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以女性被拐为题材,书写了农村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凋敝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在实写主要人物日常生活与言行的同时,作者在这些主要人物形象上留下了片虚白,意义也由此衍生。本文旨在解读老老爷、麻子婶、黑亮、蝴蝶四个主要人物,以此呈现作者在这四个人物形象上所寄托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老老爷 麻子婶 黑亮 蝴蝶 文化内涵
2016年,贾平凹出版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极花》。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贾平凹极为稔熟的陕甘乡土地之上。从《秦腔》开始,在贾平凹的笔下,西北黄土地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他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农村的风俗伦理体系在现代城市经济的冲击下逐渐都被变成一曲挽歌。在《极花》中,贾平凹以妇女被拐事件为题材,以农村中两性关系失衡为视点,描绘了农村生命力的凋敝。从作者对农村宗法社会逐渐消逝而产生的反思层面讲,揭露当下农村社会、农民生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是贾平凹自《秦腔》以来坚持书写的一个主要主题《极花》毫无例外的同属于这一主题谱系。但是,《极花》这部小说在整体中又具有混沌性。在这里,现实与虚幻的、意象与写实的、人性与非人性的、美好与残忍的、失落与坚守的概念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似是而非、说得清又说不清的世界。贾平凹在小说中呈现了两个时空:一个是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另一个是充满了神鬼乱怪、荒诞而又神秘的I!t~-。小说之所以形成如此的风格是因为贾平凹在《极花》中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象表意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与贾平凹的小说观念有关:“以水墨而文学,文学是水墨的。”众所周知,与西方再现性绘画美学理念不同,中国的水墨画是表现性的。它讲究意、象、镜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虚与实的关系,推崇象外之旨。整体上,《极花》以蝴蝶的视角讲述了圪梁村人人性的善与恶以及生命衰败的故事,但是具体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老爷、麻子婶、黑亮、蝴蝶身上,贾平凹一方面实写了这些人物的日常言行,另一方面却在这些人物的背后留下了一片虚白,意义也由此衍生出来。本文将重点解读老老爷、麻子婶、黑亮、蝴蝶这四位人物身上的象外之旨,以此探讨这片神秘、荒诞土地上生命的存在法则、背负的重量以及作者的寄寓。
一、民间文化价值的坚守者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间社会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与文化模式。老老爷自身的存在就是古老的民间文化的表征。对老老爷而言,天空中的星空布局对应着地上的地理空间,每颗星对应着地上的每一个人,星出星陨代表着人的生生死死。当他得知上过初中的蝴蝶没有学过星空图与地理空间之间联系的知识时,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因为蝴蝶接受的是现代教育,而老老爷的时空观念是前現代的,甚至是原始的,这样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教育、现代人的认知方式是格格不入的。老老爷的认知方式是天、人、地三者的合一,这种认知方式不仅将人而且还将天与地中的存在物都看作有灵性的生命体,并且这些生命体是相互联系着的。天地间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对人世间事情的预示、警示或是象征。老老爷对自身的存在与圪梁村之间的联系有着清醒的定位与认识。老老爷去捉蝎子,从坡上滚下来,面对黑亮爹的关怀,老老爷说道:“我死不了的,村子成了这个样子了,阎王也不会让我死的”。他向黑亮爹解释王保宗的母亲为何在为王保宗讨到媳妇的那年冬天过世和刘全喜的爹为何在给儿子建了新窑的一年后过世的原因时,说道:“他们都没用了么。人要是活着没用了,这世上就不留你了”。换句话说,老老爷活着就是为了对村子有用,而圪梁村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在现代城市经济的冲击下,人口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留守在村子里的青年男子大都娶不到妻子,进而影响村子里人口的繁殖。人丁兴旺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孜孜以求的事情,它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繁荣。而在圪梁村,人口无法正常的繁殖意味着村子日趋的自然消亡,这一打击是致命的。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流失,维系村庄的伦理价值规范被严重打破了,买妻、抢妻、兄弟共妻、对女性(蝴蝶)的性暴力侵犯在这所村庄里都发生着。老老爷窑门口长着一片葫芦架,老老爷对葫芦的料理极为精心,葫芦架上的葫芦都用圆的方的木盒子包着,葫芦上分别印着德、仁、孝等字样。日后,老老爷将这些承载着好运的葫芦送给村里的年轻人们,而只有黑亮接受了老老爷的葫芦,不久,蝴蝶怀孕了。村里走山(地震)时,老老爷怀里抱着的是三个葫芦。将葫芦与生育联系起来是一种原始性的思维,在一些民间神话中,都有葫芦生人的故事。老老爷给村里人起名如马德有、王仁昭、杨庆智、杨庆德、梁尚义、刘孝隆等。老老爷将德孝仁爱、信义仁爱写在葫芦上,也以此命名村里的每一个人,葫芦与人对应。老老爷更是希望将这些字义里所承载的伦理价值规范赋予村中的每一个人。老老爷认为不起名这个村子百年后就没有了,所谓厚德载物,只有积善行德才能得到天神的护佑,从而延续村子的生命。老老爷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方式延续村里生命的繁殖与村子的存在。在老老爷的世界里,星辰、葫芦、皮影戏(安神)这些客观存在物不仅仅是客体,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的存在。与此同时,老老爷恪守着儒家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是中国千百年来文明对人的规约。在乡土社会里,儒家伦理与农民敬天畏神、万物有灵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在前现代,中国的农民就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主导下行动着、生活着。而今,在无神论(1949年后,圪梁村中的寺庙被毁,和尚被迫还俗)和现代经济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老老爷成了民间文化与生存方式的孤独守望者。
二、在痛苦中寻找神迹
在贫穷的乡土社会,人如动物般生存着。黑亮的母亲因为干净而有灵性,因此能挖到最多的极花,能旺夫旺家,这样的女性在乡土社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她们是劳作、生育、发泄(性与暴力)的工具。麻子婶在圪梁村里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对麻子婶而言,生活中缺了什么都不能缺了剪子和纸。在民间,剪纸具有神奇的功效,它可以驱鬼祭神。村里有解决不了的人事纠纷时,有人便在麻子婶面前赌咒发誓,因为麻子婶代表神。为了给蝴蝶招魂,黑家请来麻子婶剪贴小红人,从这以后,被拐进黑家的蝴蝶逐渐安分下来。为什么麻子婶剪的纸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从麻子婶对自身经历的自叙与黑亮的补叙中,麻子婶悲惨的生活经历可以大致地勾勒出来。麻子婶一生跟过三个男人。第一个是盐商,麻子婶十四岁被盐商糟蹋,做了盐商的小老婆后,被盐商的大老婆虐待,生下孩子后就跑了。第二个男人是当兵的,当兵的对麻子婶不错,麻子婶也为他生了个孩子,但是适逢战乱年代,当兵的踪迹不定,命也如草芥,加上天灾大旱,孩子也在逃难的途中死去。第三个是圪梁村的半语子,麻子婶逃难至圪梁村后嫁给了半语子,半语子时常家暴麻子婶,麻子婶不知被谁迷奸生了个怪胎也没有成活,从此麻子婶害怕了生育,在村里的神树——槐树下遇见了一位老婆婆,拜老婆婆为师学会了剪纸。生活的贫苦、婚姻的不幸、生育的痛苦在麻子婶身心上留下了不可言说的创伤。麻子婶向蝴蝶简单地叙述完自己的经历后,笑了,笑得脸上只有一张嘴。蝴蝶从麻子婶这一笑中认识到麻子婶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关键词:老老爷 麻子婶 黑亮 蝴蝶 文化内涵
2016年,贾平凹出版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极花》。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贾平凹极为稔熟的陕甘乡土地之上。从《秦腔》开始,在贾平凹的笔下,西北黄土地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他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农村的风俗伦理体系在现代城市经济的冲击下逐渐都被变成一曲挽歌。在《极花》中,贾平凹以妇女被拐事件为题材,以农村中两性关系失衡为视点,描绘了农村生命力的凋敝。从作者对农村宗法社会逐渐消逝而产生的反思层面讲,揭露当下农村社会、农民生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是贾平凹自《秦腔》以来坚持书写的一个主要主题《极花》毫无例外的同属于这一主题谱系。但是,《极花》这部小说在整体中又具有混沌性。在这里,现实与虚幻的、意象与写实的、人性与非人性的、美好与残忍的、失落与坚守的概念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似是而非、说得清又说不清的世界。贾平凹在小说中呈现了两个时空:一个是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另一个是充满了神鬼乱怪、荒诞而又神秘的I!t~-。小说之所以形成如此的风格是因为贾平凹在《极花》中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象表意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与贾平凹的小说观念有关:“以水墨而文学,文学是水墨的。”众所周知,与西方再现性绘画美学理念不同,中国的水墨画是表现性的。它讲究意、象、镜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虚与实的关系,推崇象外之旨。整体上,《极花》以蝴蝶的视角讲述了圪梁村人人性的善与恶以及生命衰败的故事,但是具体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老老爷、麻子婶、黑亮、蝴蝶身上,贾平凹一方面实写了这些人物的日常言行,另一方面却在这些人物的背后留下了一片虚白,意义也由此衍生出来。本文将重点解读老老爷、麻子婶、黑亮、蝴蝶这四位人物身上的象外之旨,以此探讨这片神秘、荒诞土地上生命的存在法则、背负的重量以及作者的寄寓。
一、民间文化价值的坚守者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间社会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与文化模式。老老爷自身的存在就是古老的民间文化的表征。对老老爷而言,天空中的星空布局对应着地上的地理空间,每颗星对应着地上的每一个人,星出星陨代表着人的生生死死。当他得知上过初中的蝴蝶没有学过星空图与地理空间之间联系的知识时,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因为蝴蝶接受的是现代教育,而老老爷的时空观念是前現代的,甚至是原始的,这样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教育、现代人的认知方式是格格不入的。老老爷的认知方式是天、人、地三者的合一,这种认知方式不仅将人而且还将天与地中的存在物都看作有灵性的生命体,并且这些生命体是相互联系着的。天地间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对人世间事情的预示、警示或是象征。老老爷对自身的存在与圪梁村之间的联系有着清醒的定位与认识。老老爷去捉蝎子,从坡上滚下来,面对黑亮爹的关怀,老老爷说道:“我死不了的,村子成了这个样子了,阎王也不会让我死的”。他向黑亮爹解释王保宗的母亲为何在为王保宗讨到媳妇的那年冬天过世和刘全喜的爹为何在给儿子建了新窑的一年后过世的原因时,说道:“他们都没用了么。人要是活着没用了,这世上就不留你了”。换句话说,老老爷活着就是为了对村子有用,而圪梁村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在现代城市经济的冲击下,人口外流的现象非常严重,留守在村子里的青年男子大都娶不到妻子,进而影响村子里人口的繁殖。人丁兴旺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孜孜以求的事情,它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繁荣。而在圪梁村,人口无法正常的繁殖意味着村子日趋的自然消亡,这一打击是致命的。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流失,维系村庄的伦理价值规范被严重打破了,买妻、抢妻、兄弟共妻、对女性(蝴蝶)的性暴力侵犯在这所村庄里都发生着。老老爷窑门口长着一片葫芦架,老老爷对葫芦的料理极为精心,葫芦架上的葫芦都用圆的方的木盒子包着,葫芦上分别印着德、仁、孝等字样。日后,老老爷将这些承载着好运的葫芦送给村里的年轻人们,而只有黑亮接受了老老爷的葫芦,不久,蝴蝶怀孕了。村里走山(地震)时,老老爷怀里抱着的是三个葫芦。将葫芦与生育联系起来是一种原始性的思维,在一些民间神话中,都有葫芦生人的故事。老老爷给村里人起名如马德有、王仁昭、杨庆智、杨庆德、梁尚义、刘孝隆等。老老爷将德孝仁爱、信义仁爱写在葫芦上,也以此命名村里的每一个人,葫芦与人对应。老老爷更是希望将这些字义里所承载的伦理价值规范赋予村中的每一个人。老老爷认为不起名这个村子百年后就没有了,所谓厚德载物,只有积善行德才能得到天神的护佑,从而延续村子的生命。老老爷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方式延续村里生命的繁殖与村子的存在。在老老爷的世界里,星辰、葫芦、皮影戏(安神)这些客观存在物不仅仅是客体,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的存在。与此同时,老老爷恪守着儒家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是中国千百年来文明对人的规约。在乡土社会里,儒家伦理与农民敬天畏神、万物有灵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在前现代,中国的农民就在这种思维模式的主导下行动着、生活着。而今,在无神论(1949年后,圪梁村中的寺庙被毁,和尚被迫还俗)和现代经济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老老爷成了民间文化与生存方式的孤独守望者。
二、在痛苦中寻找神迹
在贫穷的乡土社会,人如动物般生存着。黑亮的母亲因为干净而有灵性,因此能挖到最多的极花,能旺夫旺家,这样的女性在乡土社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她们是劳作、生育、发泄(性与暴力)的工具。麻子婶在圪梁村里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对麻子婶而言,生活中缺了什么都不能缺了剪子和纸。在民间,剪纸具有神奇的功效,它可以驱鬼祭神。村里有解决不了的人事纠纷时,有人便在麻子婶面前赌咒发誓,因为麻子婶代表神。为了给蝴蝶招魂,黑家请来麻子婶剪贴小红人,从这以后,被拐进黑家的蝴蝶逐渐安分下来。为什么麻子婶剪的纸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从麻子婶对自身经历的自叙与黑亮的补叙中,麻子婶悲惨的生活经历可以大致地勾勒出来。麻子婶一生跟过三个男人。第一个是盐商,麻子婶十四岁被盐商糟蹋,做了盐商的小老婆后,被盐商的大老婆虐待,生下孩子后就跑了。第二个男人是当兵的,当兵的对麻子婶不错,麻子婶也为他生了个孩子,但是适逢战乱年代,当兵的踪迹不定,命也如草芥,加上天灾大旱,孩子也在逃难的途中死去。第三个是圪梁村的半语子,麻子婶逃难至圪梁村后嫁给了半语子,半语子时常家暴麻子婶,麻子婶不知被谁迷奸生了个怪胎也没有成活,从此麻子婶害怕了生育,在村里的神树——槐树下遇见了一位老婆婆,拜老婆婆为师学会了剪纸。生活的贫苦、婚姻的不幸、生育的痛苦在麻子婶身心上留下了不可言说的创伤。麻子婶向蝴蝶简单地叙述完自己的经历后,笑了,笑得脸上只有一张嘴。蝴蝶从麻子婶这一笑中认识到麻子婶是个没心没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