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学方法简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散文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加学生对散文这种文体的了解,从整体结构入手来感受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美感,提升学生对于散文的兴趣,并提高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
  一、加强课堂引导,体会散文之美
   由于散文从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相较于小说等文体而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也不太容易对散文产生较强的阅读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增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为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因素,来为学生阅读并理解散文做铺垫,增强学生对于散文的感受力。
   例如,在对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进行教学时,由于文章是以“我”作为第一视角来对事情进行讲述,展示了封建主义对于儿童天真心性的扼杀,表达了自己的自责。作者在文章当中对自我进行了大量的剖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社会背景和环境的不同,学生很难理解其真正的内涵,所以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前,需要为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社会背景,并补充作者的经历,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挖掘,体会散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哲思。
  二、重视感悟培养,体会意境之美
   大多数作家在写散文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对于意境的营造,因此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悟力进行培养,增强学生对于文章意境的体会,以此来提高文章意境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增强教师教学的效果。以琦君的作品《春酒》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诗化散文诗时要有目的的进行教学,从初读文章时就要求学生去感受文章所营造的氛围,在之后的不断深入的阅读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和精神,体会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及所表达的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
   作者在写作散文诗通过各种意象以及语言的描述,为读者营造出一个较为具像化的意境,为文章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因此要真正理解一篇散文的内涵,必须对文章的意境有着较强的感受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揣测。教师也可以总结出具有一定共性的意境,并向学生介绍此种意境之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刚刚接触文章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之后的阅读和理解提供指导。
  三、带领学生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组织学生对小说或者是诗歌进行朗读,而散文由于其形式略显松散,音韵感和节奏感相较于其他文体体现不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对文章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应当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文章,学生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更加清晰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从而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揣摩,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章大声地朗读,学生可以关注到作者的用词和用句,体会散文的语言之美。以宗璞所写的《紫藤萝瀑布》为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一片紫藤萝花进行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此过程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等不同的状态进行层层递进的描写,抒发了自身的感受。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如果能让学生对这部分的文字描写进行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描写顺序,并且对文章产生更深的感触,体会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四、增加情感投入,体会文字之美
   在对散文的情感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即在教学中融入更多自己的体验,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更好的了解,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自身的真实体验或者是学生身边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来做为例子,帮助学生在更为熟悉的环境中去体验这种情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可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感受到散文的真正魅力。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力,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使其真正感受到散文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难点,而由于其文体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在理解上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學方法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强调,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悟性’的培养,那就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对此,我们要理解其中的“感悟”,指向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与感悟相近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本身的感受和理解,但感悟超越了语感。它是以语
9月12日,拜耳材料科技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庆祝年产2万吨聚氨酯分散体生产装置的投产。随着这一先进生产设施的启动,拜耳材料科技的聚氨酯分散体生产设施已遍及全球主要产业区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的突变基因位点。方法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和病情追溯,绘制家系图,并对其中26例采血,进行DNA提取、聚
教师资格制度是一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日本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发展紧跟时代需要,并能进行反省与修订,日趋完善.其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更是比中国
1982年春毕业于原上海科技大学的郁涛,至今已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先是分配至某工程应用型研究所从事机械制图工作,后经自学转入天线工程设计专业。后又进入航空集团某研究所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泪膜功能和干眼症的患病率。方法 对2型DM患者55例(110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为非DM患者40例(80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干眼症状问询及相关检查。
教育部、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以广大青少年、教师、家长和中华文化爱好者为基本对象,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作用。经典诗文虽好,但师生诵读经典,常遇到三难:“难懂、难读、难坚持”。如果在日常教学中,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三难”,便能达到促进语文教学,培养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的目的。经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初步形成以下策略。  一、实现“经典诵读
语文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思维比知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思维可视化就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思维转变成可见的状态,比如将抽象的思维转化成具象的图示,将一些无法表达的思考转化成模式图、流程图等。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文是具象
文章主要介绍了依托自动化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机会,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