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探究性学习中,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分散的知识网络化。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技巧 探究
生物新课标提出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要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包括现行的教科书上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现有知识积累,科学、技术、社会中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各种材料等。其二,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究。
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初中生物处于生物教学启蒙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思维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活动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验学习生物的过程,在实践中主动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实验时,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位来获取生物知识。笔者把它归纳为一看、二听、三摸、四尝、五思。
一看,是指用肉眼或借助于教学仪器进行观察感受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让学生认识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听,是指用耳朵或其它辅助工具通过听声音,帮助理解生物知识。如通过听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时发出的声音来理解刚毛的作用。
三摸,是指通过触摸来获取生物知识。如用手摸蚯蚓的腹部,感受刚毛的存在。
四尝,是用人的味觉器官来感知生物知识。如用口咀嚼饭粒,感觉有甜味,理解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五思,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它蕴含着什么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将一只蝗虫头胸部放入水中,另一只将胸腹部放入水中,看谁先死,思考蝗虫的呼吸。
2.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逼真的形式,能够实现大与小、静与动、快与慢、虚与实、平面与立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转换,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心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成心脏的立体图形以及心脏跳动、血液循环的动画过程,教師利用鼠标和键盘控制演示动画的快慢,心脏的跳动、局部的放大等来了解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物学现象等枯燥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如何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呢?
1.创设情景,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讲“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节时,可用“一生物科学家因海难而漂泊到一个绿树成荫,但荒芜人烟又无淡水的孤岛上,适逢这位生物科学家带了大量的塑料袋,一个月后,这位科学家获救了,试问:这位科学家是如何获取淡水的?这淡水是怎样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将蒸腾作用这一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模仿表演,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角色扮演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更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学习集体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如在上《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信息库》时,让学生表演小品“多莉找妈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知识落到了实处。
三、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1.应用板书,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如人的神经调节,概念多,知识点多而杂,学生难理解更难记忆,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板书是这样的:
从公式上还能很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③转化为⑤,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五化”法引导各要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并存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和相通的,各种方法的运用也是灵活多样的。正确应用“五化”法引导学生,一靠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二靠老师大脑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保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3]生物学通报.
[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学习 教学技巧 探究
生物新课标提出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要解决两大问题。其一,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它包括现行的教科书上的具体内容,教师和学生现有知识积累,科学、技术、社会中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各种材料等。其二,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究。
一、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初中生物处于生物教学启蒙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思维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活动主要是通过实验来完成的,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验学习生物的过程,在实践中主动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实验时,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位来获取生物知识。笔者把它归纳为一看、二听、三摸、四尝、五思。
一看,是指用肉眼或借助于教学仪器进行观察感受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让学生认识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听,是指用耳朵或其它辅助工具通过听声音,帮助理解生物知识。如通过听蚯蚓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时发出的声音来理解刚毛的作用。
三摸,是指通过触摸来获取生物知识。如用手摸蚯蚓的腹部,感受刚毛的存在。
四尝,是用人的味觉器官来感知生物知识。如用口咀嚼饭粒,感觉有甜味,理解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五思,是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它蕴含着什么生物知识。如通过观察将一只蝗虫头胸部放入水中,另一只将胸腹部放入水中,看谁先死,思考蝗虫的呼吸。
2.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逼真的形式,能够实现大与小、静与动、快与慢、虚与实、平面与立体、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转换,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对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上”心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成心脏的立体图形以及心脏跳动、血液循环的动画过程,教師利用鼠标和键盘控制演示动画的快慢,心脏的跳动、局部的放大等来了解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物学现象等枯燥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如何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呢?
1.创设情景,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讲“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节时,可用“一生物科学家因海难而漂泊到一个绿树成荫,但荒芜人烟又无淡水的孤岛上,适逢这位生物科学家带了大量的塑料袋,一个月后,这位科学家获救了,试问:这位科学家是如何获取淡水的?这淡水是怎样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将蒸腾作用这一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模仿表演,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角色扮演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更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学习集体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如在上《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信息库》时,让学生表演小品“多莉找妈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将知识落到了实处。
三、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1.应用板书,将复杂的知识条理化
如人的神经调节,概念多,知识点多而杂,学生难理解更难记忆,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板书是这样的:
从公式上还能很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③转化为⑤,能量转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五化”法引导各要素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并存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和相通的,各种方法的运用也是灵活多样的。正确应用“五化”法引导学生,一靠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二靠老师大脑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作保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3]生物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