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胆管引流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肝损害的治疗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后出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常见并发症,发生肝损害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们通过逆行胆管造影观察肝内外胆管形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管胆汁取样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肝损害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eh-Sehoenlein purpum,HSP)消化道黏膜的特征性病变逐渐被人们认识。现总结1993年2月至2006年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35例腹型HSP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探讨内镜在腹型HSP中的诊断价值。
消化内镜检查治疗中常需要向腔内注人大量的水,而目前胃镜的自动注水装置向胃腔内注水速度太慢,水流量太少,常需要人工注水,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适合临床操作、经济实用的自动高压注水器。
EUS已成为诊断胰腺疾病的首选方法。而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注射技术的出现则实现了诊断性EUS时代到介入治疗性EUS时代的跨越。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成熟,陆续开展了EUS引导下治疗胰腺癌的各种新方法,并取得可喜的进展,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患者女,60岁,因吞咽困难3年,加重伴呕吐1个月就诊?患者3年前无诱因出现进食后胸骨后梗噎感,无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等症状。初期间断发病,食固体食物明显,进行性加重,近1年来餐后呕吐,为未消化食物及黏液,无明显胃酸,经常咳嗽咳痰。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逐渐消瘦。患者曾于多家医院行卜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诊断“食管贲门炎”,或怀疑“贲门癌”(未获病理支持)。于我院行胃镜检查,见食管中下段中度扩张,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胃癌(EGC),对于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GC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即EGC=黏膜癌+黏膜下层癌。内镜下EGC可分为隆起型(Ⅰ型)、平坦型(Ⅱ型)、凹陷型(Ⅲ型)。一般EGC直径1~4cm。我科从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对门诊及住院EGC患者54例进行放大胃镜下黏膜染色,报道如下。
胆总管扩张是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征象,但临床实践证明,除声像明显的结石和直径较大的壶腹部肿瘤可通过体外超声、CT、MRI诊断外,许多病变诊断仍很困难。近年来,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在胆总管扩张病因中的诊断价值逐渐被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IDUS诊断的37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患者的病例资料。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觉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多将其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进展发现GIST具有自身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GIST的临床诊断特征进行相关讨论。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drainage,ENBD)是应用广泛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主要用于胆管梗阻、结石、胆管炎、胆漏、胆源性胰腺炎等的内镜下治疗,此外,也可用于胆道内持续药物灌注或动态胆管造影观察。当鼻胆管放置到位后,退出内镜,引流管首先从口腔引出体外,此时必须通过一口鼻转换过程将其从鼻腔引出。传统的方法是在鼻中插入鼻导管,然后操作者将手指插入口腔至后咽
美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MD)是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憩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男性多于女性,有症状者多为10岁以下的儿童。本病例是一反复中等量便血患者,经核素显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并治愈。现报道如下。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non-Hodgkin’s lymphoma,PGNHL),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50%,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内镜活检是胃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也是唯一的诊断方法,因此研究其内镜活检病理特征,提高内镜活检的诊断率,对胃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