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约翰·威尔斯先生作为一名汉学家,不仅给我们诠释了不一样的中国,也对全球其他地区的历史作了很好的诠释。威尔斯先生的全球史使我们对历史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给了我们对1688年不一样的记忆。
关键词:1688年;小约翰·威尔斯;中国
小约翰·威尔斯是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 1936年出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曾师从费正清先生。以研究中国明清史和荷兰、葡萄牙殖民史见长。朱孝远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威尔斯是一个历史建筑的雕刻大家,他以独特的‘造型美’自己展现自己,这样,就以一颗质朴的心,为一种更具深度的艺术风格铺下道路。”
在他的《1688年的全球史》中,我们感受到他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阐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历史。“从威尔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最大程度的和谐与智性的明晰,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赞叹令人心生敬意。”作者以横向的视角对世界五大洲进行了叙述,仿佛太阳从东方升起再到落下,我们就欣赏了全球的风景,仿佛沉浸在一座历史的大观园中,令人流连。那么作者为什么非得选取1688年这一年作为叙事年呢?巴洛克曾在序中这样说道:“科学的兴起;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政府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的著作和出版,其中一些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城市人口,另一些则是高度私人化的写作,仅供特殊人群阅读,还有一些作品是对主要宗教的教义加以重新地阐释;对奴隶制度和女性附属地位的反对。”也许这就是作者选取1688年的原因。
一、全球史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伴随着经济的驱使,历史文化的研究也由原来的“欧洲中心论”等逐渐趋于全球史观。对全世界的历史的研究,驱动了全球史观的诞生,可以说:“全球史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世界史不是地区史和国别史的汇编。世界史主要研究“世界怎样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因此,“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吴于廑先生曾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吴齐本《世界史》教材的总序中,将世界通史规定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就拿拉丁美洲来讲,“由于拉丁美洲的历史同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欧洲史、非洲史以及其他许多民族与地区的历史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应该在全球史的宏观背景下描述拉美地区各国、各地的历史”。全球史观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一种以全球为视角来研究具体历史的方法。
二、《1688年的全球史》展现的历史
小约翰·威尔斯更多的是依据原有的材料,发挥个人的想象,使得原有枯燥无味的史料多了一些鲜活的东西在里面,令读者仿佛回到了17世纪的节点,仿佛置身其中体会17世纪的人文与风情,仿佛在感慨世界变化如此之快。
把视野放到美洲,仿佛听到了欧洲人在拯救美洲人时所发出的号召,欧洲人,尤其是西班牙人,带着他们的真诚与善良来到美洲,甚至于西班牙国王常常会宣称,“他之所以统治美洲人,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灵魂”。可是他却不遗余力地压榨着当地的财富,压迫着美洲的土著居民,美洲人也只是服务于宗主国而已。在1688年的世界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仍然对炼金术怀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常常声称推动自己的动力来自哲学,而非对黄金的贪婪。正因为美洲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夏洛克”开始兴起,旨在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传承他们的艺术与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威尔斯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在明清政权更迭时,文化难免产生冲突,威尔斯先生通过对王夫之和石涛两位明朝遗老的叙述,生动阐述了他的概念里对中国文化的解读。
那么威尔斯先生所理解的孔圣人的文化应该是怎样的?在明亡后,王夫之作为被颠覆王朝的旧臣,他拒绝为新政权效命。穷则独善其身,王夫之做到了,可能这也是威尔斯先生对王夫之的骨气的解读,或许是对传承已久的儒士的一种精神解读。威尔斯先生对王夫之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在王夫之潜心做学问之时,他巧妙地发现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王夫之的著作《周易外传》中,他发现了王夫之与儒家对远古时代的崇尚思想彻底决裂,这或许也是当时大潮流的改变,也或许是士人的观念趋向转变。
读着小约翰·威尔斯的《1688年的全球史》,仿佛是在倾听着一位老者讲述着那年的故事,给了我们全新的理念;仿佛是在沐浴那年的阳光,增添我们关于那年的不一样的记忆;又仿佛在为那年写诗,书写不一样的篇章。1688年,一个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那年的事,我们通过小约翰·威尔斯的《1688年的全球史》会有不一样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英)小约翰·威尔斯.1688 年的全球史[M].赵 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1688年;小约翰·威尔斯;中国
小约翰·威尔斯是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 1936年出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曾师从费正清先生。以研究中国明清史和荷兰、葡萄牙殖民史见长。朱孝远教授曾这样评价道:“威尔斯是一个历史建筑的雕刻大家,他以独特的‘造型美’自己展现自己,这样,就以一颗质朴的心,为一种更具深度的艺术风格铺下道路。”
在他的《1688年的全球史》中,我们感受到他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阐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历史。“从威尔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最大程度的和谐与智性的明晰,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赞叹令人心生敬意。”作者以横向的视角对世界五大洲进行了叙述,仿佛太阳从东方升起再到落下,我们就欣赏了全球的风景,仿佛沉浸在一座历史的大观园中,令人流连。那么作者为什么非得选取1688年这一年作为叙事年呢?巴洛克曾在序中这样说道:“科学的兴起;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政府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数量巨大、形式多样的著作和出版,其中一些作品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城市人口,另一些则是高度私人化的写作,仅供特殊人群阅读,还有一些作品是对主要宗教的教义加以重新地阐释;对奴隶制度和女性附属地位的反对。”也许这就是作者选取1688年的原因。
一、全球史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伴随着经济的驱使,历史文化的研究也由原来的“欧洲中心论”等逐渐趋于全球史观。对全世界的历史的研究,驱动了全球史观的诞生,可以说:“全球史观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世界史不是地区史和国别史的汇编。世界史主要研究“世界怎样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因此,“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吴于廑先生曾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吴齐本《世界史》教材的总序中,将世界通史规定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就拿拉丁美洲来讲,“由于拉丁美洲的历史同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欧洲史、非洲史以及其他许多民族与地区的历史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应该在全球史的宏观背景下描述拉美地区各国、各地的历史”。全球史观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一种以全球为视角来研究具体历史的方法。
二、《1688年的全球史》展现的历史
小约翰·威尔斯更多的是依据原有的材料,发挥个人的想象,使得原有枯燥无味的史料多了一些鲜活的东西在里面,令读者仿佛回到了17世纪的节点,仿佛置身其中体会17世纪的人文与风情,仿佛在感慨世界变化如此之快。
把视野放到美洲,仿佛听到了欧洲人在拯救美洲人时所发出的号召,欧洲人,尤其是西班牙人,带着他们的真诚与善良来到美洲,甚至于西班牙国王常常会宣称,“他之所以统治美洲人,是为了拯救他们的灵魂”。可是他却不遗余力地压榨着当地的财富,压迫着美洲的土著居民,美洲人也只是服务于宗主国而已。在1688年的世界里,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仍然对炼金术怀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常常声称推动自己的动力来自哲学,而非对黄金的贪婪。正因为美洲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夏洛克”开始兴起,旨在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以传承他们的艺术与文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威尔斯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在明清政权更迭时,文化难免产生冲突,威尔斯先生通过对王夫之和石涛两位明朝遗老的叙述,生动阐述了他的概念里对中国文化的解读。
那么威尔斯先生所理解的孔圣人的文化应该是怎样的?在明亡后,王夫之作为被颠覆王朝的旧臣,他拒绝为新政权效命。穷则独善其身,王夫之做到了,可能这也是威尔斯先生对王夫之的骨气的解读,或许是对传承已久的儒士的一种精神解读。威尔斯先生对王夫之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在王夫之潜心做学问之时,他巧妙地发现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王夫之的著作《周易外传》中,他发现了王夫之与儒家对远古时代的崇尚思想彻底决裂,这或许也是当时大潮流的改变,也或许是士人的观念趋向转变。
读着小约翰·威尔斯的《1688年的全球史》,仿佛是在倾听着一位老者讲述着那年的故事,给了我们全新的理念;仿佛是在沐浴那年的阳光,增添我们关于那年的不一样的记忆;又仿佛在为那年写诗,书写不一样的篇章。1688年,一个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那年的事,我们通过小约翰·威尔斯的《1688年的全球史》会有不一样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英)小约翰·威尔斯.1688 年的全球史[M].赵 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2]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