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博弈是每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的共同经历。作为自有社会生命、被多元行动方赋予能动性的物品,民间艺术形式的意涵、价值、评判标准在纷繁的话语体系中被时刻改变。为了分析这一过程,选取河南省的民间工艺品淮阳泥泥狗作为例证,在非遗保护、脱贫致富、传统文化保护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及地方政府以及学术机构、本地泥泥狗艺人等话语体系中探讨这项民间艺术形式。本文强调泥泥狗的商品属性,并将泥泥狗理解为不同话语体系碰撞的话语场,以期从更加全观的视角来研究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其他文献
董宸,1989年生,汉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复旦大学人类学博士后,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南传佛教音乐文化、仪式音乐、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职业选择有着偶然性。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生长于华北腹地小县城的我对身外世界了解极少,除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和身边哥哥姐姐就读的学校外,其他都不熟悉。高考报志愿,拿着厚厚一大本资料,漫无目的地浏览着高校的名字,但脑海中闪现的只是历史老师的身影,他讲课精彩,视野宏大,让我对历史有了莫名的热爱。
期刊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18ZD07)于2018年7月立项,首席专家:刘祯研究员。由文化和旅游部梅兰芳纪念馆组织实施,研究周期:2018年7月至2024年12月。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知识界以来,作为方法与视角的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学界一直是一种多面的存在。历史学本位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与人类学本位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与表述系统上差别甚大。这既是国际学术界的一种常态分野,也是不同学者之研究旨趣上的差别。因此,当我进入这个知识领域之时,不仅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对自己的思维取向做定位,还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构成了我十余年来学习与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刘祯,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汉族,文学博士,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梅兰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梅兰芳学刊》主编。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大等兼职教授。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史诗研究逐步发展成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文章以"机构-学科"为视角,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该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治理为主线,同时结合世纪之交的学术反思、文本观念的革新、理论方法论的拓展,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勾勒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大致轨辙和学科建设的若干相面。而超越对史诗本身的研究,探讨"以口头传统为方法"的学科化发展进程,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层面深拓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学术空间,也当成为清理中国史诗学70年总体格局及其走向口头诗学的内在理路。
张举文老师在问答环节中指出,当下研究中很难舍弃童话概念,但概念只是工具,在具体研究中,要清楚概念来源的历史,划清定义的边界,不能忽视概念中的意识形态霸权问题。在评议和讨论环节,同学们主要围绕童话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思考了童话之所以能成为生活信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