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英语课程虽然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的,但大多数小学毕业生,特别是农村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有的学生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那么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顺利解决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呢?
一、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存在差异
小学英语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写,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而初中英语教材则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倡导教师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实现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这使得不少学生到了七年级后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逐步有效地克服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如: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拼音方式代替英语语音,对单词、句子会读但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脱节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小学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如果学生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学习方法,教与学就会相互脱节。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学生进入中学后,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转向培养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一旦学生无法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事情,而作为一种“学习负担”时, 畏难、不愿学等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教师若不注意这种情绪变化,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心理负担加重。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例如,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包括教材、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不适应。例如,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这时候如果初中英语教师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就会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基本策略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熟悉教材,还可以去听听小学英语课,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差别,找准包括词汇、语法和语言功能等的衔接点。教师可将七年级教材和小学阶段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合理编排和取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强或实施跳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使新旧知识能够自然过渡。
2.注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中学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设置过渡带。在初中起始阶段,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可继续把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适应新的教学。讲课时,教师语言要生动,重点、难点要突出,要善于创设情景,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内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找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学生,热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耐心启发,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和批评,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取得长足的进步。
5.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既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不仅涉及学生与教师,还需要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避免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所学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要避免试题过难或偏易,注意考分不宜偏低,以实现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责 编 流 水)
一、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存在差异
小学英语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写,并配有大量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插图。而初中英语教材则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倡导教师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实现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变。这使得不少学生到了七年级后要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能逐步有效地克服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如: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多,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拼音方式代替英语语音,对单词、句子会读但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既不会读也不会写,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脱节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小学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如果学生一时适应不了这种学习方法,教与学就会相互脱节。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学生进入中学后,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转向培养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一旦学生无法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事情,而作为一种“学习负担”时, 畏难、不愿学等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教师若不注意这种情绪变化,学生就容易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心理负担加重。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例如,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包括教材、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不适应。例如,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这时候如果初中英语教师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就会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解决的基本策略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熟悉教材,还可以去听听小学英语课,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差别,找准包括词汇、语法和语言功能等的衔接点。教师可将七年级教材和小学阶段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合理编排和取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强或实施跳跃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使新旧知识能够自然过渡。
2.注意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中学教师应注意给学生设置过渡带。在初中起始阶段,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寓教于乐,可继续把唱歌、游戏、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适应新的教学。讲课时,教师语言要生动,重点、难点要突出,要善于创设情景,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内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认真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找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学生,热爱学生,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耐心启发,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和批评,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取得长足的进步。
5.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既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不仅涉及学生与教师,还需要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避免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所学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要避免试题过难或偏易,注意考分不宜偏低,以实现评价形式的多元化。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