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摘要: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物理情境 提高兴趣 享受乐趣 高效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的空间狭小,与社会、生活实际接触少,造成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匮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纯粹地死学课本知识,以至于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果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能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新奇情境,让思维飞入物理境界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的平衡,引起“意外惊奇”的效果。当学生进入这种惊奇的情绪场景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思维也会迅速转移到物理课堂上来。
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先把漏斗口朝下放置,然后在漏斗中放入乒乓球,并用手托住球的底部,问学生:“如果我移开托球的手,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球会掉落下来。”我移开手,球果然掉落。当我再次把球放入漏斗后,又问学生:“如果我对着漏斗嘴用力向下吹气,移开手后,你猜乒乓球会怎么样?”学生回答:“球会下落得更快些。”当我再次移开手后,球不仅没有掉落,反而紧紧地吸附在漏斗里。看到这一现象,学生刚开始是面露惊奇,鸦雀无声,进而开始质疑,最后议论纷纷。这一出人意料的景象立刻激发了学生探寻“真谛”的好奇心,他们以迫切的心情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巧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只要有可能,教学法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发现。”在做完漏斗吹球实验之后,我创设了硬币“跳高”比赛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选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比赛,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争胜心,他们兴趣很高。比赛中,获胜同学飘飘然,不得要领的失败者不服输。正当获胜者高谈阔论吹气用力大小时,我及时给予了否定。这时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了各种疑问和猜想,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于是各种答案纷沓而至。在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吹起硬币的秘诀吗?”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点燃起来了。本节课我还创设了向上吹纸条、火焰漂移、轮船相吸等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乐意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究竟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了?”由于流体压强知识比较抽象,面对新问题,学生难免会感到困惑。于是在学生认为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境中,我做了如下引导:硬币与桌面间有一定缝隙,它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它上下方的空气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大气压强和压力相同吗?(相同)正是硬币受力平衡,它才会保持静止状态。当在它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跳起说明它受力不平衡,此时它上方和下方的空气又处于什么状态?是哪里的气压大呢?紧接着让学生猜想,便有了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诱发学生思索一些问题:(1)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2)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3)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像这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判断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更为主动、活泼,效率也更高。
四、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生活情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并且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节课,我通过视频让学生见识了龙卷风的威力,明白了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的作用,知道了赛车后尾翼的用途,弄清了体育比賽中香蕉球的成因,还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茅屋为何易被秋风吹破的物理原因。逼真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开一个又一个物理现象的神秘面纱时,他们不仅会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同时也会享受到探秘过程中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五、巧设合作情境,提高整体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又一基本理念。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使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让学生开展说一说(为什么鸟在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大风为什么能掀掉房顶?)、讲一讲(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想一想(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议一议(船长有罪吗?)、学一学(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赛车后尾翼的作用)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纷纷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情境 提高兴趣 享受乐趣 高效课堂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的空间狭小,与社会、生活实际接触少,造成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匮乏,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纯粹地死学课本知识,以至于思维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如果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能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新奇情境,让思维飞入物理境界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的平衡,引起“意外惊奇”的效果。当学生进入这种惊奇的情绪场景时,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思维也会迅速转移到物理课堂上来。
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先把漏斗口朝下放置,然后在漏斗中放入乒乓球,并用手托住球的底部,问学生:“如果我移开托球的手,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球会掉落下来。”我移开手,球果然掉落。当我再次把球放入漏斗后,又问学生:“如果我对着漏斗嘴用力向下吹气,移开手后,你猜乒乓球会怎么样?”学生回答:“球会下落得更快些。”当我再次移开手后,球不仅没有掉落,反而紧紧地吸附在漏斗里。看到这一现象,学生刚开始是面露惊奇,鸦雀无声,进而开始质疑,最后议论纷纷。这一出人意料的景象立刻激发了学生探寻“真谛”的好奇心,他们以迫切的心情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巧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只要有可能,教学法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发现。”在做完漏斗吹球实验之后,我创设了硬币“跳高”比赛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选派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比赛,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争胜心,他们兴趣很高。比赛中,获胜同学飘飘然,不得要领的失败者不服输。正当获胜者高谈阔论吹气用力大小时,我及时给予了否定。这时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了各种疑问和猜想,并展开热烈的讨论,于是各种答案纷沓而至。在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吹起硬币的秘诀吗?”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点燃起来了。本节课我还创设了向上吹纸条、火焰漂移、轮船相吸等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乐意积极主动地汲取新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究竟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了?”由于流体压强知识比较抽象,面对新问题,学生难免会感到困惑。于是在学生认为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心境中,我做了如下引导:硬币与桌面间有一定缝隙,它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它上下方的空气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大气压强和压力相同吗?(相同)正是硬币受力平衡,它才会保持静止状态。当在它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跳起说明它受力不平衡,此时它上方和下方的空气又处于什么状态?是哪里的气压大呢?紧接着让学生猜想,便有了方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诱发学生思索一些问题:(1)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2)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3)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像这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判断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更为主动、活泼,效率也更高。
四、巧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生活情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并且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节课,我通过视频让学生见识了龙卷风的威力,明白了火车站站台上的安全线的作用,知道了赛车后尾翼的用途,弄清了体育比賽中香蕉球的成因,还让学生了解了杜甫的茅屋为何易被秋风吹破的物理原因。逼真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揭开一个又一个物理现象的神秘面纱时,他们不仅会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同时也会享受到探秘过程中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五、巧设合作情境,提高整体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又一基本理念。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使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让学生开展说一说(为什么鸟在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大风为什么能掀掉房顶?)、讲一讲(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想一想(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议一议(船长有罪吗?)、学一学(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调系统、赛车后尾翼的作用)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纷纷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