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中国面临的突发性公共危机的一种重要类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阶段,另一方面是群体性事件演化主要的影响指标。其中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阶段又包括事前矛盾激化和孕育阶段、群体性事件开始后的演化阶段以及群体性事件后的影响阶段,群体性事件演化主要的影响指标有事件中聚集人群的规模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等。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演化机理;利益诉求
  一、群体性事件的演化阶段
  (一)事前矛盾激化和孕育阶段
  1.发起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发起人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当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時,就会发动群体性事件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2.发起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在受到侵害后,发起人大多首先会尝试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解决。而当这一途径无效后,发起人就会通过其他渠道产生公共影响来解决问题。
  3.决定采取群体性事件:在制造公共影响的动机产生后,行为主体面临关键权衡:是继续争取正常的渠道去解决,还是通过发动群体性事件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向政府施压让其解决问题。这一权衡主要是对两种解决渠道所产生的期望成本和收益的综合对比。“一旦行为主体认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问题或者期望收益远小于发动群体性事件的期望收益后,行为主体就有可能采取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开始后的演化阶段
  1.使用暴力前的群体性事件演化:①初始筹备阶段。在初始阶段,群体性事件表现为少数发起人的个人行为。这些行为一方面表现为发起人个体通过特定的活动向政府施压,以此引起政府的注意;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通过向外界发送信号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来加入群体性事件或以此来博取社会和大众的同情和理解。②核心参与者的加入。在发起人的信息传播和说服下,第一批核心参与者在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加入群体性事件。此过程就是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第一次扩大环节。③边缘加入者的加入。随着事件的扩大,事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一些边缘群体也会加入。这个阶段,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就变得混合复杂,其行为动机也有单纯的利益诉求变得多元复杂。在这一阶段,群体性事件逐渐扩大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并存在向暴力阶段转化的可能。
  2.使用暴力后的群体性事件演化:①使用暴力阶段。随着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发起人通过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事件得到更多的关注,其性质也由发起时单纯的利益诉求变成复杂动机的群体行为。如果事件演进到此,发起人或核心人员的利益诉求依然无法得到满足,那发起人或核心人员就会发动暴力来实现自己利益的,进而扩大社会影响以对政府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事件参与者组成复杂,偶发性事件或者任何参与主体的恶性行为,都有可能演化为暴力事件。至此,群体性事件正式转化为具有鲜明破坏性的非法事件。②政府干预后的事件结束阶段。一旦暴力事件发生后,不管事件出于什么原因,政府都会出面干预事件,制止暴力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整个事件从表面上看趋于结束,但其后续的影响仍旧通过不同的渠道产生持续的作用。
  (三)群体性事件后的影响阶段
  1.事后的媒介传播。在国内外,大众传媒都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和演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群体性事件从表面结束了,媒体就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渠道。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等各种信息会在社会中进一步进行交互传播。这种传播会产生两种效果:其一、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判断。第二、影响其他具有发动或参与群体性事件动机的社会群众,媒体的传播会强化或者削弱他们的意愿。
  2.当事人事后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曾经社会运动的组织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融入到正常的生活。比如其在群体性事件后,情感上容易有挫败感,工作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更会出现频繁的更换工作,此外在其日后的生活中,更倾向于重新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
  3.对其他潜在发动人群的影响。一方面,潜在人群可能会受到已经发生过的群体性事件的激励,学习其组织形式、发动方法;另一方面,政府的态度直接影响后续群体性事件发动人群的期望预定、行为选择,如果政府很容易妥协,在一定程度上就变相鼓励他们的此种行为,如果政府态度强硬,则会改变他们利益诉求的行为方式。
  4.对政府积累经验的影响。同样,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也在积累经验。通过把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演化规律、应对策略等为后续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打下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上积累经验,以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或者将群体性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群体性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
  (一)事件中聚集人數的规模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决定了群体性事件演化的程度
  群体性事件中聚集人数越多,结构越复杂,就越有可能使群体性事件恶化。且在此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就很难解决,因为处置类似事件需要调适的利益冲突相对复杂,达成共识、缓解矛盾就相对困难。反之,如果群体性事件聚集人数较少且结构相对简单,处置起来就相对容易。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除了直接利益相关人、相关政府部门之外,还存在第三方,其行为对事件演化有影响作用
  第三方的类型有中间调解人、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者、宗教团体、律师、国外媒体、地方黑恶势力等,他们对事件的发展起着催化作用。整个事件的持续过程,如果第三方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则有利于事件的缓解和和平解决。如第三方的中间调解人如果能够从全局出发,对双方进行妥协的调解,则有可能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或使群体性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反之,若第三方推波助澜,大肆传播谣言,会使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消息失去效力,大众因轻信谣言而恐慌,由此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三)政府应急管理的效力与突发性事件的演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任何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都有征兆,其发生往往都是长期量变累积的过程,因此防止由量变转化为质变最终发展为突发公共事件尤为重要。在此过程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潜伏阶段或出现征兆阶段,防范和阻止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另外,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要第一时间采取相关的措施,控制和消除正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尽最大努力将群体性事件的损失降至最低,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演化动力之一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左右群体性事件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一旦偶发性事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量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卷入,进一步推动信息的传播,将会使群体性事件“滚雪球”式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更加复杂,其参与动机更加多元。
  参考文献:
  [1] 何显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及其应急处置[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2.
  [2] 李忠信.群体性事件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59.
  [3] 何哲.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和治理策略——基于集体行为和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0(4):40-42.
  [4] 冯忠涛,吴庆华.浅谈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J].青年科学,2014(2):5-8.
  作者简介:何成祥(1992—),男,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关乎全人类的利益,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的内政外交。在中美关系中,中美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的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措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两国增进双边关系、提升战略互信,也使中美其他相关合作受到了损害,这势必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影响。美国气候政策的转变使中美气候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美气候合作的未来走向值得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陈宝琛是中国晚清史上的著名人物,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研究成果頗丰。但是,迄今为止,还未出现较为全面的有关陈宝琛研究综述的文章。本文对学术界关于陈宝琛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希望有助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  【关键词】:陈宝琛;晚清史;清流派  一、研究概况  陈宝琛是中国晚清史上的著名人物,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关于陈宝琛的研究成果颇多。作
期刊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尤为重要。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好人资政工作就要与时俱进,本文就政工人资干部如何做好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向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人资政工;企业;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是
期刊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日益成为高等学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对这类群体不仅需要经济资助,更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灵资助等,以助其成为心境良好的人。  【关键词】:贫困生;物质贫困;心灵资助;心境良好  案例简介  一个来自贫困家庭、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小徐(化名),今年5月份,在学校食堂捡到他人手机后,没有归还失主,而是一心想要据为己有。在失主报警,学校保安找到该生后,该生甚至振振有词说是自己运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遭破坏甚至逐渐消失的严重威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展会作为非遗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期刊
【摘要】:有色金属是当下新材料范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极高的科技发展协助的特殊性,同时也成为当下新材料发展中重要的研究重点。由于我国是有色金属材料的重要生产大国,但其有色金属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质量,安全等性能上仍有差距,需要我国不断地提高且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旨在根据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现状及应用范围,提出目前有色金属材料的局限性,并给予其应用现状提出发展出路。  【关键词】:有色金属
期刊
【摘要】: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因而深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做好会展的后勤保障工作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会展;后勤保障  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
期刊
【摘要】:传输技术是信息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通信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要素。传输技术用于组建传输网,而传输网络位于整个信息通信工程的最底层,也就是说各类业务和服务的开展都要依托于传输技术进行,作为通信工程业务开展的载体,发展和创新传输技术,提升网络的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网络运营商长期投入并且努力完善的重要任务。为保障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稳定、安全高效,并且在各项服务开展的过程中调度灵活、维护简便
期刊
【摘要】:乡村建设理论由梁漱溟提出并付诸实践,成为了19世纪30年代各种社会建设中一道靓丽风景线,在7年的实验中,乡村建设从发生到发展,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当时农村社会建设的一个模范。目前学术界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已浩如烟海,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视角,阐发新意,再认识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理论。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产生条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要基于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梁漱
期刊
【摘要】: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雄厚基础;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北移为天津港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不仅可为环渤海地区产品出口提供良好的海运港口和航空港口的支持,而且可以提高环渤海地区产品,尤其是其优势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加速环渤海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