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以及其他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工业企业管理,在工科专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课程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在的文科特征和工科特征入手,对其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困境进行了系统反思,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改善;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0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企业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以培养各种操作能手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就成为事关我国技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业企业管理作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方法,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通过对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过程的研究,能够为学生留下联系多种专业操作技术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管理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的重要内容。
一、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
工业企业管理从教学目的上看,是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因而其既是传授一项生产技术,同时也是传授一种管理手段,具有双重教学特性,表现在:
1、文科特征。该科目涉及领导制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学习,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和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将来进入工业企业工作、融入工业企业管理氛围,甚至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相较于技术传授而言,学习内容抽象复杂、枯燥难懂,因而在教学上必须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大量详实、生动的企业案例和生活实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工科特征。该科目涉及工业企业预测决策、质量统计分析、生产计划编制、技术经济分析、网络计划应用、价值工程以至其他现代管理技术(软技术),从本质上看,是一门方法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各种工业规划和分析技术,从而能够胜任将来工业企业的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讲授面宽,涵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而且教学细节丰富,涉及到规划、分析和管理技术的各种细节和具体应用,因而,在教学环节上必须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运行过程及管理职能岗位特点,熟练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而建立初步的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和实践观。
二、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
1、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对课本中很多抽象概念、书面语言等理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不仅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传统的板书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作为一门讲授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课程,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其必然引用了许多现代工业管理过程中的专有名词或专用俗语,如生产计划管理部分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敏捷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业制造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缺乏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而言,往往十分难懂。此外,目前学校教授工业企业管理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际,对这些概念本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主动联系生产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只能照本宣科,难免形成老师在讲台上费劲的讲解,而听课学生则不知老师所云、昏昏欲睡的教学效果。
3、教学模式呆板,缺乏互动和实践性。
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而且要掌握各种分析、规划和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和实践角度为学生营造各种生产经营环境,如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并引导其体验“师徒式”、“员工式”的企业教学模式,因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工业企业管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4、教学练习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工业企业管教材配套习题册中多是选择、填空、简答等能在课本中找得到答案的习题,对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则帮助不大。
三、教学提升策略的探讨。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善对策实际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造成以上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未能对技校各类学生的智能倾向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根据学生智能倾向的不同,采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1、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能力本位,这同中职学校工业企业管理现行的成绩本位相冲突,因为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并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造成中职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将工业企业管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加以机械地教学,而忽视了其工科实践性特征,这对于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且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偏弱的我国技校学生而言,明显是不适宜的。
2、2、变革现行教学练习方法,进一步探索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建立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不仅是工业企业管理双重教学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教学过程的重要要求。首先,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和企业实地观摩,为学生创造“仿工作”环境,弥补其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上的不足,促使其真正理解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管理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产品设计流程、计划编制方法、质量管理分析等管理技术设定项目,并聘请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指导老师,通过内部试验、工厂实习和观摩、小组合作、后期评估与分析和水平展开等多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融讲授、实验实习、观摩、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过程。
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环境。由于工业企业管理与生产实践有密切联系,因而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即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向以感性的视频、试验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峰军.浅谈如何提高技校《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J].职业教育,2009,(3)
[2]卢利.融入多元智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教学改善;教学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0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企业对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以培养各种操作能手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就成为事关我国技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业企业管理作为非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方法,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通过对人力、物料、设备、技术、信息、能源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过程的研究,能够为学生留下联系多种专业操作技术知识的接口,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有鉴于此,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管理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改的重要内容。
一、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
工业企业管理从教学目的上看,是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职能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因而其既是传授一项生产技术,同时也是传授一种管理手段,具有双重教学特性,表现在:
1、文科特征。该科目涉及领导制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学习,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学生更为全面地认知和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为将来进入工业企业工作、融入工业企业管理氛围,甚至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相较于技术传授而言,学习内容抽象复杂、枯燥难懂,因而在教学上必须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大量详实、生动的企业案例和生活实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工科特征。该科目涉及工业企业预测决策、质量统计分析、生产计划编制、技术经济分析、网络计划应用、价值工程以至其他现代管理技术(软技术),从本质上看,是一门方法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其潜在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技校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各种工业规划和分析技术,从而能够胜任将来工业企业的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讲授面宽,涵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而且教学细节丰富,涉及到规划、分析和管理技术的各种细节和具体应用,因而,在教学环节上必须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运行过程及管理职能岗位特点,熟练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而建立初步的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和实践观。
二、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困境。
1、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效果不佳。
中职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这部分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薄弱,对课本中很多抽象概念、书面语言等理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性,不仅抑制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传统的板书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作为一门讲授工业企业基础管理概念的课程,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其必然引用了许多现代工业管理过程中的专有名词或专用俗语,如生产计划管理部分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敏捷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业制造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缺乏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而言,往往十分难懂。此外,目前学校教授工业企业管理的许多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际,对这些概念本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主动联系生产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只能照本宣科,难免形成老师在讲台上费劲的讲解,而听课学生则不知老师所云、昏昏欲睡的教学效果。
3、教学模式呆板,缺乏互动和实践性。
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不仅要使学生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而且要掌握各种分析、规划和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和实践角度为学生营造各种生产经营环境,如企业文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并引导其体验“师徒式”、“员工式”的企业教学模式,因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工业企业管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4、教学练习脱离实际,教学效果难以巩固提高。
课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工业企业管教材配套习题册中多是选择、填空、简答等能在课本中找得到答案的习题,对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则帮助不大。
三、教学提升策略的探讨。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善对策实际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造成以上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未能对技校各类学生的智能倾向进行正确判断,从而根据学生智能倾向的不同,采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因材施教。
1、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能力本位,这同中职学校工业企业管理现行的成绩本位相冲突,因为传统的书面考试成绩并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从而造成中职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将工业企业管理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加以机械地教学,而忽视了其工科实践性特征,这对于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且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偏弱的我国技校学生而言,明显是不适宜的。
2、2、变革现行教学练习方法,进一步探索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建立任务型教学练习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不仅是工业企业管理双重教学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多元化”教学过程的重要要求。首先,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和企业实地观摩,为学生创造“仿工作”环境,弥补其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上的不足,促使其真正理解工业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管理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产品设计流程、计划编制方法、质量管理分析等管理技术设定项目,并聘请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指导老师,通过内部试验、工厂实习和观摩、小组合作、后期评估与分析和水平展开等多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融讲授、实验实习、观摩、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过程。
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环境。由于工业企业管理与生产实践有密切联系,因而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即由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转向以感性的视频、试验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峰军.浅谈如何提高技校《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J].职业教育,2009,(3)
[2]卢利.融入多元智能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