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教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就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已经成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留守儿童”必须试着打开他们的心结,触摸他们的心灵,敞开他们的心扉,使其接受沟通并得以情绪宣泄。感动教育就是在音乐教学上,利用音乐感性的部分,去触摸“留守儿童”心灵,使之感动,再晓之以理,让他们轻松的接受教育,获得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内心感受,因为他将以一种内省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使心态和行为逐渐健康起来。
  感动这种情绪是最具有力量的内心感受,她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灵魂的觉醒、一种情感的燃烧、一种思想的辐射、一种情绪的宣泄。如果学生的内心感受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这种内心感受会以一种内省的方式激发人积极上进,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有丰富的内心感受的话,就会让心态趋于良好。音乐是善于表达情感的的艺术,所以,有效利用音乐感性的部分,带给人灵魂上深层的感动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而这种方式就是 “感动教育”。
  通过组织实习生实地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半数以上是“留守儿童”,许多农村学校甚至更严重。这类儿童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发现通过音乐教学用音乐中感性的部分,去 “触摸”留守儿童心灵,使之感动,再晓之以理,让他们轻松的接受教育,获得良好的品质,对他们的改变很大,这种教育过程乃本文所提“感动教育”。
  通过实践验证,并不断完善,“感动教育”归纳成为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意义的音乐教学方式。这篇文章就是发现学生现阶段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寻找和总结可以解决的教育方式,也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
  一、农村学校学生的普遍现状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爱,缺乏积极的内心感受,一方面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形成柔弱内向、自卑孤僻性格,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另一方面形成麻木、冷漠的个性,失去十、三四岁该有的青春活泼,严重阻碍其个性的发展。
  其次,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学习困难重重。通过了解,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最担忧的是学习问题,加上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一次考不好,就想放弃,影响了下阶段学习的效果。 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消极和脆弱心理下,难以受到充分的教育。
  再次,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的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误入歧途,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 以音乐为介质的“感动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感动教育”中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一个是感动情绪,另一个是音乐。
  感动是一种具有无穷力量的情绪,使“留守儿童”出现的缺乏积极内心感受的问题得以解决,他能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使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以觉醒、情感经历燃烧、思想获得升华。当学生保持感动,他的内心将充满爱心和温馨;对生活持有信心;会对别人的不幸报以同情;会在经历了坎坷后更珍惜拥有而不是愤世嫉俗…… 感动这种情绪可以带给学生各种积极的心理感受,这些心理感受以一种内省得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让心态趋于良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也能解决学生因其特殊的心理状态难以接受教育的问题。感动带给学生的这些优秀品质,也达到了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培养出一个德、智、勇兼备的完善的人。
  许多研究证明,用音乐教育去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是最有效的方式。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的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音乐有一种感化人心,完善心灵的力量。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乔治 克拉姆曾经说:“我相信音乐反映人类灵魂最深处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语言......”,音乐是喜是悲,比任何语言都要表达的强烈,使听者很容易感受到各种情绪。
  音乐还有一种力量,就是激发人的想象,赵宋光在《论音乐的形象性》一文中说:“音乐则是重表情的,主要通过表达情感来使人联想起那曾引起类似反映的许多对象和情景。”人在一种自由而美好的声音享受下,获得无限的遐想和自由,比如想象到更多的画面、经历以及回忆,然后产生强烈的情绪感受。音乐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影响着听者的心情的,并给听者心灵带来深深的感动的。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效,教学中通过各种丰富的形式,去感动“留守儿童”,使他们产生各种丰富的内心感受,再加之引导,传授他们一些知识,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积极的影响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其实施的可能性的,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三、 “感动教育” 实施路径:
  1、鼓励与引导聆听音乐,丰富情感,充实内心。
  首先,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积极的内心感受,情感处于悲观和麻木状态的问题,实施“感动教育”的方式是,鼓励学生主动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尊重学生的想象,能至少被音乐情绪所感动。学生欣赏音乐时,还要让他们思考和表达音乐的情绪,必要时加以提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想法,任何一种想法都是美好情绪的开始。对“留守儿童”多进行这样的一种引导之后,学生对音乐就会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非常容易的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这些情绪将以一种内省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所以对他们的奇特的想象和独到的见解都会最大限度的去理解,从不打击遏制,而激发更多的学生的积极的参与音乐情绪的体会中来。
  然后,除了从情感上,还可以引导“留守儿童”从形象上感受美,前者是学会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是被动的影响,那么后者必须要学生进行思考、联想、判断才能体会到得情绪,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体会。所以,如果将音乐诉诸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会使学生受到更深的感染和心灵的震动。   教学中,要善于培养“留守儿童”把音乐感受想象成画面的习惯,并善于通过画面感受领会音乐感受。在音乐课上,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体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而且,在课堂上,学生观赏了视频之后对主题音乐旋律奇迹般得变得很熟悉。还可以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具体画面,然后描绘出来,体会到美妙的音乐的意境。
  另外,尽可能让学生被有趣的音乐风格及背景故事所感染,将音乐付诸于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通过讲与音乐相关的人物或事件,体现一些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学生往往对与音乐特点有关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地讲背景故事的时候,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刻。
  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情感不再麻木,在自由的感情表达中,寻找心灵的满足,通过体验丰富的感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成功与自信,愉悦内心
  音乐教学中,音乐不一定永远是主角,可以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陪衬,一段感情的寄托,一种心情抒发的工具,所以,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到课堂的主题,不一定单一的运用音乐,而是将音乐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还能是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成功与自信。
  尽可能将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的更加丰富,加入一些与音乐主题相关的音乐活动。比如,要让他们了解音乐剧的魅力,可以用一节课来边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边欣赏这个音乐剧,学生虽然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但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听故事,他们仍然津津有味,课后,他们会为这样的一个悲剧感伤;要让他们理解梦想的意义,以深情的配乐诗朗诵,使之沉浸在老师所渲染的气氛中;要学习每个音符的特征,可将不一样的特征改为动作,和着音乐跳,甚至还将学生带到户外,比如围操场跑几圈,再来唱关于运动的歌曲;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学生能很快体会到音乐里表达的感情,并且每项音乐活动的完成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另外,他们找到了感觉,体验到快乐,赢得了认可,这种成功也十分鼓舞他们,会使他们更加快乐,更加乐观。
  3、 在感动中辨是非、知荣辱,促进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情绪受到强烈感动之后,在思想受到震撼的情况下,会产生许多想法,将这些想法加以引导,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教会他们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能懂人间的道德廉耻,使之心理更加健康,避免思想和行为上偏差,最终达到感动教育的目的。
  “留守儿童”难以正常接受教育,但在感动的状态下,敞开心扉时,最容易接受老师的观念。所以我们可以用适合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情绪,将这种情绪提升到整个人身心发展的道德观以及行为习惯上,才对“留守儿童”有本质性的改变。
  另外,要为每节音乐课选择一个主题,感动情绪具有无穷的力量,那么,寻找一个好的主题就是在运用感动这种情绪,思考将之作用于哪个方面。可将音乐课主题设为“感恩老师、父母”,通过一些事例,音乐故事,游戏等,感动学生,然后结合主题讲述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谁,最后要每个学生写出的心里感受,促使他们开始明白老师、父母的辛苦,从此懂得感恩......所以,选择有意义的主题和好的音乐材料,音乐本身有价值的部分可以因为感动而带给学生有价值的意识。
  实践中,“感动教育”的路径是:音乐渗透(教师)——音乐理解(学生)——音乐表达(学生)——打开心扉(学生)——沟通交流(师生)——情绪宣泄(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学生因为感动而打开心扉,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为感动而对一些观点记忆深刻,因为感动心态趋于良好。事实上,“感动教育”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感动教育”不仅仅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感动教育”非常有必要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 刘红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3期
  [2]《感人,关切,艺术》 陈嘉映 (论文网)
  [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谢嘉幸 郁文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音乐美学基础》 张前 王次炤 (人民音乐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新知识的形成都是在延续旧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让原有的知识、经验带动新知识的产生,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兴趣,也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其内在联系,经验的延续产生新的知识,新知的延续激发运用,运用的延续产生感悟,感悟的延续又产生新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环往复,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在这种延续性的学习中能
期刊
目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这些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能够让他们张扬个性的场所,让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加,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天性,展现出学生独有的“活”。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办?就此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好强、好玩、是青少年的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根
期刊
【摘要】: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即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并于当年春季开始执行。四川是人文的四川,富庶的四川,生态的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下名四川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正在谱写新的篇章。四川省的文艺宣传工作在成都如火
期刊
【摘要】:想象力是幼儿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能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力需要从多方面联合入手,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的学前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和知识相比,想象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人在学习的工程中,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和进化的源泉,幼儿想
期刊
【摘要】:书法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部颁布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早期书法课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还未形成独立学科,但从局部看也有所关注,从开始的写字课到现在的书法课,社会已经开始认可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书法艺术的审美提高是必要的。不过缺乏统一管理及课程设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材规范,培养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匹配等问题,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这是
期刊
写实肖像油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是从宗教绘画中分离出来。中世纪末,肖像画创作开始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写实性的风貌。十三世纪末人文思潮萌芽,资产阶级兴起,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自身开始日益受到重视,肖像画逐渐兴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利用解剖、透视和光线,来真正实现肖像画再现客观的真实,追求平衡、庄重、理性与逻辑,表现对人性的尊重和赞美,精确地刻画出人性的真实与深度。达·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等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双语教学成为体育系篮球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趋势。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对篮球专业学生就双语教学对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湖南高校体育系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客观阐述了双语教学对篮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心理素质以及裁判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语教学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篮球裁判水平,能促进篮球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双语教学
期刊
【摘要】:设计艺术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情感设计上来说它是从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包括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等层次。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情感一般规律来进行研究与分析,使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有意识激发人们某种情感,让设计作品更好地实现自身目的性的一种设计。本文从设计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对心理学视角下的设计艺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设计艺术;心理学
期刊
【摘要】:在传统初中思政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都是单维,且被动的形式,其主导权始终在教师手中,而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评价方法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当前其教师应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分析探究  前言:
期刊
【摘要】: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导,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问题。社会公平,作为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水平的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当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