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西方文化的侵入导致中华传统节日面临着被淡化的境况。面对这样的境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引入校园,通过有效地构建传统节日教育的共同体,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发展。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九年一贯制学校中传统节日课程的构建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传统节日;九年一贯制;学生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民族精神的根本。中华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是我国文化的灵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教师可以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引入校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传统节日课程并不一定要设置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讲授,由于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将教学活动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活动,进而对学生开展教学,端正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正确价值观。
一、小学低年级:开展游戏活动,徜徉文化之序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相继完成学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所以游戏一直以来都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为此,在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节日内容来开展游戏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深刻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比如,以“春节”为主题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时,为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音乐课程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富有乐趣的活动中,深刻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PPT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当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春节”的歌曲,并让学生学习演唱。随后,在音乐的烘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顺利接歌词”的游戏比赛,看看哪个学生接歌词接得最准,唱歌唱得最好,最后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显然,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教学时,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音乐课程相融合,并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兴趣,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二、小学中年级:运用实践活动,习得文化之种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九年一贯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操作能力,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并且对一些新鲜事物往往会存有好奇心,又迷惑不解,喜欢自己钻研。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教学时,可以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传统节日文化。
就拿“端午节”来说,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认识其来历和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将此节日课程的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剪纸,制作端午节香袋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陈述有关“端午节”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激发起学生认识“端午节”的热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拿起桌子上摆放好的红纸和剪刀,学习有关“端午节”的剪纸,在学习完剪紙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香袋的制作方法。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东西,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显而易见,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小工艺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习得传统节日文化。
三、小学高年级:使用媒体技术,砥砺文化素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教师对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心理发展的变化时期,在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摒弃原本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对小学高级年学生进行“中秋节”认知教学时,为了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就可以利用古诗中学到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时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引出中华传统节日的课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进行摘选,找到与“中秋节”有关的起源、发展等内容。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将自己搜索到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深化对“中秋节”的认识。
不难看出,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讲述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自主检索中,得到视觉上、思想上的冲击,从而更好地学习传统节日文化,促进自身文化意识的形成。
四、初中:借助问题教学,汲取民族之源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拥有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的大脑,会对事物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深挖其根本得出答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成熟,对中华传统节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还不是很深刻。为了能够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逐渐汲取民族文化之源。
例如,在对初中学生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重阳节”为例,融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借助各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懂得“尊敬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重阳节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它是如何演变过来的?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整合答案,从而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最后,教师还可以再次向学生进行提问“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要学会尊敬老人。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是复杂的系统教学课程,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与实践,才能够逐步完善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建,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勤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加强品格教育[J].教书育人,2019(10):9-10.
[2] 张明伟 .传统节日文化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9(06):245.
【关键词】传统节日;九年一贯制;学生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民族精神的根本。中华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洗礼,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是我国文化的灵魂,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教师可以将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引入校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传统节日课程并不一定要设置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讲授,由于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将教学活动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活动,进而对学生开展教学,端正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正确价值观。
一、小学低年级:开展游戏活动,徜徉文化之序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相继完成学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所以游戏一直以来都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为此,在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节日内容来开展游戏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深刻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比如,以“春节”为主题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时,为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音乐课程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富有乐趣的活动中,深刻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PPT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当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有关“春节”的歌曲,并让学生学习演唱。随后,在音乐的烘托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顺利接歌词”的游戏比赛,看看哪个学生接歌词接得最准,唱歌唱得最好,最后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显然,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教学时,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音乐课程相融合,并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兴趣,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二、小学中年级:运用实践活动,习得文化之种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九年一贯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而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操作能力,同时随着知识的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并且对一些新鲜事物往往会存有好奇心,又迷惑不解,喜欢自己钻研。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教学时,可以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传统节日文化。
就拿“端午节”来说,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认识其来历和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将此节日课程的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剪纸,制作端午节香袋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陈述有关“端午节”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激发起学生认识“端午节”的热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拿起桌子上摆放好的红纸和剪刀,学习有关“端午节”的剪纸,在学习完剪紙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香袋的制作方法。在上述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东西,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显而易见,在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制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小工艺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习得传统节日文化。
三、小学高年级:使用媒体技术,砥砺文化素养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教师对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心理发展的变化时期,在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摒弃原本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优化教学过程,顺应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对小学高级年学生进行“中秋节”认知教学时,为了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就可以利用古诗中学到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时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引出中华传统节日的课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进行摘选,找到与“中秋节”有关的起源、发展等内容。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将自己搜索到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从而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深化对“中秋节”的认识。
不难看出,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讲述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自主检索中,得到视觉上、思想上的冲击,从而更好地学习传统节日文化,促进自身文化意识的形成。
四、初中:借助问题教学,汲取民族之源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拥有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的大脑,会对事物产生疑问,并进行思考,深挖其根本得出答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成熟,对中华传统节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还不是很深刻。为了能够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逐渐汲取民族文化之源。
例如,在对初中学生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重阳节”为例,融合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借助各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懂得“尊敬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重阳节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重阳节的别称有哪些?它是如何演变过来的?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等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整合答案,从而使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最后,教师还可以再次向学生进行提问“在重阳节,你是如何做的?”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要学会尊敬老人。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节日课程是复杂的系统教学课程,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与实践,才能够逐步完善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建,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了解并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勤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加强品格教育[J].教书育人,2019(10):9-10.
[2] 张明伟 .传统节日文化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9(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