实的面貌保存和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孟波.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76.
[2]崔玉洲,吕晓萌.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9):106-107.
[3]严间开.提升纪念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中的保护意识[J].文物世界,2015,(04):66-68.
[4]唐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41.
[5]王萍,孙丽萍.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 中原文物,2002,(04):87-88.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陈列 文物保管
一、文物保护意识概述
文物可以传递历史信息,传播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文化的媒介,文物在进行陈列和保管时必须要相当注意,文物的特型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一旦在陈列或者保管过程中发生损坏,文物的原本外观无法恢复,可能就此消失,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生,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文物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和保管就显得更加重要。文物保护意识指的是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工作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手段被研究出来,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逐渐形成了科学化、系统化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保护意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保护好文物,延长文物的研究寿命,防止文物发生人为或自然的破损。文物保护意识不仅仅对保护文物本身作出研究,同时对文物的陈列和保管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进行文物的陈列和保管,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文物完整性的目的,从而延长文物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
二、文物陈列和保管中因缺少文物保护意识而出现的问题
1.文物保管环境不科学。文物的保管需要特定的环境,不同性质的文物,如字画、陶瓷、金属等,在保管过程中,对于温度、湿度和照明等因素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很多文物保管的环境不科学,尤其是一些基层的文物保护机构中,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文物保管环境的建设面积小,文物保管的设备陈旧,不同性质的文物放在同一环境中进行保管,文物的放置位置不规范,甚至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在进行文物收集、陈列和保管的过程中,将文物随便的放置到布满灰尘的桌子或者地面上,没有将文物放到科学的环境中进行保管。这种不科学的文物保管条件,很容易造成文物的加速老化和损坏。
2.文物陈列过程中保护不到位。文物的陈列过程中,文物保护机构没有严格的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要求,从事文物陈列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于不同文物的陈列环境不了解。例如金属类文物要避免文物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纸质、布料等文物要放置出现虫害。文物陈列时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相应调整,没有对文物陈列环境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另外在文物陈列过程中,文物管理人员采用防霉剂来预防文物发霉,但是长期使用同一种防霉剂,很可能造成某些霉菌对防霉剂产生抗体,无法发挥防霉剂的作用。
三、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
1.重视文物陈列环境。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工作,一定要做好对文物陈列环境的调整,定期的监测文物陈列环境的湿度、温度、照明等因素的变化。从事文物陈列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于文物知识的了解,全面细致的了解不同文物的陈列环境,例如某些铜锈可以在自然氧化的状态下保护铜器,布艺纺织品的保存和清洁方法等,确保不同性质的文物都能陈列在合适的环境中,延长文物历史文化的研究寿命。
2.做好文物的防虫工作。虫害是影响文物陈列和保管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陈列和保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文物虫害的防治工作。要想避免文物被虫害所损坏,就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了解到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虫类各种生活习性,包括虫类的生存环境、繁殖条件、灭虫方法等,一旦发现文物虫害,应该果断的对虫害进行控制,防止虫害破坏更多文物,减少文物损坏的数量。不同性质的文物发生虫害的概率不同,对于纸质、布料等容易发生虫害的文物,要重点的进行监测和管理,尽量减少和避免虫害的发生。在发生虫害之后,要用合适的灭虫方法来治理,避免出现灭虫剂破坏文物的现象。在消灭虫害之后,要对文物的陈列环境进行调整,将环境温度、湿度调整成不适宜虫类生长的条件。
3.增加大型文物保护设备。文物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国家经济基础也逐渐加强,应该增加对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支持,为文物保护机构购入一些大型的文物保护设备,如保持恒温恒湿的机器设备,为文物陈列和参观群众提供两种不同温度的设备等,利用科学的手段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四、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
1.做好文物的收集和鉴定。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就要做好文物的收集和鉴定工作。做好文物的收集是要不断的丰富文物藏品数量和质量,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文物藏品进行补充,利用考古挖掘、采购、交换、社会调拔等方式,增加文物藏品的数量,提高文物的质量。文物的鉴定就是对文物的真伪进行分辨,文物代表着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对文物的真实性必须要进行严格的鉴定,以保证其在历史文化研究中不会传达错误的信息。
2.加强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还要加强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在文物保管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客观的对文物进行保护,还要利用现代的修复理念和科学的修复计划,对文物进行修复。对文物的修复不能盲目的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文物的价值、质地、损害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弄清楚文物的发掘过程和文物的历史背景,对文物修复前的音像图文字资料等进行搜集,在保证文物原本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修复。
3.在日常工作秉持文物保护意识。做好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要求工作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秉持文物保护意识,坚守文物保护原则。首先对明确对文物的保护不是翻新,要尽量避免对文物进行不必要的敢于,保持文物的原状和历史信息,定期对文物进行保养。其次是对文物的发掘环境进行保护,有计划进行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注意保管环境。最后是最好预防措施,对可能造成文物损坏的各种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做好预防措施,制定出严格周密的抢救方案,确保文物能够以真实的面貌保存和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孟波.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76.
[2]崔玉洲,吕晓萌.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9):106-107.
[3]严间开.提升纪念馆文物在陈列和保管中的保护意识[J].文物世界,2015,(04):66-68.
[4]唐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41.
[5]王萍,孙丽萍.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 中原文物,2002,(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