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教师贯彻落实的重要“章程”,更成为有效课堂教学追寻的有效“法宝”。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我们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要想实现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在课堂有效讲解做足文章,下足工夫。本文作者以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为例,对有效讲解活动实施做简单的刍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不等式章节;有效讲解;浅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已成为教师贯彻落实的重要“章程”,更成为有效课堂教学追寻的有效“法宝”。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新”相对于旧版课改要求,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主体功效,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最大政绩和最终追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践行者,教师在数学每个章节、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和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有效讲解活动,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不等式章节是高中数学必修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架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我们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要想实现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在课堂有效讲解做足文章,下足功夫。鉴于此本人现以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为例,对有效讲解活动实施做简单的刍议。
一、 紧扣学生主体兴奋点,设置贴切适宜的教学场景
学生只有“身”与“心”全部浸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与教师遥相呼应、深入互动、同频共振。在不等式章节教学中同样具有此种表现。而笔者发现,不等式看似内容复杂、内涵深厚,但通过对其深层次的挖掘和研析,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现象都需要借助于“不等式”这一抓手进行有效的解决,其生活性、应用性显而易见。因此,教师要保证不等式章节讲解的“有效”,就必须紧扣高中生认知探究的“兴奋点”和“敏感区”,利用高中生对现实问题的“亲近度”,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或问题,并通过多媒体器材予以生动呈现,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保证课堂讲解之中师生深度配合。如“不等关系”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新知讲授的导入阶段,利用该节课的现实生活之美,将生活中高中生显而易见的“和糖水”的问题引入其中,向高中生提出“王明在家里和了一碗糖水,然后又往糖水中添加了一些糖,此时糖水变得更甜了,你能把这一现象用不等式进行表示吗?”的问题。高中生面对这一问题,感到好奇又有趣,和糖水的问题竟然涉及不等式的内容,由此激发和增强了高中生的探知欲望,促进高中生带着趣味、与教师一起带着疑惑深度参与其中,学习探知该节课数学知识点内容。
二、 抓住课堂教学双边性,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高中数学教师在不等式章节教学中,应将互动式教学方式融入其中,组织高中生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目标要求,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等双边互动,让高中生在深入互动中掌握知识要点,助推深入思维,提升学习效能。如“不等式的证明”第一课时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重点“比较法的意义和基本步骤”和难点“常见的变形技巧”以及目标要求“掌握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熟悉并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意义及基本步骤”等内容,在新知讲授时,采用互动式交流实践活动,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设置“求证2x2>x(x-2)-2”案例,组织高中生进行探析解答活动。
生: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活动。
师:引导高中生根据求证的案例,开展研究不等式的证明活动。
生:研究证明不等式,尝试完成问题。展示证明过程(证明内容略)。
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证明不等式的成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指出,通过确定差的符号,证明不等式的成立.这一方法,在前面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式子的大小、证明不等式性质就已经用过;通过求差將不等问题转化为恒等问题,将两个一般式子大小比较转化为一个一般式子与0的大小比较,使问题简化。
师:我们初步获得证明不等式成立的方法,他利用了哪些理论依据?
四、 把准高考考查规律性,强化高考试题的讲授训练
高中阶段学生都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表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必须按照高考政策的要求,掌握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探究分析活动,实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其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进程中,帮助和引导高中生掌握高考命题的方向以及考查的重难点,使得高中生能够“百战百胜”。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线性规划问题的解题步骤”以及“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知识点以及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抓住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向高中生指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组成部分,与实际问题解答紧密相联,在高考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的范围是平面区域的确定以及求最优解方面的问题。并且出示:“某旅行社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型车不多于A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多少元?”等模拟试题,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此知识点高考动态,提升学习效能。
以上是笔者根据新课改要求,对高中数学不等式有效讲解的初步认知和简述,还望同仁积极指证,共同为有效教学出力流汗,推动课堂教学深入前进。
参考文献:
[1] 孙雪飞.小议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12.
[2] 陆国毅.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五种有效性策略[J].广西教育,2016,23.
[3] 张晓玲.不等式章节中有效教学策略运用管窥[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z12.
[4] 庄琳.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不等式章节;有效讲解;浅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已成为教师贯彻落实的重要“章程”,更成为有效课堂教学追寻的有效“法宝”。众所周知,新课程的“新”相对于旧版课改要求,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主体功效,将学习能力培养作为最大政绩和最终追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直接践行者,教师在数学每个章节、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和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有效讲解活动,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不等式章节是高中数学必修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架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我们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教师要想实现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在课堂有效讲解做足文章,下足功夫。鉴于此本人现以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为例,对有效讲解活动实施做简单的刍议。
一、 紧扣学生主体兴奋点,设置贴切适宜的教学场景
学生只有“身”与“心”全部浸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与教师遥相呼应、深入互动、同频共振。在不等式章节教学中同样具有此种表现。而笔者发现,不等式看似内容复杂、内涵深厚,但通过对其深层次的挖掘和研析,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现象都需要借助于“不等式”这一抓手进行有效的解决,其生活性、应用性显而易见。因此,教师要保证不等式章节讲解的“有效”,就必须紧扣高中生认知探究的“兴奋点”和“敏感区”,利用高中生对现实问题的“亲近度”,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或问题,并通过多媒体器材予以生动呈现,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保证课堂讲解之中师生深度配合。如“不等关系”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新知讲授的导入阶段,利用该节课的现实生活之美,将生活中高中生显而易见的“和糖水”的问题引入其中,向高中生提出“王明在家里和了一碗糖水,然后又往糖水中添加了一些糖,此时糖水变得更甜了,你能把这一现象用不等式进行表示吗?”的问题。高中生面对这一问题,感到好奇又有趣,和糖水的问题竟然涉及不等式的内容,由此激发和增强了高中生的探知欲望,促进高中生带着趣味、与教师一起带着疑惑深度参与其中,学习探知该节课数学知识点内容。
二、 抓住课堂教学双边性,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不等式章节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高中数学教师在不等式章节教学中,应将互动式教学方式融入其中,组织高中生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目标要求,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等双边互动,让高中生在深入互动中掌握知识要点,助推深入思维,提升学习效能。如“不等式的证明”第一课时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重点“比较法的意义和基本步骤”和难点“常见的变形技巧”以及目标要求“掌握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熟悉并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意义及基本步骤”等内容,在新知讲授时,采用互动式交流实践活动,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师:设置“求证2x2>x(x-2)-2”案例,组织高中生进行探析解答活动。
生: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活动。
师:引导高中生根据求证的案例,开展研究不等式的证明活动。
生:研究证明不等式,尝试完成问题。展示证明过程(证明内容略)。
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证明不等式的成立,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生: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指出,通过确定差的符号,证明不等式的成立.这一方法,在前面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式子的大小、证明不等式性质就已经用过;通过求差將不等问题转化为恒等问题,将两个一般式子大小比较转化为一个一般式子与0的大小比较,使问题简化。
师:我们初步获得证明不等式成立的方法,他利用了哪些理论依据?
四、 把准高考考查规律性,强化高考试题的讲授训练
高中阶段学生都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表现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必须按照高考政策的要求,掌握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探究分析活动,实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其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进程中,帮助和引导高中生掌握高考命题的方向以及考查的重难点,使得高中生能够“百战百胜”。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线性规划问题的解题步骤”以及“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知识点以及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抓住近年来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向高中生指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组成部分,与实际问题解答紧密相联,在高考中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的范围是平面区域的确定以及求最优解方面的问题。并且出示:“某旅行社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600元/辆和2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型车不多于A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多少元?”等模拟试题,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此知识点高考动态,提升学习效能。
以上是笔者根据新课改要求,对高中数学不等式有效讲解的初步认知和简述,还望同仁积极指证,共同为有效教学出力流汗,推动课堂教学深入前进。
参考文献:
[1] 孙雪飞.小议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有效策略[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12.
[2] 陆国毅.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五种有效性策略[J].广西教育,2016,23.
[3] 张晓玲.不等式章节中有效教学策略运用管窥[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z12.
[4] 庄琳.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