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牧区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程资源的平台上,农牧区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农牧区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牧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牧区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我想只有尽快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年龄特点,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而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电子白板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2时,同学们正坐在学校清真餐厅的饭桌前,香甜的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同学们有的说“下午1时”,有的说“下午13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3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继续看电子白板)到了14时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学生公寓。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夜深人静……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激发兴趣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孩子们生在农牧区,长在农牧区,对农牧区的动植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对于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实际,用于实际生活的会更想学,更容易掌握,灵活运用。如学了求总数的简单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让大叔家有9匹马,又买来8匹,请你算一算才让大叔家现在有多少匹马?最后小结:老师要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再如教学面积与周长时,联系实际进行区别;擦帐篷的玻璃窗时,擦的部分是它的面积还是周长?每天清晨,叔叔、阿姨锻炼身体时绕操场跑步,跑的部分是面积还是周长?这样既使学生更简便更清楚地理解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平时爱观察的好习惯。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你们说学习数学有用吗?
四、营造课堂氛围,开发悟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漫长的40分钟,学生看似遵守纪律,循规蹈矩,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了学生爱实验不爱计算的特点,将圆柱体的数据设计成能够口算的简单数,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观察,自己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口算出多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为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发展,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我们的农牧区基础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在数学课程资源的平台上,农牧区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农牧区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牧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牧区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我想只有尽快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年龄特点,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而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电子白板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2时,同学们正坐在学校清真餐厅的饭桌前,香甜的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同学们有的说“下午1时”,有的说“下午13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3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继续看电子白板)到了14时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学生公寓。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夜深人静……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激发兴趣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孩子们生在农牧区,长在农牧区,对农牧区的动植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对于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实际,用于实际生活的会更想学,更容易掌握,灵活运用。如学了求总数的简单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让大叔家有9匹马,又买来8匹,请你算一算才让大叔家现在有多少匹马?最后小结:老师要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再如教学面积与周长时,联系实际进行区别;擦帐篷的玻璃窗时,擦的部分是它的面积还是周长?每天清晨,叔叔、阿姨锻炼身体时绕操场跑步,跑的部分是面积还是周长?这样既使学生更简便更清楚地理解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平时爱观察的好习惯。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你们说学习数学有用吗?
四、营造课堂氛围,开发悟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漫长的40分钟,学生看似遵守纪律,循规蹈矩,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索,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了学生爱实验不爱计算的特点,将圆柱体的数据设计成能够口算的简单数,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观察,自己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口算出多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找到了学习的感觉。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为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那睿智的谈吐、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独特的人生感悟……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塑造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只要我们不懈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发展,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我们的农牧区基础教育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