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改革红利:一个量化空间分析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一个包含制度约束的空间均衡模型,本文对中国城镇化改革红利进行量化分析,利用中国城市古城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结合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估计发现,中国城市集聚经济的规模弹性约0.17,集聚成本的规模弹性约0.33;以流动人口落户意愿作为制度约束的替代指标,设计三类反事实分析均发现,降低制度约束水平能够明显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乡效率,从而提高总体收入和福祉水平。其中,消除制度约束并设置最大城市规模为3000万人时,城区总人口增长10.01%,城区人均收入提高3.21%,农村总人口相应减少7.57%,农村人均收入提高2.79%。为实现城镇化改革红利,应科学落实人地挂钩、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都市圈同城化,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集聚经济、降低集聚成本。
其他文献
农药包装容量的信号显示功能和行为经济学意义,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不同于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土地经营规模和社会化服务等影响农户农药用量的因素,本文试图打开农药包装容量的“黑箱”,通过分析包装容量对农药用量的影响机理,揭示减少农药用量的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药大容量包装能够显著增加农户的农药用量。第二,农药包装容量的功能专用性、质量可靠性、储存风险性信号显示,通过作用于农户用药行为规范化程度影响农药
<正>统计图包含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和直方图等,它们对不同的研究对象以不同形式描述,展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统计图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重点,更是各地中考的必考知识点.本文从课本例题出发,带你捋一捋解统计图信息问题的三个要素.解统计图信息问题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寻找统计图中样本数据的总数(即样本容量),第二个要素,就是寻找统计图中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即频数),
期刊
疫情时代的媒体形象塑造是全球性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产物。媒体通过“平台入局的创新合作模式”和“直播赋能的发展新思路”,构建了消费议程下“合作+互动”双重元素相互作用的传播新模式,从而实现严肃性与趣味性并存的立体化格局。文章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如何从受众、消费、互动三方面重构传媒生态圈,怎样使媒体、受众和政府三者形成合力,提升媒体应对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能力。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传播学、
当前,竞争已经深入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高效的管理对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强组织机构的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两级管理体系,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在科研院所的民品业务管理中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对科研院所民品两级经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流程进行探讨。
21世纪以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成为了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已进行多年,教师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将“大单元教学”和“Ub D理论”相结合来培养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然而如何有效落实“基于Ub D理论的大单元教学”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的主
本文基于中国5省100村795户农户的农业生产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农户作物种植碳排放量,探讨农户土地转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与作物种植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18年,中国农户作物种植碳排放强度为334.1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亩,且区域差异明显;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能促进作物种植碳排放强度降低,但土地转入规模扩大会对土地经营规模扩大的减碳效应产生抑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
身体是连接主体内部与外部世界的通道,但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身体日益被遗忘。身体的退隐使道德教育深陷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实践困境当中。这种剥离了身体的道德教育乃是知识化的道德教育,而且在对道德知识的追求中不断引发道德教育的功利化、功能化和空心化。道德无法离开行动,道德教育也需要身体的回归,它需要从当前的离身困境中挺“身”而出,为道德教育找到新的可能出路。而梅洛-庞蒂“以身体知觉代替理性思维”的身体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艺术人才,成为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图式语言课程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本文旨在介绍将图式特色融入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小学生大多对问题的理解比较片面,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数学是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的重点学科,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且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借鉴Ayerst等核算农业生产领域要素错配程度的理论框架,基于2003—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户层面要素错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生产率角度看,本文参考两种框架的测算结果均显示,2003年以来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不明显,也不具备持续性;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内部要素错配程