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本校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分析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技工院校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现状;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工业对高技能的机电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培养的机电专业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因此,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的课时不断缩减,造成了教学内容偏多、但课时相对较少的局面,而且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追求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上,致使学生在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用不上,而实际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又不具备。
2.教学模式单一,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
目前大部分技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多分开进行,理论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实训老师则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严重脱节。而且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当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教育质量。
3.教学设施匮乏或不够先进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匮乏,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学生实践机会少的局面;还有些学校实习设备陈旧,学生通过这些设备练习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本校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措施
随着全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行,机电专业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并将2011级机电一班,二班作为试点班,一体化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需求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经过企业调研确定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领域,即基础教学领域、专业核心教学领域和拓展教学领域。其中专业核心教学领域是按照企业生产环境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重新整合而成的教学单元,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
2.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原则
“理实一体”是解决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的关键。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理论知识则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融入学习情境。
“工学结合”是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脱节的有效途径,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境设计时首先要经过企业调研,掌握生产的实际需要。
“任务驱动”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模块由学习情境组成,而学习情境就是企业中具体的工作任务。
3.教学模式一体化
在进行专业核心教学领域的教学时,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进行互动式教学。即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情景,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来掌握相应的工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2011年学校大力投资建设一体化教室,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提高生产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将部分课程放到校外教学点,2012年春09四年机电班作为试点班,进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使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习交替,从而促进工学结合、学习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
三、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落后
市面上的机电专业教材大多偏重理论、缺乏实用性,各科教材之间衔接性差,有些内容脱节,有些内容重复,不能形成有效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这些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2.优秀教师队伍缺乏
目前机电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不能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大多中青年专业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经验;一些老教师知识结构相对陈旧而且更新缓慢,而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大多面临退休,这样的“理论教师+实习教师“教学模式的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要构建一支力量雄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学校可以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大赛提高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到企业锻炼学习、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这样不但能接触到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证教学与企业需求不脱节,还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从而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
2.校企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要联系企业实际,将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转化为学校课程,目前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建议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编写适应本校需求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3.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
设备的配备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配备先进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对学校来说资金的稳定来源却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如何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则是当代技工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结束语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实现技工学校机电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不畏艰难,紧跟机电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技工教育的特点,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更新、调整,逐步完善,才能使培养出始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
胡冬梅《经济转型期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探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苏伟明《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00,8
吴顺华《机电专业技能训练之模块化》—《职业技术教育》,2002,(3)
卢兵,霍雄飞,唐永泽《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9
[关键词]教学现状;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工业对高技能的机电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培养的机电专业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因此,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专业的课时不断缩减,造成了教学内容偏多、但课时相对较少的局面,而且当前很多技工院校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追求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上,致使学生在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用不上,而实际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又不具备。
2.教学模式单一,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
目前大部分技校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多分开进行,理论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实训老师则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严重脱节。而且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当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教育质量。
3.教学设施匮乏或不够先进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匮乏,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学生实践机会少的局面;还有些学校实习设备陈旧,学生通过这些设备练习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本校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措施
随着全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行,机电专业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并将2011级机电一班,二班作为试点班,一体化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需求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经过企业调研确定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领域,即基础教学领域、专业核心教学领域和拓展教学领域。其中专业核心教学领域是按照企业生产环境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重新整合而成的教学单元,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
2.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原则
“理实一体”是解决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的关键。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理论知识则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融入学习情境。
“工学结合”是解决学校教育和企业脱节的有效途径,每个模块的学习情境设计时首先要经过企业调研,掌握生产的实际需要。
“任务驱动”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模块由学习情境组成,而学习情境就是企业中具体的工作任务。
3.教学模式一体化
在进行专业核心教学领域的教学时,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进行互动式教学。即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情景,通过开展技能训练来掌握相应的工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2011年学校大力投资建设一体化教室,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提高生产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质;另一方面,将部分课程放到校外教学点,2012年春09四年机电班作为试点班,进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使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习交替,从而促进工学结合、学习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
三、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落后
市面上的机电专业教材大多偏重理论、缺乏实用性,各科教材之间衔接性差,有些内容脱节,有些内容重复,不能形成有效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这些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2.优秀教师队伍缺乏
目前机电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不能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大多中青年专业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经验;一些老教师知识结构相对陈旧而且更新缓慢,而来自企业的实训教师大多面临退休,这样的“理论教师+实习教师“教学模式的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要构建一支力量雄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学校可以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和技能大赛提高实践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到企业锻炼学习、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这样不但能接触到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证教学与企业需求不脱节,还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从而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
2.校企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在合理打破学科体系的同时,要联系企业实际,将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转化为学校课程,目前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建议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编写适应本校需求的一体化校本教材。
3.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训平台的建设
设备的配备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配备先进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对学校来说资金的稳定来源却无法得到保证。所以如何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教学,则是当代技工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结束语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实现技工学校机电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不畏艰难,紧跟机电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技工教育的特点,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加以更新、调整,逐步完善,才能使培养出始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
胡冬梅《经济转型期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探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苏伟明《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科技信息》2000,8
吴顺华《机电专业技能训练之模块化》—《职业技术教育》,2002,(3)
卢兵,霍雄飞,唐永泽《建立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教学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