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在陈珍国老师物理教师基地即将结束之时,大家曾经开玩笑地对陈老师说:“等这期基地活动结束的时候,让我们留级吧,集体留级!”虽是玩笑,但作为学员的我也时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希望陈老师的基地活动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跟着陈老师在基地学习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而充实,更重要的是,陈老师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教育梦想之窗。
第一次参加陈珍国老师的物理教师基地活动时,我就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折服。陈老师以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指导经验、透彻的学科解析、严谨的科研意识,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学员。不仅如此,陈老师给学员们带来的是一次“特别”的基地活动体验。首先,是基地特别的定位。陈老师基于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五大缺失,即“专业精神引领缺失,多维資源支持缺失,成长路径揭示缺失,成长团队砥砺缺失,成长幸福体验缺失”提出了对基地的定位:导师指导下的合作共同体。在合作共同体中,学员间合作及导师与学员间的合作,使得每一位学员得到发展,进而使整个团队得到提升。其次,整个活动过程伴随着陈老师一次次用心所做的“特别”的设计。比如,他要求学员们从几幅图片中挑选出一张自己喜欢的,并对图片中呈现的内容进行解读,解读要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特点,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对基地活动的期望。每位学员陈述着各自的观点,大家的理念相互碰撞着,迸射出串串火花,激发了无尽的思考。至今,还时常记起我挑选的那张“眼睛”的图片。它像是孩子们的眼睛,我能否读懂这双眼睛?我该如何去读懂这一双双眼睛?又该如何带领他们发现看见并走进那美妙的物理世界?它像是期待和关注着我成长的眼睛,又怎能让他们失望?它还像是我自己的眼睛,如何让它看得更广、更远、更深,那是我要努力的目标。
第一次基地活动使学员们感到身为人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在大家心中播种了梦想的种子,激励我们在育人之路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的过程中,陈老师一直指引、校正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基地活动中,陈老师要求每位学员上一节展示课,并帮助我们进行教学诊断。经历了这段实践,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层面上。虽然在备课时考虑了学情,但更多考虑的还是如何去教。尤其在准备公开课时,想着的是如何把课上热闹,如何把课上出新意来。课后思考:一堂表面热闹的课,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吗?学生在热闹中学到知识了吗?这样的热闹是学生需要的吗?回想在听课时,我习惯的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反应。听完课后,更是从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问题,都在诊断中暴露无遗。好在陈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剂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药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以学评教、互动发展。”在药方的调理下,如今我们的课堂,正从“有效教学”向“有效学习”转变着。
“好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陈老师如是说,亦是如此做的。根据学员们的需要,陈老师特地请来各方面的专家,为我们开设讲座,提供教学、科研方面的支持。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能够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大家很珍惜,也很享受这样的机会。刘齐煌老师对好课要素的介绍,使我们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课,思索着如何向“好课”靠进。有关科研课题研究的准备与设计、科研课题的选题、科研软件的应用等报告,使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准备流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课题设计的注意点有了较深的体会,并对科研软件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补充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学员们在这个强大的导师团队的支持下,开始了努力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其间,有6位学员通过了区级课题的申报。这些成绩和进步,离不开陈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正如陈老师所说,这种环境中除了导师与学员间的互动,还有学员之间的互动。第一次活动时,陈老师就定了个规矩:每次活动中,要求每个人都讲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得与别人不同。开始,大家总是担心自己观点不够成熟,想着往后拖一点,再拖一点。结果,轮到最后一个的,不但得讲,还得讲出新意,难度更高了。逐渐地,大家开始面对现实,有观点就直接亮出来。之后,同伴表述的观点与自己不一样或产生共鸣时,也会“插”上几句。交流与讨论问题逐渐变成一种常态,变成一种习惯。有一次导师因有事提前离开,大家仍兴致不减,又争论了好一会儿,结束时一看表,才发现已经快到6点了。讨论时,闪现的灵感、飞泻的思绪常常使学员们沉浸其中。今天,再回过头看去,才知道这位“严师”的良苦用心。陈老师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环境,一种可以共享智慧、互相促进、合作成长的环境。在这个团队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我这样才从教几年的新教师;有初中教师,也有高中教师;有在重点中学任教的教师,也有在普通中学任教的教师;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大家各有所长,就像不同的乐手,奏响同一支交响乐。在专业团队的砥砺中,每一个乐手力求达到各自最佳的状态,整个乐团达到最佳的状态,进而奏响最动听的乐曲,这是导师的最大期望,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就是这样一位导师,怀揣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智慧,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教育梦想之窗。在陈珍国老师的指导下,梦想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
第一次参加陈珍国老师的物理教师基地活动时,我就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折服。陈老师以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指导经验、透彻的学科解析、严谨的科研意识,深深吸引着每一位学员。不仅如此,陈老师给学员们带来的是一次“特别”的基地活动体验。首先,是基地特别的定位。陈老师基于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五大缺失,即“专业精神引领缺失,多维資源支持缺失,成长路径揭示缺失,成长团队砥砺缺失,成长幸福体验缺失”提出了对基地的定位:导师指导下的合作共同体。在合作共同体中,学员间合作及导师与学员间的合作,使得每一位学员得到发展,进而使整个团队得到提升。其次,整个活动过程伴随着陈老师一次次用心所做的“特别”的设计。比如,他要求学员们从几幅图片中挑选出一张自己喜欢的,并对图片中呈现的内容进行解读,解读要结合自己的经历与特点,介绍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规划以及对基地活动的期望。每位学员陈述着各自的观点,大家的理念相互碰撞着,迸射出串串火花,激发了无尽的思考。至今,还时常记起我挑选的那张“眼睛”的图片。它像是孩子们的眼睛,我能否读懂这双眼睛?我该如何去读懂这一双双眼睛?又该如何带领他们发现看见并走进那美妙的物理世界?它像是期待和关注着我成长的眼睛,又怎能让他们失望?它还像是我自己的眼睛,如何让它看得更广、更远、更深,那是我要努力的目标。
第一次基地活动使学员们感到身为人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在大家心中播种了梦想的种子,激励我们在育人之路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我们向目标努力奋进的过程中,陈老师一直指引、校正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在基地活动中,陈老师要求每位学员上一节展示课,并帮助我们进行教学诊断。经历了这段实践,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层面上。虽然在备课时考虑了学情,但更多考虑的还是如何去教。尤其在准备公开课时,想着的是如何把课上热闹,如何把课上出新意来。课后思考:一堂表面热闹的课,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吗?学生在热闹中学到知识了吗?这样的热闹是学生需要的吗?回想在听课时,我习惯的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反应。听完课后,更是从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问题,都在诊断中暴露无遗。好在陈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剂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药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以学评教、互动发展。”在药方的调理下,如今我们的课堂,正从“有效教学”向“有效学习”转变着。
“好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陈老师如是说,亦是如此做的。根据学员们的需要,陈老师特地请来各方面的专家,为我们开设讲座,提供教学、科研方面的支持。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能够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大家很珍惜,也很享受这样的机会。刘齐煌老师对好课要素的介绍,使我们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课,思索着如何向“好课”靠进。有关科研课题研究的准备与设计、科研课题的选题、科研软件的应用等报告,使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准备流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课题设计的注意点有了较深的体会,并对科研软件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补充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学员们在这个强大的导师团队的支持下,开始了努力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其间,有6位学员通过了区级课题的申报。这些成绩和进步,离不开陈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正如陈老师所说,这种环境中除了导师与学员间的互动,还有学员之间的互动。第一次活动时,陈老师就定了个规矩:每次活动中,要求每个人都讲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得与别人不同。开始,大家总是担心自己观点不够成熟,想着往后拖一点,再拖一点。结果,轮到最后一个的,不但得讲,还得讲出新意,难度更高了。逐渐地,大家开始面对现实,有观点就直接亮出来。之后,同伴表述的观点与自己不一样或产生共鸣时,也会“插”上几句。交流与讨论问题逐渐变成一种常态,变成一种习惯。有一次导师因有事提前离开,大家仍兴致不减,又争论了好一会儿,结束时一看表,才发现已经快到6点了。讨论时,闪现的灵感、飞泻的思绪常常使学员们沉浸其中。今天,再回过头看去,才知道这位“严师”的良苦用心。陈老师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环境,一种可以共享智慧、互相促进、合作成长的环境。在这个团队中,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我这样才从教几年的新教师;有初中教师,也有高中教师;有在重点中学任教的教师,也有在普通中学任教的教师;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也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大家各有所长,就像不同的乐手,奏响同一支交响乐。在专业团队的砥砺中,每一个乐手力求达到各自最佳的状态,整个乐团达到最佳的状态,进而奏响最动听的乐曲,这是导师的最大期望,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就是这样一位导师,怀揣教育理想,充满教育智慧,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教育梦想之窗。在陈珍国老师的指导下,梦想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